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當中,我將會係統而徹底地從人性本源出發,追尋籠絡人心的終極智慧,破解生成吸引的根本玄機,揭開產生購買的絕對真相!
具體來說,你將能恍然明白:人們真正能夠為之動容、動心、動情的要
害在哪裏。他們內心深處到底向往什麼。顧客真正想要知道、想要明白、想要得到滿足的是什麼。當你明白這些後,他們就會心甘情願地跟你產生聯係,最後為你的產品和產業動容、動心、動情!
這就是營銷心法的內核——人性洞察力!
與此同時,我會教你具體地表達語言的路徑和方式,讓你迅速學會:表達產業的戰略高度,表達品牌的價值光環,表達產品的成交要素,表達信息的具有吸引力的細節,從而展現出個人的領袖魅力,讓表達的能量在消費者的眼前迅速迸發出來,往顧客的心裏紮根進去!
這就是營銷心法的體現——語言表達力!
當你獲得了這兩股強大的力量,你就能釋放出專屬於你的營銷心法,展現出迅速倍增的成交效果,持續不斷地拉動市場銷量份額,從成交一個產品到成交一個產業!
假以時日,你便可以成為能瞬間降伏萬千人心、能實現巨額利潤持續倍增的營銷領袖!
這個,就是《營銷心法》的序!
周韋廷2014年 9月執筆於上海陸家嘴
印象戰略——讓市場歸心的第一通道
你可曾清晰地統計過,這樣令人尷尬、令人遺憾的經曆在你身上發生過多少次?
回想一下,在一次盛大的交際應酬或是商務論壇上,聚集了一群之前未曾謀麵的人,當然也包括你。大家為了人際,為了事業,於是創造機會相聚在一起。你很清楚,通常情況下,與會的人都會爭前恐後地向其他人推薦自己,生怕錯過了時機,因為那是在為今後的業務往來做出伏筆!尤其是倘若到場的人有各路商派的精英豪傑,這可是商場上的“春宵一刻”,機不可失!
為了讓彼此之間互相記住,這其中少不了一個最基本的交際憑證——名片。很顯然,最終在你的手中,勢必也會收到若幹張名片,哪怕你自身忘了帶名片!
事隔數日,你的手機上收到一個莫名的來電,於是乎,你帶著猶豫開始接聽電話,對方傳來聲音:“喂,周總,我是卡妮斯儂公司的張曉華,上個月我們在北京國際會展中心見過麵的,還交換過名片,我想跟您談件事……”
你的第六感告訴你,這是一個陌生的推銷電話,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你大體會有兩種回應的方式。第一種方式,如果你是個雷厲風行的人,你可能會斬釘截鐵地掛斷電話,速戰速決,拒人於千裏之外,以防陌生騷擾,因為你的直接判斷告訴你,你根本就不認識對方;第二種方式,如果你是個溫文爾雅的人,你的回應也隻會是支支吾吾、閃爍其詞,因為你實在是想不起來會有這個人,你的記憶很模糊。
但不管你以何種方式回應,都會讓對方陷入尷尬局麵!現在,我們換個立場看,如果你是這個撥電話的人,這種尷尬就獻給了你,更讓你麵臨了一個遺憾的結局,因為你失去了一次與一個潛在客戶發生業務關係的機會,應該說,這種局麵的發生不是一次,而是一次又一次!
而事實上,這兩種回應方式不僅僅是你,更是絕大多數人的本能反應——我不認識你,更不記得你。
為什麼別人的真實存在換來了你“無情”的漠視?請別忘了,你曾經明
明接收過他的名片。
這其中的原因恰巧就在你接收到的名片上。原來,當你收到人家的名片後,你已經幫自己把所有的名片作了分類處理,絕大多數的名片都未能進入你的視線,隻好在你回家後,被你無情地埋葬在它們本不應該去的“活死人墓” ——垃圾桶,或是在抽屜裏塵封,久久不能重見天日。
換句話說,你的腦海中已經沒有了它們的記憶!同樣換個立場看,這也可能是你自身的真實寫照,你所發出的名片大部分也是打了水漂,因為別人也是同樣“虐待”你的,雖然別人是無心之舉,不覺得遺憾嗎?可惜嗎?
而另外極少數的名片,你會特地給它們一個熱情的款待:收藏於你的腦海之中!事實上,當你接收這類具有特殊意義的名片時,你當時就會愣一下,你的眼光為之停留數十秒,然後好好地收藏起來。而且,通常在回家後,你願意主動去聯絡這些人,更加詳細地去了解他們,了解他們的公司及業務。總而言之,你已經對這些人產生了深刻的記憶,你的腦海當中已經留下了一個烙印!
這一類具有特殊意義的名片,我稱之為“營銷名片”。
不得不說,這一類能入人法眼,能讓人為之停留,能瞬間在人的腦海當中留下烙印並在人的記憶深處長存的營銷名片才有意義!如果你的名片,正是這一類具有實質意義的名片,可想一下,貴公司的生意將會繁榮成一派什麼樣的景象?
沒錯,過去我們要建立人際,要打通一樁生意,要宣傳公司業務,通常都會拿名片來開路!而在電子商務蓬勃興起的今天,廣告和網站已經普及成了各種商業以及生意的開發器與路由器,更加實質地說,廣告和網站就是企業的營銷名片!
事實上,同名片效應如出一轍的經曆,幾乎每天都在互聯網的世界中上演。具體來說,當你看到某一則廣告資訊或者某一個網站,你有沒有在第一時間內被吸引?你的眼睛有沒有為之停留數十秒?你有沒有自願地收藏該網站?你有沒有去深入了解它更多的內容?你會不會持續往這個網站購買商品?有
沒有一則廣告在你的腦海中留下烙印,驅使你每次都會產生購買它的衝動?
非常遺憾的是,絕大多數的廣告和成千上萬的網站,都與我們擦肩而過,在我們一刹那的關注之後,都成了過眼雲煙,我們根本沒有花過多的精力去理會。換句話說,我們每天都在無情地漠視,雖然我們的初衷是為了找一個能適合我們、能打動我們的去珍視它,像重視特別名片一樣在我們的腦海中去收藏它,但往往是事與願違,能在第一時間入我們法眼的資訊實在是少之又少!
可以這麼說,消費者漠視你的廣告,訪客忽略你的網站,這無疑成了你無形的尷尬和有形的遺憾,也就意味著你的這張“營銷名片”未能在他們的腦海庫中得到收藏。若是想要他們跟你達成購買關係,勢必將變得困難重重!
這,正是無數的企業家和商家一直難以越過的第一道鴻溝!
大千世界,千姿百態的資訊,各種各樣的網站,種類繁多的產品品牌,到底誰主沉浮,到底誰能從浩瀚的市場中脫穎而出,誰會搶先跳入你的眼簾,誰會讓訪客有反應?
換句話說,林林總總的“名片”在商場上流動,在你的視野當中徘徊,你到底會先接收哪一張,然後願意主動與其產生聯係?
從我們的直觀感覺就可以發現,消費者對某件事物的認知有多深,決定了他與該事物發生關係的意願有多強。換言之,消費者對你的認知反應程度決定了其是否願意與你產生聯係的意願程度!
且看一看,人們到底是怎樣對一則訊息做出認知反應的?
顯而易見,對於不同的訊息,人們會有不同的認知反應,但在我看來,歸根結底,無非也就如下四種:
第一種認知反應:我不知道
當朋友向你打聽一個你也陌生的品牌時,你的第一反應隻能是:“哦,對不起,這個我不知道啊。”對於你不知道的品牌,你絕不會推薦給你的朋友購買,你自己更不會輕易去嚐試,不是嗎?
現在,我想問問你,你知道《姑蘇繁華圖》嗎?如果你不是一個極度熱
愛中國古代藝術的人,那麼這五個字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資訊,就會讓你感覺十分陌生。你可能會這樣回答我:“《姑蘇繁華圖》?我不知道啊,我隻知道《清明上河圖》!”
當人們被問及從未接觸過的資訊時,通常就是這一種反應:我不知道!
第二種認知反應:我聽說過
如果我告訴你:雖然《姑蘇繁華圖》的知名度趕不上《清明上河圖》,但它的確存在,也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它是清代畫家徐揚傾盡 24年的心血所創作的一幅描繪蘇州風土人情的繁華盛景圖,人文薈萃,大氣恢宏!
通過我這麼簡單地描繪一下,那麼下次你再被別人問到,或者看到“姑蘇繁華圖”這五個字時,你的第一反應會是什麼?很可能會從“我不知道”變成“我聽說過”,因為你在《營銷心法》這本書當中聽我說過。事實上,我本人是一個癡迷於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人。
是的,有些資訊你沒有眼見為實,但你的確聽說過,或者聽朋友提起過,或者是聽說在民間流傳過,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聽說杭州西湖上的雷鋒塔倒掉了,我隻是聽說,沒有親見。”魯迅先生在《論雷鋒塔的倒掉》的開篇如是說。顯然,即使魯迅先生的文字功底再高,他也沒有注入一點點筆墨去描繪雷鋒塔是怎麼倒掉的,倒掉的現場是什麼樣子,他沒有!因為他都沒有親眼見到,所以,不敢妄自杜撰事實。而是抒發一個寓意性的情感:人們對封建殘餘勢力的痛恨,以及對無數被壓迫人民的同情!
當然聽說隻是聽說,聽說的東西還不一定真實存在!如謠言和傳說,劉三姐的來曆傳聞、牛郎織女、孟薑女尋夫,你應該都聽說過。聽說雖然不一定是事實,但你畢竟聽說過,也就是說,至少你的認知反應程度比“我不知道”會有所提升。
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在閑暇的時光中,去了解民間傳說;我們會在自己沒有任何選擇意向的時候,去選擇曾經在朋友的口中提及過的商品品牌。這就表示,我們在和聽說過的事情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