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毛澤東當即為中央軍委起草回電,表示讚同打錦州,但對義縣久久不攻進行了批評:“先打錦州,後打錦西,計劃縝密。衛立煌赴寧與蔣會商,27日返沈,必是決定接出長春之敵和增援錦州之敵無疑。因衛如不提出長春之敵,則難向錦州增援,又需10天左右時間,故你們攻取義縣、錦州、錦西三點,必須顧及此種時間性……此外,我軍從9日出動,至今日已21天,尚未開始攻擊義縣,動作實在太慢,值得檢討。”
義縣是錦州北部門戶,距錦州45公裏,錦州蔣軍隨時可以增援,工事十分堅固完備,守軍為第九十三軍之暫二十師。9月初解放軍南下與義縣守軍發生過前哨戰。錦州指揮所主任範漢傑準備暫二十師撤回錦州,衛立煌不同意撤離義縣計劃。暫二十師師長王世高認為解放軍可能采取圍城打援老戰術,先圍困義縣,待錦州蔣軍出援在半途圍殲,便命令部隊日夜整修工事,進一步鞏固城防。9月24日,圍城解放軍以挖掘坑道逐漸向城牆逼近的戰術,使王世高大傷腦筋,召集團長以上軍官到西南城牆上觀察動靜,他說:“共軍的坑道快逼近了,各位有何高見來對付?”團長們束手無策,麵麵相覷,王世高歎息道:“看來隻好用迫擊炮轟了,可是我們的炮彈已經不多了。”炮轟了3天結果,消耗了大量炮彈,仍未能阻住解放軍的坑道作業。王世高要求範漢傑空投彈藥。9月28日3架蔣機飛臨義縣上空,立即遭到解放軍對空火力猛烈射擊,飛機隻好飛在高空用降落傘空投彈藥,但大部分都飄到大淩河邊的解放軍陣地上了。29日,解放軍發起總攻,蔣介石得知乃急電王世高:“義縣安危,影響整個東北戰局,該師連日英勇殲敵苦戰,殊堪嘉許,現已令錦州範主任大力增援,尚望勉勵官兵再接再厲以盡全功。”王世高給各團長打電說:“義縣打得好,蔣委員長都重視了,隻要各位固守待援,保住義縣,就功成名就啦!”30日晚12時,王世高在掩蔽部召開緊急會議,副師長韓潤珍說:“錦州也遭到共軍攻擊,援軍一時到不了,隻有突圍才有生路!”王世高也說:“死守下去也是死,隻好殺出重圍,衝出一個算一個。”最後決定明天天黑後行動。散會不久,解放軍發起更加猛烈的攻勢,淩晨5時,義縣城防被突破,到清晨7時,槍炮聲沉寂,義縣戰鬥全部結束,蔣軍暫二十師被全殲,師長王世高、副師長韓潤診、趙景高均被活捉。
當東北野戰軍於9月12日開始了遼沈戰役行動後,蔣介石仍是懵然未覺。其時,毛澤東全局在胸,又在山東來了一著妙棋,於遼沈兵力開始運動,並向錦州外圍發起攻擊後,9月16日發動了濟南攻堅戰,把蔣介石弄得神魂不定,此時隻顧南不顧北了。關於濟南問題,美國人巴達維與蔣介石之間早有爭議,自兗州、泰安解放後,巴達維認為用純粹防守之措施以保衛一座城池,實屬毫無意義之舉;蔣介石則要守,雙方爭論延續到9月14日南京國防部開會時,國防部作戰廳認為,濟南雖被包圍,但鄉村仍有糧食入城,若將一師兵力空運進去,增強防禦,仍然可守得住。巴達維認為,其實濟南已經等於“陷落”,多運去一個師即等於多損失一個師。如其將軍隊運入濟南,不如將濟南的軍隊運出來。但蔣介石堅持己見,且已將軍隊起運。9月24日濟南解放,蔣介石惶恐之中,才把注意力轉向錦州。24日,蔣把衛立煌召到南京,要衛從沈陽出兵解錦州之圍,衛則堅持他以前的看法,認為西出便危。錦州之圍,應從關內出兵解救。解救之後,與錦州部隊會師,再出大淩河向大虎山攻擊前進;這時沈陽主力始西出,與東進之部隊會師。爭論到最後,蔣介石一麵決定答應範漢傑增兵之要求,由沈陽空運四十九軍往錦州;同時仍要衛由沈陽向沈錦路攻擊前進。蔣並派顧祝同赴沈陽督戰,顧於9月26日,與衛立煌及四十九軍軍長鄭庭笈同飛沈陽。專機過錦州時,顧祝同怕機場突然被解放軍控製,不敢降落與範漢傑見麵,隻從飛機上發了一簡單電報說:“大計已決,即開始行動。”範漢傑接電後,仍茫然無所知“大計”,其“大”如何?“計”將何出?隻到顧祝同到沈陽後,才知道指的是將四十九軍空運增援錦州。27日開始空運,到28日黃昏,隻運到一個七十九師還欠一個團。29日,錦州機場已被解放軍炮火所控製,空運即告停上。28、29日,綏中、興城解放後,由於錦州和山海關的交通被切斷,原說由山海關向錦州集中的劉雲瀚軍,亦不能向錦州集中。10月1日,義縣解放,蔣軍暫二十師被全殲,至此,錦州南、北的羽翼全被削除,隻留下一個錦西了。
顧祝同到沈陽後,一味催衛立煌執行蔣介石的計劃。衛則堅持:“出了遼西,一定全軍覆沒,你不信我同你劃個十字(畫押的意思)!”廖耀湘也認為蔣介石的計劃,不適合遼西戰地的地形及沈陽部隊的實際情況,他以5月在南京見蔣時,蔣要撤退沈陽主力保存實力的意圖,提出另一個爭執已久的方案來,主張沈陽主力,乘解放軍主力進攻錦州而遼南空虛之機,由遼中以南,經牛莊襲取營口。並提出五條最安全、最迅速、最容易的撤退理由。衛立煌以前曾因撤退方案,與廖耀湘弄得很不愉快,但此時為了對付蔣介石的作戰方案,幾經考慮,也同意將自己守沈陽的方案和廖耀湘出營口的方案,一並提出去,請顧祝同報蔣介石任擇其一。衛立煌把顧祝同請到家中吃飯,並約廖耀湘作陪,共同商談。經過一番杯酒言歡,氣氛融洽後,衛立煌轉到話的主題對顧祝同說:“總統要求沈陽主力直出遼西,一路側敵行軍,遠出解錦州之圍。這個方案實行出來,危險太大。因為共軍方麵,很可能圍城打援。”然後麵對廖耀湘說:“廖司令官在東北比較久,對東北各方麵的情況,比我更熟悉,又是負責實際責任實行命令的人,你可以問問他,聽聽他的意見。”顧祝同乃對廖說:“你有什麼意見,可以詳細談談。”廖耀湘說:“我們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如何安全、迅速撤退主力的問題。5月初總統在南京召集我們開會的時候,就決定要撤退沈陽的主力。要安全撤出沈陽的主力,我們東北負責將領,已商訂出兩個方案:一個辦法是由關內增調葫蘆島的軍隊,就近直接解錦州之圍,再會合錦州守軍,東渡大淩河,出溝幫子,向遼西推進。沈陽主力再由新民西出,與東進部隊會師。然後集中力量,北上解救長春。這是一個積極的方案,雖然用力要比較大些。另一個辦法是:沈陽主力乘東北共軍主力進攻錦州而遼南空虛之際,由遼中以南地區,經牛莊一帶襲取營口。這是最安全、迅速、容易,對爾後行動又十分有利的另一個方案。”接著他又敘述了向衛立煌陳述過的五點理由,並將書麵計劃和行動要圖拿出來,等待顧祝同的意見。豈料顧祝同說:“總統的命令,主要不是如何安全撤退沈陽主力的問題,而是要你們出遼西,東西對進,夾擊錦州地區共軍,以解錦州之圍的問題。”廖一聽不對,一邊在地圖上指點著遼西地形,一邊又說:“東北共軍很可能圍城打援,如果在葫蘆島與錦州守軍未向遼西地區推進之前,沈陽主力即單獨出遼西,背3條大水,一路側敵行軍,遠出錦州地區,那確實有被節節截斷,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危險。所以我特別主張先出營口,然後由營口北出大窪、盤山,向溝幫子、北鎮前進,以拊敵之側背,這同樣可達夾擊錦州地區共軍之目的。必要時也可由營口運兵到葫蘆島,直接解錦州之圍。”衛立煌插言道:“按照總統的辦法做,很可能錦州之圍未解,先送掉沈陽的主力。總統早就答應過我抽調軍隊增援東北,以打通錦沈交通,現在正是時候。”顧祝同聽了二人意見之後,不願分析,打官腔道:“總統的命令不能違抗,我是來監督命令執行的。”最後,他隻答應將二人意見轉報上去,請蔣決定。第二天下午,蔣介石回電顧祝同,仍要按照他的命令行動;顧立即打電話和衛立煌說:“總統仍要你們按照他的原計劃和命令,立即出遼西增援錦州。”衛又立即打電話給廖耀湘,叫他來商量對策。衛見廖第一句話就問:“總統一定要出遼西增援錦州,你看怎麼辦?”廖耀湘很惶惑說:“為什麼蔣介石一定要堅持出遼西?這似乎不合乎5月間蔣想把沈陽主力安全撤出的主旨。”衛立煌也不再說什麼,兩人相對沉思。過了好一會,廖才很堅定地說:“沈陽主力,不能在葫蘆島與錦州會師之前,單獨出遼西!這是時間和空間上如何配合的問題。不是不願意或故意拒抗總統的命令,而是為了如何更快地解救當前的局勢。為了保全沈陽的主力,我認為總司令應該再犯顏直諫,堅持我們共同認為是合理的主張。”衛立煌聽了也說:“不能單獨出遼西,這是真理!”半晌之後又重複道:“這是真理!”然後憤然道:“我寧願不幹,也決不願沈陽主力單獨出遼西!”他要廖一同去顧祝同那裏作最後努力。顧當時住在沈陽日本領事館舊址。衛廖兩人一下汽車,見了顧祝同,衛就激動地說:“我們兩個是多年同事和共患難的朋友,我的事情,就好像你自己的事情一樣,我這次遇到生平從沒遇到過的困難,無論如何希望你幫忙解決。”還不待顧開口,衛又說:“我們不是不願執行總統的命令,我們也不是不願意行動,隻是在空間和時間上如們配合的問題。我們隻要在葫蘆島與錦州部隊會師之後,東西兩方同時並進,以免被共軍各個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