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陳毅對上海的接管布置,主要分成四個方麵:1.軍事接管;2.政務接管;3.財經接管;4.文化接管。當時的上海,有600萬多人口,是中國現代化經濟中心,因而財經接管是重中之重。華東局與三野從各方麵抽調近2000名精兵強將,組成接管大上海財經係統的幹部隊伍,番號為上海接管第三縱隊,代號為“青州總隊”,任命山東省財政廳長顧準為總隊長,原渤海區黨委書記李人鳳為副總隊長。總隊下分財政、銀行、外貿、商業、工業、交通、公用事業、房地產、勞動工資、農林等十餘個大隊。
1949年2月下旬,顧準率青州總隊浩浩蕩蕩開向津浦鐵路,在那裏乘上專列南下,在固鎮下車後,以大隊為單位,步行80裏奔赴安徽的懷遠進行集訓。懷遠位於淮河和渦河交叉口,是個魚米之鄉,在中國曆史上享有盛名;原始社會時期,這裏就是“塗山民國”,大禹娶妻、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就發生在此地。懷遠也是新四軍和武衛會的根據地。青州總隊在當地駐軍接應下,分別住宿在縣城及附近農村。不久,各地來此集合的財經接管幹部,人數已達3500多人;顧準便把這些人分成九個單位進行學習,學習的主要文件有:《入城紀律守則》,上海地下黨轉來的情報與地方常識(如什麼叫工會?什麼叫租界?如何和外國人打交道等),還有華東局政策研究室編寫的《接管城市工作學習提綱》、《新區工作學習提綱》、《城巿政策》;華東局前方工作委員會編發的外國傳媒介紹的國際形勢電訊等等。後來還傳達學習了毛澤東、劉少奇等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
4月初,二野、三野渡江部隊已在長江北岸集結完畢。華東局決定:青州總隊於4月3日起,從懷遠分四路出發,經蘇北寶應等地,宿營於靠近長江北岸的揚州,隨時待命隨大軍渡江;渡江後,接管上海的各路文武大軍,將在長江南岸的丹陽大會師。於是在春光明媚的農曆初春3月,顧準帶領青州總隊3500多幹部,從懷遠來到蘇北,沿著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古運河,抵達古城揚州。
4月21日清晨,1000餘華裏的長江中、下遊,萬炮齊鳴,萬船齊發,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健兒粉碎了蔣軍千裏江防,如期渡江。23日,國民黨的首都南京解放。也就在這一天,顧準率青州總隊由瓜洲跨過長江,在鎮江稍事休息,便移師丹陽。至此,青州總隊完成曆史使命,今後一切行動將根據總前委和華東局的布置行事。
丹陽位於鎮江以南約50華裏,古老大運河由此穿過,1500年前,南朝的齊、梁三個皇帝,均埋葬於此。丹陽境內有600多座古橋梁、數十處南朝、金朝的石刻翁仲、神龜,古祠堂、古茶館、古酒樓比比皆是。丹陽戰略位置特別重要,由此向東500華裏是上海,西麵便是剛剛解放的南京,南麵就是抗日時期的新四軍茅山根據地。一時間,丹陽城群英薈萃,各路英豪紛至遝來,如陳毅、饒漱石、粟裕、張雲逸、潘漢年、譚震林、劉曉、曾山、舒同、魏文伯、葉飛、郭化若、孫冶方、夏衍、範長江、於伶、顧準、宋時輪、張震、張愛萍、王堯山等等,還有上海廣大華行大老板盧緒章、上海地下黨情報係統負責人劉少文等。5月6日夜晚,鄧小平也來到了丹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