外線戰略進攻39(2 / 2)

洛陽攻堅戰

1948年3月初,劉鄧大軍主力已經從大別山轉到淮河和沙河間集結整補,把蔣軍機動兵力張軫兵團和整四十八師分別鉗製在淮河南北兩岸;而蔣軍整第五軍及八十四師被陳粟大軍主力抑留在山東菏澤地區,整第十八軍胡璉部主力遠在漯河地區,整第四十軍主力集結在鄭州,一部扼守鄭州、洛陽間要隘黑石關。這時,西北野戰軍取得宜川大捷,胡宗南的中將軍長劉戡被擊斃,全軍覆沒。原扼守潼關、洛陽段的裴昌會兵團,因關中告急,匆忙回援西安。隴海路鄭州至潼關段,除洛陽係蔣軍正規軍駐守外,都由地方土頑和保安團隊防守。這是一個難得的戰機。3月7日,經中共中央軍委批準,為配合西北野戰軍作戰,掩護劉鄧大軍主力休整和粟裕兵團北上濮陽休整,決定陳唐兵團及陳謝兵團,以及當地人民武裝,由華野西集團統一指揮發起洛陽戰役。具體部署是:以陳唐兵團的三縱從東、北兩麵包圍洛陽,並由東關、北關攻城;以陳謝兵團的四縱從西、南兩麵包圍洛陽,並由西關、南關攻城;以陳唐兵團的八縱搶占黑石關,截斷洛陽守敵與鄭州的聯係,並阻擊可能由東、南兩麵增援之蔣軍整四十、十八軍;以陳謝兵團之九縱和太嶽軍區第五軍分區部隊,於3月8日攻占新安、澠池後,準備阻擊西、南兩麵可能增援之蔣軍裴昌會兵團,並為戰役總預備隊。3月8至10日,擔任阻援任務的八縱和九縱,以出敵不意的驚人速度,切斷了隴海路,迅猛攻占了洛陽以東的黑石關、白馬寺,洛陽以西的新安、澠池,洛陽西南的宜陽等據點,將洛陽四周百餘裏內的守敵全部肅清。軍史上著名的洛陽攻堅戰的序幕拉開了。

防守洛陽的是蔣介石的“禦林軍”青年軍二○六師,師長邱行湘曾在東北四平街大戰中,因防禦有功受到蔣介石嘉獎,成為蔣的一名寵將,在不到一年時間內,三次派飛機接他到南京召見。1947年夏,蔣介石在北平居仁堂召開軍事會議後準備召見邱行湘,他已返回前線,待邱趕到北平時,蔣卻飛回南京。不幾天,孫連仲電告邱行湘:“主席要你即去南京見他。”這時,由於蔣軍在東北、華北各戰場損兵折將,一籌莫展,已由進攻轉入防禦,繼而由重點進攻轉入重點防禦。蔣介石不得不把他的“禦林軍”青年軍拉上第一線。在挑選青年軍將領以加強青年軍實力的決策中,蔣介石深感一些留洋的、陸軍大學畢業的將領好看不中用,於是便在戰場上挑選。繼任命段沄為青年軍二○八師師長、陳鞠旅為青年軍二○一師師長後,蔣介石召見九十四軍第五師師長邱行湘升任青年軍二○五師師長,到台灣接任,這是第一次召見。1947年秋,劉鄧大軍千裏躍進大別山後,展開於黃河以南,長江以北,西起漢水,東至津浦路的中原大地上,向蔣軍發起了大規模的攻勢。陳賡兵團由晉南渡過黃河,挺進豫西,插入伏牛山區,截斷洛陽、西安間的隴海路交通,洛陽形成突出的半島。接著,劉鄧、陳粟、陳謝三路大軍會師平漢線的遂平、確山地區。為粉碎蔣軍的中原防禦體係,陳賡兵團主力挺進到洛陽以南的襄(縣)禹(縣)地區進行整訓。下一步攻擊目標就是戰略要地洛陽了。洛陽地扼秦晉豫三省要衝,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公元前12世紀到公元10世紀中葉,洛陽前後作為首都的時間有930多年,為我國五大古都之一。這時,守洛陽的青年軍二○六師師長肖勁,黃埔六期生,留學德國。肖不會打仗,隻會貪汙,謊報損失,盜賣武器;加之二○六師從未經過激烈的大戰役,前在山西運城、河南陝州連吃敗仗,軍心渙散,士氣頹喪,連蔣介石也不得不承認:二○六師實屬石頭底下之雞蛋,疾風刮處之落葉。所以,在肖勁迭電南京告急的電報紙旁,蔣介石來回踱步,雙眉緊鎖,暗自思忖:古人雲“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也”的道理;欲固守洛陽,非得換一個將領去不可。這個將領要兼有頑強作戰的經驗,要有赤膊上陣的勇氣,更重要的,還得有“效忠領袖”的品質。蔣介石考慮到這裏,與主管第二線兵團的湯恩伯反複研究的結果,蔣親自挑選了最近升遷,即將去台灣赴任的邱行湘。於是蔣第二次召見了他,命令他取代肖勁,接任青年軍二○六師師長,立即赴洛陽備戰。邱行湘到洛陽不到三個月,即1948年3月初,迭接鄭州陸軍總部指揮所副主任張世希電,告知洛陽專區各縣情報:解放軍主力已由襄、禹地區向北疾進,直撲洛陽,戰事日趨緊迫。而蔣介石正是在大戰之前,第三次召見了邱行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