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黎明:全球經濟探析49(1 / 2)

(三)人民幣“彙改”之路

2005年以來,鑒於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我國開始推進人民幣“彙改”。2005年7月21日19時,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美元兌人民幣官方彙率由8.27調整為8.11,人民幣升幅約為2.1%。央行同時還宣布廢除原先釘住美元的彙率安排,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度。此後,人民幣對美元彙率逐漸升值。2006年5月15日,美元對人民幣彙率中間價突破1美元兌換8元人民幣大關。2008年4月10日,中國外彙交易中心公布,銀行間外彙市場美元兌人民幣彙率中間價為6.9920,一舉突破7關口,人民幣彙率正式邁入6時代。

2008年9月,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人民幣升值進程中斷,此後一直到2010年5月,人民幣對美元彙率一直穩定在6.82~6.83上下的水平。

2010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彙率形成機製改革,增強人民幣彙率彈性”,中斷近兩年的“彙改”進程再次啟動。6月22日,人民幣對美元彙率中間價突破6.8,9月21日突破6.7;2011年1月13日突破6.6,4月29日突破6.5,8月11日突破6.4;2012年2月10日突破6.3;2013年5月8日突破6.2,12月31日突破6.1;2014年1月14日,人民幣中間價升至截至目前的最高點6.093。據統計,2005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56%,2006年升值3.35%,2007年升值6.90%,2008年1~9月升值7.13%,2010年6月19日至12月31日升值3.09%,2011年升值5.11%,2012年升值0.25%,2013年升值3.09%。2014年出現略微貶值(-0.36%)。自2005年7月21日“彙改”以來至2015年11月20日,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幅度已達30%。

2014年3月17日,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擴大至2%。2015年8月11日,為增強人民幣兌美元彙率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彙率中間價報價。自即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銀行間外彙市場開盤前,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彙市場收盤彙率,綜合考慮外彙供求情況以及國際主要貨幣彙率變化向中國外彙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

表1 人民幣彙率製度改革進程

改革開放前,我國長期實行固定彙率製度,人民幣彙率長期被高估。

1981年起,人民幣實行雙重彙率,牌價按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的方法計算。

1981-1984年,官方牌價與貿易內部結算價並存。

1985年1月1日起,取消貿易內部結算價,官方彙率調至l美元合2.7963元人民幣。

1985-1993年,人民幣彙率實行雙軌製,官方彙率與外彙調劑市場彙率並存。

1986年7月5日,官方彙率由1美元兌換3.1983元人民幣調至1美元兌換3.7036元人民幣。

1989年12月26日,官方彙率由1美元兌換3.7036元人民幣調至1美元兌換4.7221元人民幣。

1990年11月17日,官方彙率由1美元兌換4.7221元人民幣調至1美元兌換5.2221元人民幣,人民幣貶值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產生很大衝擊。

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官方彙率與外彙調劑市場彙率並軌,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度。同時,人民幣彙率調至1美元兌換8.70元人民幣,國家外彙儲備大幅增加。

1994-1996年,我國出現嚴重通貨膨脹和大量資本流入,人民幣對美元彙率小幅升值。

1997-2004年,人民幣對美元彙率基本穩定,始終保持在較窄範圍內浮動,未隨宏觀經濟基本麵的變動而波動。

2003年起,國際社會強烈呼籲人民幣升值,國內外關於人民幣升值與否的論戰不斷升級。

2005年3月14日,溫家寶總理在“兩會”記者會上答記者問時表示:“對人民幣的升值和彙率機製的改革,我們不僅要考慮本國的利益,而且要考慮對周邊國家和世界的影響。我可以告訴大家,這項工作我們正在製定方案,何時出台、采取什麼方案,可能是一個出其不意的事情。”

2005年7月21日,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度;人民幣彙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彙率機製。當日19時,美元兌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換8.11元人民幣,人民幣對美元一次性升值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