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決戰4(1 / 2)

4

以信陽、確山為中心平漢線南段情況是:胡璉兵團、吳紹周兵團仍控製在西平、確山段。楊幹才兵團似仍在宜城、荊門地區,並有以一部急進荊門、當陽增援宜昌江防之態。

胡宗南之部隊,蔣介石雖數令其向豫西東進,但因其西北空虛,又因我彭德懷、張宗遜西北野戰軍的威脅,其主力仍未開始行動。

縱觀以上敵情,我和粟司令員、唐政委、張副參謀長已經研究認為,國民黨軍隊在我各路大軍的嚴重打擊後,擬在利用雨季進行休補,重新調整部署,檢討失敗教訓,在雨季之後或應付我新的進墳,或采取先發製人手段,向我中原地區作局部性戰役進攻。在休整期間,主要以主力加強隴海、津浦及平漢線南段,以控製休補及掩護補給運輸;另以一部配合土頑向我四周外圍作警戒防禦性寬廣麵的襲擾清剿。情況大致就是這個樣子。”

當陳士榘講完回到位置後,粟裕講話,他說:“我華東野戰軍指揮部為執行中央軍委電令精神,組織濟南戰役,準備在雨季後集中包括許譚兵團、韋吉兵團在內的30多萬人,或先攻濟南,或先轉到外線進行大規模殲滅戰。針對當前的敵情,我們擬向中央軍委提出以下幾個作戰方案:

第一、集中全力轉向豫皖蘇及淮北地區作戰,截斷徐蚌鐵路,孤立徐州,以重點放在打援上,求得在運動中首先殲滅五軍。繼而擴大戰果,殲滅其他兵團。這一方案的好處是將戰爭完全帶到隴海線以南,以減輕老解放區的負擔。但是請你們注意,濟南沒有攻下,老區人民還是需負擔的。我攻殲五軍,敵人非援救不可,這就便於我們在運動中殲敵。但這個作戰方案的壞處是:一個巨大的兵團於新區作戰,供應會極為困難;而各路敵人援助比較容易,敵機械化部隊易於活動,迫我必須以相當數量兵力擔任阻擊。同時,許譚兵團和韋吉兵團初次轉到外線,在雨季未幹,道路泥濘中,多少會影響他們的戰鬥力。而且此戰役之後,雖能殲滅敵人一批有生力量,卻達不到孤立徐州的目的。

第二個作戰方案是:集中主力首先攻占濟南,對可能北援之敵,以必要的兵力予以阻擊。此方案好處是,使濟南敵人工事及守備兵力不致繼續加強,便於攻擊。如濟南能在短期中攻占,則對全國戰局及政局均有好的影響,將造成下一步更有利的戰略形勢。比如,貫通津浦、石德和華北、東北的聯係,並便於華北、華東兵力的運轉,也便於山東兵團全力轉到外線機動。但壞處是濟南守敵兵力已有相當數量,且設防已久,恐非短期所能攻占。我們估計攻濟需20天時間,阻援部隊將非常吃力,如援兵阻止不了,有打成僵局的可能。如果那樣,則對大局不利,且在重點放在攻濟的情況下,兗州、濟寧有被敵重占的可能。如敵守濟,我須再攻,如敵不守,則敵有破壞兩城的可能,對我也不利。

第三個方案是:攻濟與打援同時進行,但應有重點配備與使用兵力。這個戰役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以兩個縱隊攻占濟南機場而鞏固之,並在濟南敵人反奪機場中,盡量殲滅其反擊力量,以削弱其守備兵力。同時以其餘11個縱隊打援,則兵力足夠殲滅援敵一路或兩路。敵增援的可能性很大,我們要首先殲滅他的五軍。隻要援敵被殲,則攻濟南有保障。第二階段則於殲滅敵之主要一路後,以一部任阻擊,而將主力轉到攻濟南。此時,守敵和援敵在遭到慘敗後,均易被我殲擊,攻濟南也將更有保證,這一作戰方案的好處是:將第一、第二兩案配合執行,使攻堅與打援有重點地進行,以達一箭雙雕之目的;同時,我們在預定戰場上吸引敵人來援,可取有利地形,達到運動殲敵的曠日持久;另外,我軍在有後方作戰情況下,補給容易,戰力也將大增。”

粟裕最後說:“我以為,這第三方案為最好,請大家發表見解和意見。”與會的華野軍政要員們,幾乎無異議地同意“攻濟打援”同時進行的第三作戰方案。接著,粟裕就執行第三方案中關於打援戰場的選擇,談了他幾經思考的意見,然後他請副參謀長張震宣布華野前指對各縱隊作戰任務和部隊調動部署。

1948年8月10日,華野前指將敵情、3個作戰方案、各縱隊作戰任務與部署電告中共中央軍委。其中敵情就是陳士榘所講的,3個作戰方案是粟裕所講的意見。電文最後是張震宣布的華野各縱隊作戰任務與調動部署和華野向中央軍的建議,如下:

一縱、四縱、八縱留豫皖蘇,歸葉飛統一指揮,如執行第一方案,則在豫皖蘇易於發起戰鬥;如執行第二、第三方案。則該三個縱隊可隨敵後由魯西南向濟南前進,以配合正麵夾擊敵人。

十二縱隊仍留濟寧、汶上。十一縱隊在荷澤東北繼續休整待命集中。

野直率三縱隊即北移定陶地區休補。我們並擬於15日趕往兗州與許譚商定下一步作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