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國進軍86(1 / 3)

86

邀請各民主黨派進步民主人士北上共商建國大計

中共中央1948年發布的《五一勞動節口號》中,就提出由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社會賢達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號召,並得到全國各民主黨派、進步民主人士和愛國華僑的熱烈響應。8月1日,毛澤東致電各民主黨派、進步民主人士,就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的時間、地點、召集者、參加者的範圍、會議應討論決定的問題,征求他們的意見。這一天,周恩來也為中共中央起草了致香港分局潘漢年電,要他們按照毛澤東上述電報征詢各民主黨派的意見,並要求把這個討論推廣到上海、南洋的民主人士中去,歡迎他們到解放區來商談和準備工作。8月2日,周恩來又致電錢之光,囑他以解放區救濟總署特派員名義前往香港,會同方方、章漢夫、潘漢年、連貫、夏衍等,從事接送在港民主人士進入解放區,參加籌備新政協的工作。9月間,周恩來擬定了邀請到解放區商討召開新政協的民主人士77人的名單,並為中共中央起草致上海局、香港分局電,征詢他們的意見,希望各方人士在今冬明春進入解放區。9月20日,中共中央給華北局並城市工作委員會電報,提出準備在北平、天津邀請參加新政協的代表性人物名單,其中有張東蓀、吳晗、李燭塵、許德珩、張奚若、費孝通、徐悲鴻等。

從1948年秋開始,應中共中央邀請,原在國統區的愛國民主人士陸續從全國各地和海外進入解放區。他們大多是從各地先到香港,而後由香港轉到解放區的。周恩來為他們的平安到達做了周密細致的安排。在香港負責這項工作的是潘漢年和錢之光,協助工作的有許滌新、饒彰風、喬冠華、夏衍等。他們對外以租用外國輪船運貨名義,秘密地將這些愛國民主人士分批送往東北和華北。前後這樣走的有350人以上。在大連等地,由劉昂等人負責接待。這些愛國民主人士到解放區後,大多集中在中共中央東北局所在地哈爾濱,也有一部分到了中共中央統戰部所在地河北平山縣李家莊。第一批由香港北上的有:沈鈞儒、譚平山、章伯鈞、蔡廷鍇4人,他們是9月29日到達哈爾濱。10月5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去電表示歡迎,告訴他們:“準備在明年適當時機舉行新的政治協商會議。”10月8日,中共中央致東北局高崗、李富春電,將《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發去,要他們同沈鈞儒等和已在哈爾濱的朱學範、王紹鏊、高崇民會商,正式征求他們對這個草案的意見。10月下旬,馮玉祥夫人李德全到達東北解放區,中共中央電李富春、蔡暢代表中共中央為馮玉祥不幸去世向李慰問,並邀請李德全參加新政協會議。10月30日,中共中央致香港分局並告上海局電,將經過討論修改的《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的文件轉發給他們,要求抄送尚在香港的李濟深、何香凝、周新民、馬敘倫、李章達、彭澤民、章乃器、孫起孟、郭沫若等11人,征求他們的意見。

由於遼沈戰役的勝利結束,11月3日,中共中央致高崗、李富春電:“依據目前形勢的發展,臨時中央人民政府有很大可能不需經全國臨時人民代表會議,即經由新政協會議產生。”因此,“應多邀請一些尚能與我們合作的中間偏右,乃至本來與統治階級有聯係而現在可能影響他擁護聯合政府的分子,以擴大統戰麵。”5日,又電告香港分局,要他們邀請尚在香港、上海的民主人士北上。他們中包括李濟深、何香凝、郭沫若、茅盾、馬寅初、李達、葉聖陶、歐陽予倩、曾昭掄、陳嘉庚、司徒美堂等。周恩來親自布置他們北上的路線。11月初,受哈爾濱各民主黨派代表委托,周恩來開始主持起草新政協共同綱領。1949年1月7日,李濟深、茅盾、柳亞子等30多人抵達東北解放區。在這期間,先後到達河北平山縣李家莊的有:周建人、翦伯讚、劉清揚、楚圖南、田漢、胡愈之、沈茲九、宦鄉、吳晗等。1月19日,毛澤東、周恩來聯名寫信給留居上海的宋慶齡,信的全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