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讓壓力成為拉升人生目標的動力(4)(1 / 3)

人生規劃大師、新東方的徐小平說:“人生沒有設計,你離挨餓隻有三天。”“哈佛爸爸”高燕定說:“人生設計在童年,別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高燕定認為,無論是學習還是確定職業都是一個循環往複的認識過程,譬如確定工作,首先在自我認識的過程中,明確這個工作是否適合自己做,認識方麵有哪些長處或者短處,第二步采取尋找,要弄清楚某一些職業需要什麼樣的知識背景,需要什麼樣的技術技能,才去不斷去提高自己,然後到了第三步,再來決策,看看這兩樣工作是不是對自己合適,然後再做出決策,但是這個決策不是說做到這裏就完了,就停住了,再回去,再自我認識,循環往複,這個時間很長。人生需要設計,也要不斷地進行修正。高燕定說:“我見了很多的學生,他們就是到了高中、大學畢業的時候才想起來,我現在該做什麼工作,看看現在什麼東西賺錢多,但是你想想看,賺錢多的職業有的是,問題是這個時候你還能獲取多少本事呢。”

要想擁有卓越的人生,請首先設計好自己的人生規劃,這樣的人生才能排解壓力,產生動力。

人生沒有終點

一個人如果要想超過別人,比如說,從財富上、業績上、仕途上超過別人,那隻有一條路可走,就是製定更高的目標,竭盡全力讓自己越做越強。

有人向美國薪水最高的職業經理詢問成功的秘訣,他說:“我還沒有成功呢!沒有人會真正成功,前麵還有更高的目標。”

愛迪生、斯旺以及許多科學家在同一時期研究電燈。當時電燈的原理已經很清楚了——要把一根通電後發光的材料放在真空的玻璃泡裏,人們在解決一些具體問題——如何讓它更輕便、成本更低廉、照明時間更長。其中最主要的問題,也是競爭的焦點,在於燈絲的壽命。

愛迪生全力以赴地投入了這項研究,有位記者對他說:“如果你真的讓電燈取代了煤氣燈,那可要發大財了。”愛迪生說:“我的目的倒不在於賺錢,我隻想跟別人爭個先後,我已經讓他們搶先開始研究了,現在我必須追上他們,我相信會的。”

在當時的社會上,愛迪生已經聲名赫赫,他僅僅宣布可以把電流分散到千家萬戶,就導致煤氣股票暴跌12%。他本人是冷靜的,在設想成為現實之前,他要像小時候在火車上做實驗一樣踏踏實實地幹。他已經是一個改進了電話、發明了留聲機、創造了不計其數的小奇跡的著名“魔術師”,但他是這樣的人——一旦取得了成果,就把它忘掉,撲向下一個。

用來做燈絲的材料,他嚐試過炭化的紙、玉米、棉線、木材、稻草、麻繩、馬鬃、胡子、頭發等纖維、鋁和鉑等金屬,總共1600多種。那段時間,全世界都在等著他的電燈。

經過一年多的艱苦研究,他找到了能夠持續發光45小時的燈絲,在45個小時中,他和他的助手們神魂顛倒地盯著這盞燈,直到燈絲燒斷,接著他又不滿足了:“如果它能堅持45個小時,再過些日子我就要讓它燒100個小時。”

兩個月後,燈絲的壽命達到了170小時。《先驅報》整版報道他的成果,用盡溢美之辭:“偉大發明家在電力照明方麵的勝利”、“不用煤氣,不出火焰,比油便宜,卻光芒四射”、“十五個月的血汗”……新年前夕,愛迪生把四十盞燈掛在從研究所到火車站的大街上,讓它們同時發亮來迎接出站的旅客,其中不知多少人是專門趕來看奇跡的,這些隻見過煤氣燈的人,最驚訝的不是電燈能發亮,而是它們說亮就亮、說滅就滅,好像愛迪生在天空中對它們吹氣似的。有個老頭還說:“看起來蠻漂亮的,可我就是死了也不明白這些燒紅的發卡是怎麼裝到玻璃瓶子裏去的。”大街上響徹這樣的歡呼:“愛迪生萬歲!”然而,愛迪生用這樣的講演使人們再次驚訝:“大家稱讚我的發明是一種偉大的成功,其實它還在研究中,隻要它的壽命沒有達到600小時,就不算成功。”

那以後,他在源源不斷的祝賀信、電報和禮物中,在鋪天蓋地的新聞中,在說他正在把星星摘下來試驗新的燈絲、說他發明了365層像洋蔥一樣可以一層層剝下來的不用洗的襯衣的神話中,以及在雪片般飛來的求購這種襯衣的彙款單中,默默地改進著燈泡,向600小時邁進,結果,他的樣燈的壽命又達到了1589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