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在解放軍解放錦州後,何應欽就意識到徐淮會戰可能隨時展開,於是在10月22日,召集參謀總長顧祝同、次長劉裴、肖毅肅、三廳廳長郭汝瑰等舉行會議,研究中原作戰的計劃。會議決定:由白崇禧統一指揮華中和徐州兩個“剿總”所屬的部隊,以便集中兵力,保衛京、滬。這本是6月初白崇禧提的主張,但被蔣介石否決了。現在迫於危機,何應欽舊事重提。這一方案。23日由郭汝瑰送北平請蔣介石核定。郭臨行時,顧祝同怕蔣又不同意,乃再三囑咐:“白健生統一指揮是暫時的,會戰結束後,華中和徐州兩個‘剿總’仍分區負責。”蔣聽了郭汝瑰的報告後說:“就叫他統一指揮下去好了。”24日,何應欽電白崇禧告以由他統一指揮大軍的決定,並以“酉敬陽揮電”下達此項作戰指示。27日,廖耀湘兵團在遼西大虎山地區全軍覆沒。蔣介石在東北親手丟掉了三個美式機械化兵團之後,於10月30日自北平飛回南京,一下飛機,即召集翁文灝、何應欽、張群等舉行緊急會議。會上,蔣沒有了平常的樂觀腔調,描述目前軍事形勢為抗日戰爭結束以來之“最嚴重者”。美合眾社報道說:“蔣以最陰鬱和最悲觀的腔調講話。”會後,蔣介石囑咐何應欽即用長途電話召白崇禧即日從漢口飛南京,就中原統一指揮問題,作進一步洽商。30日下午4時,白即飛抵南京,5時即參加何應欽在國防部召開的關於討論中原作戰的會議。會上,白崇禧答應統一指揮中原各軍,並對華中“剿總”所屬部隊作了一些更動部署的提議。可是31日上午10時繼續開會時,白突然變卦,堅決不肯統一指揮華中、徐州兩個“剿總”。為什麼一夜之間,白崇禧就作了180度的大轉變?這裏麵大有文章。原來白一貫主張“守江必守淮”,而為達此目的,應將主力部署淮河以南,采取攻勢防禦。可是此時,徐州“剿總”所屬幾個兵團,卻以徐州為中心,像一字形布置在隴海線上,要想改變部署,已是時不我與了。他怕蔣介石造成圈套,要他上當,並且他發現那時寧滬一帶政治氣氛有點異樣,呼籲和談之聲浪興起,特別是他從李宗仁那裏獲悉司徒雷登的幕後活動情況,所以他覺得還是在漢口靜觀風向為好。
11月6日,解放軍發起淮海戰役後,蔣軍又連連慘敗,蔣介石又電令白崇禧要河南省主席兼兵團司令張軫帶領吳紹周、羅廣文、胡璉三個軍由河南東開,支援淮海戰區。張軫覺得去則必敗,不願前往。蔣介石沒法,乃令黃維兵團東調。22日,解放軍在徐州以東的碾莊圩全殲黃百韜兵團之後,24日又把東進途中的黃維兵團12萬人馬,圍困在以雙堆集為中心的東西20裏、南北15裏內。為解黃維之圍,南京數次特急電在荊門的宋希濂,要他所指揮的第二十、二十八兩個軍立即開到武漢,待船東下。由於第二十軍原屬四川軍閥楊森的體係,絕大部人員係四川人,不願東去,宋很難做工作。11月底,蔣介石又發去“限半小時到”的電報,要宋希濂和王淩雲立即到南京。30日午後,宋、王二人到漢口,即往見白崇禧,後白單獨找宋密談,勸他不要率部隊東下增援,並講了他的“大計”,要宋在華中拖一個時期,靜待國際局勢變化。當然,宋希濂是蔣的嫡係,他隻聽蔣介石的,不聽白祟禧的。12月1日,宋希濂與王淩天飛南京,蔣介石在和二人商定了部隊東調增援徐蚌會戰的問題之後,要宋暫留南京對調運問題與顧祝同和俞濟時好保持聯係。但白崇禧也有他的打算,當第二十八軍從鄂西開抵漢口後,白崇禧不讓調走,經顧祝同電話疏通,白才勉強同意。在二十軍又到漢口時,白命令運輸司令部:沒有他的命令,不許裝運。雖南京一再電催,白都拒不執行。顧祝同沒法,不得已派許朗軒去,通過許的老師、華中剿總參謀長徐祖貽的斡旋,白才將二十軍放走。
隨著蔣介石逐步陷入更嚴重的困境,白崇禧抓住京、滬等地人民渴望和談的氣氛,也積極準備以“和”為幌子,迫蔣下野。這個桂係首腦人物,很懂得必須拿得住兵權,才有說話和迫蔣的本錢。因此,他除了依靠桂係本身實力外,還想把一些原蔣嫡係的軍人抓將過來,以增強自己的力量。因為宋浠濂的部隊就在他身邊,盡管上次的密談,宋不吃白崇禧的那一套,但自始終他都想抓住和利用宋浠濓。當宋浠濓在南京住了十多天,與蔣介石見了七八次麵之後,於14日從南京飛到漢口,住在跑馬場附近。一天早上,宋正吃早飯,副官慌忙跑來報告:“總司令來了。”宋忙起身迎接,白崇禧已進到會客室。白的突然光臨,頗出宋希濂意外。白坐下來,問了一下宋的家庭情況後,便對宋說:“我們到一個地方去談談。”宋隨白崇禧出門,坐上白的汽車,一同到了白崇禧家裏。白把宋希廉引到樓上的一間書房裏,吩咐侍從人員退出,並叫不讓人進來。宋知道又有什麼密談了。果然,坐下之後,白崇禧說:“現在的形勢已經變得更壞,黃維兵團10多萬人已被全部消滅,這樣,共軍的兵力更增大了。杜聿明手下的幾個兵團,恐怕也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消滅。華北方麵,在北平附近的傅作義部隊,也已成甕中之鱉,被消滅也隻是時間問題,可以說,已經沒有什麼兵力可以再進行決戰了。唯一的方法,就是設法同中共恢複和談,利用和談以爭取時間,在長江以南地區編練新軍一、二百萬人,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還可與共軍分庭抗禮,平分秋色。否則,這個局麵是很難維持下去的了。但要想同中共恢複和談,必須請蔣先生暫時避開一下,才有可能,現在華中地區屬於黃埔軍校係統的部隊,大部分都掌握在你手裏,你能和陳明仁、李默庵、霍揆彰等人會商一下,然後由你領銜去電蔣先生,力陳不能再戰的理由,請蔣先生暫時休息一下,我想他一定會很重視你們的意見的。”白說完後,認真注視著宋的表情,並問他有何意見?這使宋希濂很難答複,他本來是不抽煙的,此時為著拖延時間,也抓起一支香煙,利用這點時間來轉念頭。宋沉思片刻,說出一番滑頭的話:“總司令對戰局的分析和判斷,我是完全同意的。同共產黨進行了三年戰爭的結果,我們是被打敗了。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可以看出我們是沒有力量再進行大規模的戰爭了。同中共恢複和談,利用和談以爭取時間的辦法,當然很好,我也很讚成。總司令囑我聯合陳明仁、李默庵、霍揆彰等勸蔣先生下野,我也本應照辦。但我考慮到幾點:1.我們和蔣先生有20多年的師生關係,這樣做,在道義上恐怕說不過去;2.我們是他的部屬,這樣做,從軍紀上說,恐伯亦不大好;3.陳明仁他們是否同意這樣做,還沒有把握。”白說:“軍紀問題,道義問題都是應該考慮的,但目前以顧全大局為主。如果用和談的辦法使我們獲得喘息的機會,不至於被中共完全消滅,得以保存一部分力量,並積極培養新的力量,則事尚可為。這樣做,正所以愛護蔣先生,不要過分地從小節上考慮問題。”宋希濂見白進一步迫來,為想脫身,便說道:“我們能不能用一些民意機關如參議會之類,由他們出來表示意見?”白回答:“這當然是要做的,但恐作用不大。”接著,白崇禧又就蔣介石任用非人,指揮錯誤,以及政治、經濟各方麵的措施,提出了尖銳的抨擊,幾乎講了兩個鍾頭。最後又回到主題上來,叫宋希濂設法照他的意見去做。宋說:“這個問題關係較大,請讓我考慮一下再說。”同時已近中午,宋希濂便起身告辭。宋離開了白家,沒有回住處,立刻便到袁守謙那裏去。其時,袁是華中“剿總”政務委員會秘書長,實是蔣派駐武漢觀察白崇禧動靜的。宋希濂便把與白崇禧見麵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詳告了袁,由袁負責去報告蔣介石。袁、宋二人經過研究,為了怕白會對宋采取激烈行動,決定叫宋不辭而別,當晚即悄悄地由漢口取道長沙、常德回沙市防地去了,事後袁守謙向白做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