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匪反特23(1 / 2)

23

1946年,嶽岐山股匪發展到100多人槍,在霍邱一帶進行搶劫活動,並打死一個新上任的國民黨軍的師長,又受到國民黨政府的通輯。因此嶽被迫逃到定遠縣青龍店姚國光家隱藏。在此期間,嶽又接觸了中共地下工作人員丁了根,在丁的介紹下,同新四軍某部首長會麵,經教育,嶽表示願意重返大別山擔任中共遊擊團長。1947年秋,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後,霍固遊擊區迅速發展,嶽岐山得知後,帶3000人主動與中共霍固縣委朱廣林聯係,暫任命為霍固縣大隊大隊長,嶽覺得隻當個大隊長,官小不大滿意。此時,霍邱股匪屠繼周、屠立武、淩致和、陳華先等在西鄉作亂,嶽與屠等合謀投了國民黨,霍邱縣長王瑞麟委任嶽岐山為第四大隊大隊長。

1948年秋、冬,嶽岐山、屠繼周、淩致和分別擔任國民黨軍一、二、三營營長,時值淮海戰役結束,國民黨軍長廖運澤命令嶽岐山等隨蔣軍南渡長江,嶽不同意,又返回霍邱,乘混亂之機,繳了國民黨縣大隊的槍,縣長王瑞麟乃棄城而逃。1949年春,江淮地區各縣城相繼解放,盤踞霍邱城的嶽、屠、淩股匪,已被解放軍四麵包圍。此時,中共壽霍工委書記朱懷明和霍固縣委書記朱廣林,通過有關關係進行一係列工作,爭取了原國民黨第四支隊支隊長蔣約初和紅學大隊長張雪東投誠(300多人槍);同時加緊對嶽、屠、淩等爭取工作,1949年1月27日,在朱懷明和霍固縣長張瑞符率兩路解放軍開進霍邱城的情勢下,嶽、屠、淩被迫率部投誠。但他們因罪大惡極,對中共和人民政府始終存有戒心,淩致和當即帶10餘人槍叛逃;嶽、屠在調往六安改編後,在國民黨軍統皖西特技組組長白少亭策動下,嶽岐山攜帶槍支逃至白大畈,後與屠繼周、淩致和匪部彙合,經國民黨中統特務王寶齋撮合,他們與菅篤生一起占領了霍邱縣南鄉,在大顧店成立霍南縣政府,菅篤生任縣長,嶽岐山任自衛團團長。

1949年3月,嶽岐山同逃進山區的頭麵人物朱援五等勾結,先後策動了被人民政府收編的孟集區隊長張文藻、長集區隊長趙秉生、大顧店鄉江澤東等叛變。還策劃了臨水集、五塔寺的反革命暴亂,並指使淩致和偷襲霍邱縣城,殺害解放軍幹部戰士40餘人。1949年4月,解放軍勝利渡過長江後,由於清匪反霸的展開,一些慣匪紛紛聚集於嶽的部下,整編為兩個營,開到立煌整訓,在軍統特務白少亭聯絡下,和大別山潛伏匪首袁成英、吳曙光、黃英等聯合。軍統特務白少亭、劉佼靖、韋則民已同武漢國民黨華中長官白祟禧取得聯係,派來中將師長汪憲,在白水河成立“鄂豫皖人民自衛軍總司令部”,汪憲任總司令,袁成英任副總司令,樊迅任副總司令兼參謀長,指揮大別山區全部土匪武裝,與解放軍抗衡,共拚湊14個支隊約萬餘人槍。嶽岐山部擴充為六個大隊1300餘人槍。霍邱人民給嶽、屠、淩三股土匪的活動,編了個順口溜:“嶽不離山,屠不離灣,淩傻子不離月牙灘。”嶽岐山雖不斷竄入平地活動,但一有風吹草動,就縮到大山去。

1949年8月,解放軍鄂豫皖剿匪指揮部在羅田縣成立,王樹聲任司令員,轄東線、西線、北線三個指揮部。東線也稱皖北軍區前線指揮部,於8月25日在麻埠成立,司令員梁從學,轄二個指揮所,華東野戰軍二十四軍副軍長梁金華率七十一師配合清剿,采取軍事打擊、政治攻勢與發動群眾剿匪自衛三結合的策略,迫使匪首汪憲鑽進深山老林隱藏起來,嶽岐山匪部被消滅過半,隻剩下600人槍,流竄到霍邱丘陵地帶。於是中共六安地委和軍分區聯合發布布告,進一步闡明“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立功受獎”的剿匪政策,發動群眾給土匪布下天羅地網。9月8日,嶽岐山糾集殘部,改編後竄到白大畈,即被解放軍又將其重創,殲滅大部。嶽將殘部三個營拚湊為一個加強營,竄到葉集又被解放軍重創,乃竄到霍邱高店。就在當天,皖北軍區警一旅追上嶽匪,在北大山南七裏進行圍剿,嶽岐山不敢逃往河北,隻好向南固始方向流竄,又被解放軍堵截,時逢大雨,山洪暴漲,嶽匪部眾被打死、淹死、被俘500餘人,至此,嶽葫蘆匪眾全部潰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