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候?”他的妻子喊道,“他們根本沒想到幾天後就會得到一個嬰兒,他們會驚慌失措的!”
“哈!”大夫說,“新生兒自願在深夜誕生,——而頭一次做父母的人總是驚慌失措的。這樣去給他們一個美好而正常的開端。就按我說的這麼辦吧!”
就這樣嬰兒在午夜時分“分娩”,做父母的興奮得慌手慌腳,這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開端。
許多人都以為會看時機是一種天分,也就是生來就具備的,就像是具有音樂細胞的耳朵一樣。但情況並非如此。通過觀察那些似乎有幸具備這種天分的人,你會發現這是一種任何人隻要努力留心都能獲得的技能。
為了掌握恰到好處地處理時間的藝術,需要牢記五個必要的條件。
首先,要不斷地提醒自己,掌握好時間在待人處世上具有重要意義。莎士比亞曾經寫道:“人間萬事都有一個漲潮時刻,如果把握住潮頭,就會領你走向好運。”一旦你明確了“看準時機”的全部重要意義,你就朝著獲得這種能力邁出了第一步。
其次,和自己訂一項條約,這就是當你被憤怒、恐懼、嫉妒或者怨恨的漩渦所驅使時,千萬不要做什麼或者說什麼。這些情緒的破壞力量可以毀壞你精心建立起來的“觀時機製”,從而影響你的觀察精度。
第三,加強自己的預見能力。未來並不是一本關閉上了的書。大多數將要發生的事都是由正在發生的事所決定的。相對來說,很少有人能通過自覺的努力來設計今後的自己、預測未來的可能性並照此行動。
預見能力如此重要,許多公司都把它作為工作取得進展的主要尺度。在管理家務時它也同樣是重要的。星期六會不會是到海灘旅遊的好日子?最好把現成的凍熟肉和三明治麵包放進冰箱裏。你寡居的婆婆健康狀況是否開始衰退?你最好還是麵對她可能搬來與你同住或者安排她到一所私人療養院去的可能性吧。掌握好審時度勢的藝術還包括看準將來事情會向何處發展,明白抓住現在這個時機采取行動去減少將來的麻煩或是在將來能得到好處。
第四,學會忍耐。你不能不信服愛默生所說的。如果一個人將自己置於天分的土壤中,並且堅定不移的話,巨人般的世界也會向他讓步。獲取這種耐力沒有靈丹妙藥,它是一種智慧與自製力的微妙的結合體。但是一個人必須明白,過早的行動往往是欲速則不達。
最後,也是最難的一條,就是學會做一個局外人。我們的每時每刻都是與所有的人共享的,每個人都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周圍發生的事情。於是,真正地把握時機就包括以一個局外人的角色去了解其他人是怎樣看問題的。
一位大慈善家,已故的新奧爾良市的約翰·迪勃特夫人曾經在一個隆冬的晚上,她翻閱一本雜誌時,她的眼睛被一幅漫畫吸引住了。那是兩位衣衫不整的老婦人在微弱的火堆旁瑟瑟發抖。“你在想什麼?”
其中一個問道。另一個回答:“我在想,明天那些闊太太們會把一些保暖的衣服給我們的。”
迪勃特夫人是幾家醫院的讚助者,還是許多慈善事業的捐助者。
她盯著這張漫畫看了好一會兒,最後,她爬上頂樓,打開衣箱,把厚實的衣物打了好幾個捆,準備來日就去分發。她決心將自己的慈善活動安排得更合時宜,正像她提出的“去援助那些需燃眉之急的人!”
要想享受成功的人生,你必須要培養一雙犀利眼光,讓你對要做的事情在最佳時機得以進行。
憑精準的眼光為自己的人生引路
當個人能力提高到一定層次之後,往往視野也會隨之開闊,反之亦然。如果你對現在的視線範圍不滿意,不妨提高一下自己這方麵的能力。
有這麼一個近似於文字遊戲的論述。吃葡萄時悲觀者從大粒的開始吃,吃的時候心裏一直充滿了失望(因為他所吃的每一粒都比上一粒小),而樂觀者則從小粒的開始吃,所以,他的心裏充滿了快樂,因為他所吃的每一粒都比上一粒大。悲觀者決定學著樂觀者的吃法吃葡萄,但還是快樂不起來,因為在他看來他吃到的都是最小的一粒。樂觀者也想換種吃法,他從大粒的開始吃,依舊感覺良好,在他看來他吃到的都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