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林遵率“二艦”起義
4月27日早晨7時,停泊在南京東北笆鬥山下的國民黨第二艦隊25艘艦艇,隨著司令林遵一聲令下,莊嚴的紅旗升上了各艦的主桅。接著,各艦起錨,在旗艦“惠安”號的率領下,列成縱隊,浩浩蕩蕩,衝破清晨的迷霧,在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的接應下,各自抵達指定的碼頭,隨即人員登岸、艦艇疏散,起義成功了。不久,南京《新華日報》刊登了毛澤東、朱德發給“二艦”的賀電。稱讚這次起義是“在南京江麵的壯舉”,是“值得全國人民熱烈歡迎的行動”,電文還特別盛讚林遵司令的愛國壯舉,對渡江戰役做出的重大貢獻。因此,第二艦隊的起義,首先得從林遵敘起。
林遵1905年出生在福建省福州一個地主家庭,是鴉片戰爭時愛國英雄林則徐的侄孫。在祖輩愛國主義精神的熏陶下,青年時代即懷抱“海軍救國”的宏願考入煙台海軍學校,畢業後赴英國留學。1937年擔任國民黨駐德國海軍聯絡官並兼管在德國的中國海軍留學生。抗日戰爭爆發後,他一再要求回國參加抗戰。回國後,被任命為國軍艦艇皖南布雷隊大隊長,經常深入敵後,在長江中下遊布雷襲擊日寇。抗戰勝利後,被派往華盛頓,擔任中國駐美大使館上校副武官。1946年初,在第二艦隊轉入美國設在古巴的關塔那摩基地進行戰術科目訓練時,林遵被調任國民黨海軍駐美艦隊指揮官,率領這些軍艦回國。在歸國途中,艦隊訪問巴拿馬時,一位原籍廣東的年逾花甲的老先生,聽說林遵是林則徐的後裔,高興地請他到家做客,老人噙著淚,聲音發顫地說:“過去祖國沒有海軍,華人在外倍受欺侮,今天你帶來了咱們自己的艦隊,我們揚眉吐氣,感到開心呀!”在檀香山訪問時,一位年近花甲的女教授親手給林遵戴上花環,語意深長地說:“中國人本來在清朝就製造了軍艦,可總是兄弟鬩牆打內戰,沒有自己強大的海軍,希望你們挑起這個重擔。”他感動得落了淚,滿懷豪情地接受了兩位老人的祝願和囑托。可他回國不久,就開始憂鬱、苦悶,他所率的艦隊剛進入東海就被解散了,桂永清電令隻許其中一艘“峨眉”號馳進青島,其他艦隻不準進入上海,隻準在吳淞口拋錨過夜,領取槍支,到天涯海角的南沙群島收複失地。盡管當時國民黨的達官貴人都在熱衷於發“反共財”“接收財”,但林遵認為收複失地是軍人義不容辭的天職,很快接受任務,克服航行的種種困難,完成了進駐南沙群島的任務。此時,人們想到林遵可望重用了,但事實正好相反,桂永清改任林遵為海軍“點驗委”副主任,林遵心裏明白,這是排擠異己,明升暗降,雖然是個閑差事,可以避免帶兵打內戰,也就感到滿足了。
自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挺進大別山以來,解放軍在各個戰場上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打得蔣軍隻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突然在1948年2月某天下午,接到蔣軍海軍總司令部的電話,說是總司令柱永清有請。林遵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匆匆驅車來到位於南京挹江門內的海軍總司令部,剛一進門連軍禮還沒有行完,桂永清就離開座位,滿臉堆笑地拱手稱賀:“恭喜老弟……”說畢肅立,麵南大聲說道:“奉蔣委員長麵諭,任命你為海防第二艦隊司令。”對於這個任命,林遵一下子怔住了,因自建立海軍以來,“二艦”就駐在長江沿線,一般是用於打內戰,對此林遵有所考慮。桂永清看到林遵反應遲緩便驚奇地問:“難道你還不滿意嗎?”林遵發覺自己失態,趕忙答道:“哦,不,不,承蒙總座栽培,卑職感激不盡,正在思考用何言詞表達我的感激之情。”於是桂永清便慢條斯理地說:“這就好。你老弟知道,我一向是愛才的。隻要有才,又肯聽話,不論是哪一派、哪一係,我都會重用。如今國難當頭,你要為黨國效力啊!以後我還準備升你為海軍少將。”林遵連連稱是,出了總司令部大門,在回來的路上,一直在思考著:抗戰勝利,蔣介石將海軍總司令部撤銷,在上海設立海軍指揮部,委陳誠兼主任,逼迫海軍總司令陳紹寬下台;把陳排擠後又恢複海軍總司令部,讓根本不懂海軍的教導團團長、黃埔一期生、蔣的親信桂永清擔任總司令。在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蔣介石、陳誠、湯恩伯等一再壓桂永清,要他在長江下遊加強海軍兵力,保證京滬杭的安全,而桂也有自己小打算,他早為自己溜到台灣打基礎,秘密營建海軍司令部辦公樓,以保存自己的實力,舍不得把“太”字號軍艦開進長江,這次把長江的防務要交給僅有8隻破舊軍艦的“二艦”,是來個金蟬脫殼?果不出林遵所料,上任不久,他即接到海防第二艦隊擔負長江防務的命令。具體任務是配合陸軍擔負東起江陰,西至湖口500多公裏沿江防務,艦隊劃歸京滬杭警備司令湯恩伯指揮。當時,陸軍守衛江防的有54個師,蕪湖以西至安慶、九江一帶為白崇禧和劉汝明部隊,而“二艦”隻有“惠安”“吉安”“營口”三艘護航驅逐艦和“安東”“永綏”“江犀”三艘炮艇及兩個炮艇船。經林遵強烈要求,又增補10餘艘破舊艦隻。規定防區為五個指揮區,每區有軍艦3至5艘,各區除指揮艦外,其他各艦可根據情況調動使用;各炮艇到那指揮區,聽指揮官指揮。“二艦”司令部設在“惠安”號上,旗艦常駐鎮江至南京一帶江麵,根據情況上下遊弋。不要說林遵不應當阻止解放軍過江,何況還要炮擊江北父老,豈不成了千古罪人,林遵每每想到此,心急如焚,苦苦尋求良策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