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5月下旬,山東兵團各部隊南進,29日對津浦路中段各要點發起攻勢。對此,蔣軍采取機動守備應對。當渤海縱隊向濟南以東的章丘進擊時,守敵整八十四師一個團即向濟南撤退;駐守泰安的整八十四師之一五五旅得知魯中軍區部隊進逼,便棄城北逃。山東兵團收複泰安、新泰兩城,乘勝向泰安南北地區擴張戰果。到6月20日,先後解放泗水、肥城、寧陰,連克大汶口、曲阜、鄒縣等城鎮,向北直扺張夏、崮山、龍山一帶,從東、南兩麵鉗製濟南。
在此期間,王耀武指揮蔣軍四個旅和土頑武裝,於6月14日自濟南向東出犯,進行反撲。山東兵團急調九縱參加阻擊。蔣軍發現九縱自濰具地區西進後,於23日向濟南方向收縮。九縱和渤海縱隊向龍山鎮、郭店、十裏鋪等地蔣軍展開全線出擊,蔣軍整七十三師之七十七旅、十五旅等部在裝甲車掩護下,倉惶向西逃至王舍人莊及以西地區,被殲滅一部。
6月17日,中央軍委致電許、譚並告粟裕、張震:要求山東兵團仍應執行原計劃,“攻擊兗州,調動八十三師、二十五師來援,減輕敵對粟、張方麵之壓力,這是你們援助粟、張,使粟、張作戰得手的最好辦法。”20日,山東兵團以七縱和魯中軍區部隊包圍兗州,至25日掃清了外圍據點。包圍兗州目的,為的是“攻兗打援”,以調動徐州、濟南之蔣軍抽兵來援,分散徐州方麵向西援豫東戰場的蔣軍兵力,策應華野外線兵團作戰,並在援敵運動途中,抓住機會予以殲擊。此時,華野外線兵團正猛攻河南省會開封,蔣軍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麵臨開封、兗州兩地同時告急,向哪增援舉棋不定。22日,華野外線兵團攻克開封後,劉峙才下決心北援兗州,急從蘇北調整二十五師沿津浦路北上,並於28日進至滕縣以北界河一線。
許世友得知蔣軍整二十五師北援兗州後,除留十二縱一個師監視濟南方向蔣軍外,令九、十三縱主力南下泗水、曲阜一帶迎擊。又令七縱撤圍兗州,準備南下配合九、十三縱作戰。南京的蔣介石發覺山東兵團主力南移打援的企圖後,因在豫東睢縣、杞縣地區陷於華野外線兵團重圍的區壽年兵團求援甚急,遂將整二十五師回調,於6月29日車運河南商丘增援豫東戰場。這在客觀上為山東兵團早日攻克兗州創造了條件。許、譚見南下打援不成,北麵濟南蔣軍遲遲未動,而兗州守敵處境孤立,便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決定集中45個團兵力立即對兗州攻城打援作部署:以七縱並指揮十三縱和魯中軍區部隊,負責攻城;以九縱集結兗州以北,以魯南軍區部隊集結兗州以南,準備阻擊濟南和徐州援兵;以渤海縱隊集結濟南以東,牽製濟南的蔣軍。
兗州軍事位置重要,在濟南和徐州中間,是蔣軍確保津浦路中段的重要據點。該城地勢低窪,城牆高大堅固,城內多湖沼,城郊都是開闊地,外壕很寬,且有很深積水,與泗水相通。城東為泗水所隔,攻城部隊運動不便;北麵地勢開闊不易接近,南關狹窄,不利屯兵;西關緊靠城壕,如能奪取,既可作為依托,又利於屯兵。守城為蔣軍第十綏靖區司令官李玉堂所率整十二師(欠駐濟寧一一二旅)和地方保安隊共有28000多人兵力。
山東兵團在吸取濰縣攻城作戰經驗基礎上,根據兗州地形特別強調了集中兵力,突破一點的打法。攻城部隊選定西關為主要突擊方向,由七縱第十九、二十師和十三縱第三十七、三十八師實施主攻,魯中軍區部隊從北麵佯攻鉗製,十三縱第三十九師在城東佯攻配合,七縱第二十一師阻擊濟寧方向援敵。攻城部隊於7月1日再度包圍兗州後,采取穩紮穩打的戰法緊縮包圍圈,至7日掃清了外圍據點,奪占了西關。隨即展開近迫土工作業,構築交通壕和火力陣地,人馬不在地麵行動。12日17時開始總攻前的炮擊,首先摧毀位於興隆塔的守敵炮兵觀察所,打掉其炮兵指揮係統,用榴彈炮、野炮壓製守敵火力,摧毀老西門、新西門城牆及縱深工事,然後,將山炮推到陣地前沿進行抵近射擊,城門西側和護城河內的碉堡全部被摧毀。經兩個多小時的炮火轟擊,在老西門和新西門附近打開了缺口。
突擊部隊在炮火轟擊後,乘敵驚魂未定,立即發起衝鋒,其部署是:七縱第二十、十九師攻擊老西門以南地段,攻擊重點緊靠老西門,突破後沿東西大街以南向東發展,十三縱第三十七、三十八師攻擊新、老西門之間,以老西門為攻擊重點,突破後沿東西大街以北向東發展。突擊部隊在通過外壕時,遭敵殘存火力阻擊,架橋不成,乃涉水越壕,不失時機投入登城戰鬥。第二十師六十團首先登上城牆,第三十八師一一二團第七連的勇士們把勝利紅旗插在突破口上,各路突擊部隊在鞏固擴大突破口後,乘勢攻入城內,迅速向縱深發展。兗州守敵原為東北軍,善於守備,曾連續發起成連、成營規模的反撲,均被粉碎。經一晝夜激戰至次日16時,蔣軍大部被殲,殘部蝟集東關,企圖黃昏時突圍。這些殘敵,經攻擊部隊重炮火力打擊下,倉皇向東突圍,被預伏的十三縱第三十九師迎頭堵擊,又受到第十九、二十師的尾追,在兗州東郊悉數被殲。至此,兗州攻克,守敵被全殲,整十二軍中將軍長兼整十二師師長霍守義被俘,第十綏靖區司令官李玉堂化裝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