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荀子(1)(1 / 3)

“人定勝天”論的現代意義人的命運可以選擇

【原文】“可以為堯、禹,可以為桀,蹠,可以為工匠,可以為農賈,在注錯習俗之所積耳。”

【大意】人可以成為堯、禹,可以成為桀、蹠,可以成為工匠,可以成為農民、商人,這一切都在於行為舉措與習俗的長期積累罷了。

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很多人在大街上讓那些江湖術士為自己算命,似乎世界上有人能夠預知天機,能占卜未來。其實,人的命運不需要他人來卜算,一個人想成為怎樣的人,全靠自己的抉擇。人性在大體上都是相同的,餓了想吃飯,冷了想睡覺,無論帝王或庶民,無論堯舜或盜蹠,都沒有什麼不同。荀子說,一個普通人也可以成為禹那樣傑出的人。隻要你自己意識到並且認識你的能力,正確地認識自己,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實際的可能性,找到你的長處,及時調整自己的方向,讓自己的長處得以發揮,就會感到自己並不比別人笨,你有不及別人的地方,而別人也有不及你的地方。

因此,不要被你現在所做的工作、所住的房子、所開的汽車或是所穿的衣服定性,你不是這些東西的總和,成功者相信的是自己,他們取得成功的潛力不依賴於地位或身份,而依賴於他們自身實現目標的信心。

你是否對自己現在狀況不滿意,你是否希望自己的命運好轉,你是否想要改變自己,那麼就要先認識自我。按照下麵所說的事項來執行,你就能學會認識自己的本領。

列舉出你的長處,請你的上司、老師這些能確實告訴你意見的人,幫你找到這些長處。接著在這些長處底下,寫出那些雖然在事業上很成功,但是在長處上不及你的人來。

這樣列出表來,至少你可以發現,自己也有長處是優於事業成功的人。最後,你將可能獲得一個結論:你的本領比你自己想像的還要大。因此,我們應該要想像自己真正有那麼大的本領,不可貶低了自己的能力。

正確認識自己,就是既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低估自己,“人貴有自知之明”。一位偉人說過:“痛苦常常屬於那些沒有自知之明的人。”如果我們低估或高估我們的力量,那麼我們因決策失誤,所遭受傷害的程度就會增加。什麼是自知之明呢?了解你自己的最好的方法是站在一旁,像陌生人一樣來評估自己。所謂“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接著,要盡可能客觀地進行自我檢查、評估自己的能力並認識自己的缺點。能夠做到自知之明,就能夠選擇和掌握自己的命運。

然而,我們中的另一些人認為自己比實際情況還要糟,他們缺乏自信,他們感到不適應社會,他們逃避棘手的挑戰,因為他們害怕失敗。結果,他們注定一生平平庸庸。可能有人認為認識自己是一種毫無意義的行為,但我們都有自欺欺人的弱點,我們都會為自己的弱點尋找理由,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我們中很多人都相信自己比實際情況要好得多;我們都認為自己在事業上沒有做得更好的主要原因是我們沒有運氣;我們竭力回避這樣的事實:失敗是因為沒有等到機會。他們把所有的一切都歸結為外在客觀條件。

因此,很多人總有懷才不遇的感慨,老覺得自己空有一身好本領卻無緣得人賞識,不是自怨自艾,就是到處求神問卜,企求時來運轉。再不然,就是走起路來無精打采,說起話來畏畏縮縮。在別人的眼裏,他隻不過是個毫無自信的庸才而已。

對於這個問題,荀子也有他獨到的觀點。荀子說:“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之謂能參。”盡管天有四時的變化,地有豐饒的資源,但人也有自己治理自然和社會的辦法。機會是客觀存在的,機會也可以由自己來創造。如果你不能在適當的時機表達適當的展示自己,別人又怎會瞧見你的存在?不要怕自己的意見流於空泛,和別人沒什麼兩樣,隻管表達出來。因為你的智慧、經驗絕不會跟別人一模一樣,由此而來的邏輯思考就會不同,經過思考後的結論當然也不會和他人一樣,會有你的獨到之處。何必害怕別人的非難呢?不能正確認識自己,還在於有些人過於得意忘形,隻顧強調自己許多不得了的成就,反而忘記偶爾透露一下自己的缺點。

要知道,敢於承認缺點的人在別人心目中的評價比竭力掩飾自己缺點的人要高,因為任何事不可能萬無一失。承認自己的缺點也就更符合人性,更加誠實;隻要是人,不論是百萬富翁,還是人生剛起步的年輕人,沒有永遠隻贏不輸的。別怕告訴別人自己的失敗經驗與切身感受,坦白產生信任,而非猜忌。這樣旁人才會相信你所言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