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讓壓力成為拉升人生目標的動力(1)(1 / 3)

人生要曆經少年、青年、中年等各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不同的奮鬥目標。無論求學、求業、成家、教子,都是追求至高和完美。這些目標給自身帶來了無窮的壓力,也為高質量的生命提供了不竭的動力。人生就像登台階,越向上攀登,則目標越高,對自己的要求也越高,而壓力也就越大。而有誌者總是會辯證看待壓力,把壓力看成是拉升人生目標的動力,因而他們的人生總是昂揚著輝煌與燦爛。

讓目標引導人生之旅

美國一個研究成功的機構,曾經長期追蹤100個年輕人,直到他們年滿65歲。結果發現:隻有一個人很富有,其中有5個人有經濟保障,剩下94人情況不太好,可算是失敗者。這94個人之所以晚年拮據,並非年輕時努力不夠,而主要是因為沒有選定清晰的目標。聰明的人,有理想、有追求、有上進心的人,一定都有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他懂得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因而他的所有努力,從整體上來說都能圍繞一個比較長遠的目標進行,他知道自己怎樣做是正確的、有用的,否則就是做了無用功,或者浪費了時間和生命。

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標鋪成的。

有人問羅斯福總統夫人:“尊敬的夫人,你能給那些渴求成功特別是那些年輕、剛剛走出校門的人一些建議嗎?”總統夫人謙虛地搖搖頭,但她又接著說:“不過,先生,你的提問倒令我想起我年輕時的一件事:那時,我在本寧頓學院念書,想邊學習邊找一份工作做,最好能在電訊業找份工作,這樣我還可以修幾個學分。我的父親便幫我聯係,約好了去見他的一位朋友,當時任美國無線電公司董事長的薩爾洛夫將軍。等我單獨見到了薩爾洛夫將軍時,他便直截了當地問我想找什麼樣的工作,具體哪一個工種?我想:他手下的公司任何工種都讓我喜歡,無所謂選不選了。便對他說,隨便哪份工作都行!隻見將軍停下手中忙碌的工作,眼光注視著我,嚴肅地說,年輕人,世上沒有一類工作叫‘隨便’,成功的道路是目標鋪成的!”

表現傑出的人士都是循著一條不變的途徑以達成功的,世界聞名的潛能激發大師——美國的安東尼·羅賓先生稱這條途徑為“必寧成功公式。”這條公式的第一步是要知道你所追求的,也就是要有明確的目標。

第二步就是要知道該怎麼去做,應立即采取最有可能達到目標的做法。

如果你仔細留意成功者的做法,就會發現他們就是遵循這些步驟去做的。

一開始先有目標,否則不可能一發即中;然後采取行動,因為坐著等是不行的;接著是擁有研判能力,知道反饋的性質;然後不斷修正、調整、改變他們的做法,直到有效為止。

伯尼·馬科斯是新澤西州一個貧窮的俄羅斯人的兒子。亞瑟·布蘭克生長在紐約的中下層街區,在那兒,他曾與少年犯為伍。當他15歲時,父親去世。布蘭克說:“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一直確信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1978年,布蘭克和馬科斯在洛杉磯一家硬件零售店工作時,被新來的老板解雇了。第二天一位從事商業投資的朋友建議他們自己辦公司。馬科斯說:“一旦我不再沉浸在痛苦中,我便發現這個主意並不是妄想。”現在,馬科斯和布蘭克經營的家庭庫房設備,其銷售額在美國迅猛發展的家用設備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馬科斯說:“當你絕望時,你有人生目標嗎?我問了55名成功的企業家,40名都確切地回答:有!”你必須有目標,為你的目標而努力。

辛勤工作並不表示你真正投入工作了。同樣砌磚牆,有的人默默埋頭苦幹,覺得工作很無聊,但還是認命地做下去;有的人卻一麵砌,一麵想像這座牆砌成後的麵貌,上麵也許會爬滿玫瑰花,孩子們也許會攀在牆頭看風景等,他努力砌牆的同時,眼睛已經看到努力的成果了。前一個砌牆人雖然賣力,其實跟牛馬差不多,在既有的工作上打轉,生活對他而言是一種苦刑。後者卻能陶醉在工作中,同時他很可能一麵工作,一麵思考改善,因此技術會不斷進步,工作不僅不讓他覺得無聊,還讓他有機會成為這一行的高手。

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叫泰莉的空中小姐,很喜歡環遊世界。另一個空中小姐寶玲也一樣,但她還希望有自己的事業,最好與旅遊有關。寶玲每到一個地方,就不停地記下她經曆到的一切,尤其是當地的旅館及餐廳狀況,並不時把自己的經驗提供給乘客。終於,她被調到旅遊行程安排的部門,因為她就像一本活頁百科全書,旅遊知識非常豐富。她在那個部門如魚得水,更掌握了世界各大城市的旅遊動態。幾年之後,她已擁有了一家自己的旅行社。而泰莉呢?她還是一個空中小姐,盡管還是努力工作,但顯然並沒有什麼升遷機會,惟一能改變現狀的,大概隻有結婚。事實上,泰莉和寶玲一樣賣力工作,但泰莉沒有目標,隻是隨興地到世界各地玩,不把旅行看作發展潛力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