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讓壓力成為錘煉堅強性格的動力(2)(1 / 2)

也正是因為其中蘊含著永恒的真理,它才會被人們一再談起。也許你會說,保爾太極端了。或許你我都沒有保爾那樣的理想主義色彩,將自己的一切獻給人類最偉大的事業。但是,保爾的精神、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精神,那種勇敢迎接命運挑戰,麵對挫折和不幸不屈不撓的堅強,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美國的《生活》周刊曾經刊登過一則故事:一名在戰場上受傷的士兵,當他從手術台上蘇醒過來時,軍醫對他說:“再休息一段時間,你就會痊愈了,惟一遺憾的是,你失去了你的左腳。”

但是這位傷兵卻出人意料地大聲說;“不對,我這隻左腳不是失去的,而是被我遺棄的。”

凡是讀過這則故事的人,都會對這位士兵那種毫不沮喪地接受悲慘事實的勇敢行為感到由衷地敬佩。

這位士兵能夠把失去的東西稱為被遺棄的,顯然表示他已經越過了絕望的深淵。

不管“失去的”也好,“被遺棄的”也罷,反正事情已經發生,東西已經失去,這是一個不可更改的事實。如果你認為它是失去的東西,你的內心一定會萬分地惋惜,甚至覺得自己受到了沉重的打擊。相反,如果你把它想成被遺棄的東西,那就表示這是一種希望,在這種情況下,你將會以輕鬆的心情來麵對這件事,對未來重新產生希望。

一位商店老板說:“即使我失去了所有的財產,我也不會終日陷於苦惱之中。因為我覺得憂慮不能使人得到任何幫助,我的責任就是盡力把以後的工作做好,這就夠了。”

某公司的經理在談到如何避免憂慮時說:“要是我遇到很棘手的問題,隻要有一點辦法,我就去做,要是沒有辦法,就幹脆忘了它。我從不擔心未來,因為沒有人能夠準確地算出將來的某日某月會發生什麼事情,能夠影響未來的因素多得數不清,沒有一個人能夠了解這些事情為什麼要發生。你又何必去憂心忡忡呢?隻要能大致對未來有個了解,就可以用今天的努力為明天做好準備,但不必擔憂,因為擔憂沒有任何益處,隻會耽誤我們今天的生活。”

如果對生活裏遇到的挫折不采取理性的態度來對待,輕易地被困難嚇倒,就會使內心遭受沉重的打擊,整個情緒都陷入煩惱、緊張和焦慮不安當中,嚴重的時候還會自尋死路。如果你一味地逃避嚴酷的現實,自欺欺人地躲入自己編織的夢幻世界之中,那必然會走上精神錯亂的地步。

要勇敢地麵對人生的災難和挫折,用平靜的心態去承受不可更改的事實,而下一步可能就是好運的開始。

失掉了勇敢的信念,就等於把一切都失掉了

同樣為人類,但由於生長的環境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等原因,人們之間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在智商方麵、口才方麵、容貌方麵等等。就算在某些事情上你可能做得比你的朋友好,但他比你聰明卻是不爭的事實。

這個時候打退堂鼓沮喪失望可不是什麼辦法。你應該做的是,正視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努力把這種壓力負擔起來,並讓它成為促進自我發展的一種積極心態。你要大聲喊出:天生我材必有用!

歌德曾說過:“失掉了勇敢的信念,就等於你把一切都失掉了。”

鄧亞萍是我國乒壇乃至世界乒壇上的神奇選手。自她1986年13歲那年拿到第一個全國乒乓球錦標賽冠軍開始,到1997年5月的第44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在短短的11年間,一共拿到153個冠軍。這不但在中國乒壇,而且在世界乒壇史上都寫下了光彩的一頁,所有專業人士都聲稱她是個幾千年才出這麼一個的超級天才。

在鄧亞萍小的時候,為了培養她成才,父親曾將她送到河南省乒乓球隊去深造。然而,去後不久便被退了回來,其理由是個子矮,手臂短,沒有發展前途,這在少年鄧亞萍的心靈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傷痕。令人欣慰的是,在父親的鼓勵下,倔強的鄧亞萍並未因此一蹶不振,為了彌補自己與條件優秀的運動員之間的差距,為了改變同伴嘲笑的眼神,她練得更加刻苦。可以這樣說,是她本身的不足,成就了乒壇“大姐大”。

和人一比較,任何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差距所在,即使你隻比姐妹重了0.5公斤。在人們成長的道路上,更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免不了要經受各種譏諷和困難,“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些都是許許多多成功人士的經驗總結。

哲人說得好,你聽到的一切並不完全正確,也不要因他人成功的議論而鄙視、否定自己,否則就會陷入自卑的“心靈監獄”。深陷其中的人們認不清自己身上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潛力,心緒萎靡,不知不覺中成了失敗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