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國施壓人民幣升值的過程
日本是指責人民幣彙率低估的始作俑者。早在2000年,日本央行理事鬆本就撰文聲稱人民幣估值過低,應大幅升值。隨後,日本在國內外許多場合宣揚“人民幣低估論”。2002年12月初,日本財務省次官黑田東彥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稱,中國通過出口增長、國內通貨緊縮以及人民幣彙率釘住美元三項動作,向全球輸出通貨緊縮,建議中國要麼實施擴張性政策,要麼讓人民幣升值。幾天後,財務大臣鹽川正十郎發表公開講話,要求人民幣升值。2003年2月,在西方七國財長會議上,鹽川正十郎要求通過一項與1985年迫使日元升值的“廣場協議”相類似的文件,迫使人民幣升值,但被會議拒絕。之後,美國取代日本,成為要求人民幣升值的“急先鋒”。
1.學者的鼓噪
2003年7月,美國《商業周刊》刊登美國前商務部副部長、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傑弗裏·加滕的文章指出:“由於中國的巨額貿易順差和日益增長的外彙儲備,應要求中國對人民幣進行重新估價。”9月,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中國經濟問題專家莫裏斯·戈爾茨坦和尼古拉斯·拉迪發表文章稱,在中國政府的操縱下,人民幣長期釘住美元,而中國經濟又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這就導致人民幣被嚴重低估,彙率不能反映人民幣的真實價值,其結果是為中國的出口產品創造了一種特殊的補貼,從而增強了中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致使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嚴重,美國工人受到嚴重傷害。44
2007年1月,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弗雷德·伯格斯滕在國會作證時表示,“要糾正全球經濟失衡現象,人民幣對所有貨幣應升值20%以上,對美元應升值40%左右。中國可以在今後幾年中分階段完成上述目標,以緩和人民幣彙率調整過程中的壓力。可以采取一係列彙率調整措施,效仿2005年7月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1%的辦法,但這次升值幅度要大得多,首次調整幅度應在10%~15%以上;如果人民幣及其他亞洲貨幣對美元升值40%,美國經常項目赤字每年將減少1500億美元。”“很明顯,中國極不情願對其彙率政策做出必要調整,在過去3年中也沒有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不論是‘溫和外交’還是戰略經濟對話均收效甚微。因此美國有必要采取新的政策。”“財政部必須立刻進行大幅政策調整。當局應立即通知中國,如果在2007年5月下一輪戰略經濟對話前(也是財政部下一份半年報告出台前)中國沒有交出‘保證金’,即沒有將人民幣升值10%以上,中國將被戴上‘彙率操縱者’的帽子。當局應告知七國集團(G7)成員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美國打算將中國稱為‘彙率操縱者’,以促進多邊合作共同解決問題,並減少雙邊對抗。最終達成‘廣場協議II’或‘亞洲廣場協議’”,以迫使人民幣大幅升值。
2009年7月,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中國經濟問題專家戈爾茨坦和拉迪出版《中國彙率政策的未來》一書,認為人民幣升值勢在必行,並提出了人民幣升值“三步走”的方案:(1)在全球衰退期,中國應避免通過競爭性貨幣貶值應對外部需求下滑;應停止支持勞動密集型出口產業,使人民幣對其他主要貨幣每年升值4%~5%;政府可以把人民幣兌主要貨幣的每日浮動區間擴大1%或1.5%,同時保持或略微放鬆對資本流出的限製;放棄人民幣彙率純屬國家主權的立場,與IMF完成2007年第四條評估45,並著手啟動中期磋商。(2)在全球和中國經濟複蘇之際,中國應允許人民幣迅速升值,在未來3至4年內消除經常賬戶盈餘,減少對外彙市場的幹預和衝銷操作;應進一步放鬆對資本流動的限製,恢複2004年秋終止的利率市場化政策,為私人消費增長鋪路;應減少對外資持有中資銀行股權的限製,以改善信貸資金的配置效率。(3)在經常賬戶盈餘顯著降低後,應進一步減少對外彙市場的幹預和衝銷操作,取消對人民幣每日浮動區間的限製,在本質上實現人民幣自由浮動;貨幣政策框架應繼續向通脹目標製演進,同時進一步放鬆對資本流動的限製。
2.利益集團的遊說
美國擁有數量眾多、類別複雜的利益集團,各種利益集團經常對國會或政府施加壓力,使之按照自己的特殊利益要求製訂和實施某些政策。在這些利益集團中,比較突出的一個是美國製造業。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和製造業中心的出現,引起美國製造業等利益集團的恐慌,它們擔心美國公司把工廠轉移到中國,隨之轉移本國的就業機會。麵對與日俱增的失業壓力,製造業廠商和工會無視美國製造業失業率上升是美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然結果,是美國“去工業化”的產物,也無視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中獲得的總體利益,把美國近年數百萬失業歸咎於中國,將矛頭指向中國所謂的“不公平競爭”,指向人民幣彙率。
關注人民幣彙率問題的美國製造業利益集團主要是全國製造商協會和勞聯-產聯。早在2001年,全國製造商協會就領導組建了美國最大的代表製造業和農業貿易團體利益的健全美元聯盟。2003年5月,全國製造商協會負責國際經濟事務的副總裁、健全美元聯盟兩主席之一的瓦格根據第一期《亞洲貨幣操縱監控報告》,聲稱美國製造業正在衰退,自2001年3月以來已經流失了220萬份工作,而被低估40%的人民幣就是“罪魁禍首”。2005年2月,全國製造商協會發表《全國製造商協會2005年中國貿易議程》,宣布其主要目標是促使人民幣立即升值40%,並將敦促財政部促使IMF監督中國彙率;推動美國政府與G7、二十國集團(G20)、亞太經合組織(APEC)以及其他國際組織共同促使人民幣升值;促使財政部在其向國會提交的報告中將中國列為“彙率操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