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眼光越精準,抉擇越實際(3)(1 / 3)

天津是北京的海上門戶,這裏商業發達,商人薈萃,因而到天津創業的溫州人已有近10萬人之多。溫州人在天津也有著不凡的業績,比如在天津知名度頗高的大眾化服裝市場就是溫州人的傑作。這個冠名為“天津溫州城服裝批發市場”的服裝商貿中心占地3萬平方米,年營業額達3億元左右,幾年中累計為國家創稅達1億多元。這個市場不僅規模大、每天客流量大,而且還輻射整個華北地區和東北三省。同是在天津,營業麵積有6900平方米、營業額超億元的陶陶鞋業連鎖店,更被人稱為出現於天津商界的一匹溫州“黑馬”,其老總陶加就是來自溫州漁村的一名拓荒者,而今他在天津商界享有盛譽。從國內眾多的皮裝生產企業中脫穎而出,並在消費者中間樹立起良好品牌形象的。天津應大皮革時裝有限公司,也是由溫州人在天津創辦的。從16歲就走出溫州,跟隨19歲的姐姐到北京闖天下,而後又轉戰天津的溫商應澤,成為天津媒體一直關注的熱點人物。他的“應大皮革”名聞遐邇,在別人的眼中他是“大業乃成”,而他自己卻是永不知足。

上海更是溫州商人向往發展的聖地。正是在上海,早年自嘲為“進駐上海的貧下中農宣傳隊”的溫州農民,在這裏完成了他們的第二次創業。當然,而今看來這已經是20世紀末的故事了。而在21世紀之初,湧進上海的溫州人中更多的是億萬元級的成功人士。他們投資重大項目一擲千金的氣魄、躋身南京路的手筆,都被當地媒體冠以一個“大”字。溫州人在上海人心目中,早已不再是“土老帽”、“土財主”、“小把式”的形象了,溫州人在高科技和教育方麵的投資,給他們帶來了全新的聲譽,而“一次創業者”的再創業和再投入,“二次創業者”的新風采、新作為,都使上海人為之感慨萬千。

溫州人不僅在國內勇闖市場,還把目光大膽地瞄向了海外。美國、巴西、日本、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等國,都有溫州商人。在巴黎,還有“溫州街”呢!在巴黎的13區和14區,住著的都是溫州人,聽到的都是溫州方言,甚至警察也得說溫州話,溫州人達到8萬人之多。

溫州人之所以能到處為家,是因為他們的眼光落在了更高的點位上,即哪裏能掙到更多的錢,哪裏更適合自己在哪裏為家。

讓自己的眼光犀利起來

捕捉機遇需要眼力。如果沒有一雙精準、犀利的眼睛,即使金子在眼前,也如同石頭。欲做大事者必須要磨煉看準時機的眼力,讓自己擁有一雙犀利之眼!

有位記者曾同老演員查爾斯·科伯恩進行過一次交談。記者問的是一個很普通的問題:一個人如果要想在生活中做成一件像模像樣的大事,需要的是什麼?大腦?精力?還是教育?

查爾斯·科伯恩搖搖頭。“這些東西都可以幫助你成大事。但是我覺得有一件事甚至更為重要,那就是:看準時機。”

“這個時機,”他接著說,“就是行動——或者按兵不動,說話——或是緘默不語的時機。在舞台上,每個演員都知道,把握時間是最重要的因素。我相信在生活中它也是個關鍵。如果你掌握了審時度勢的藝術,在你的婚姻、你的工作以及你與他人的關係上,就不必去追求幸福和成大事,它們會自動找上門來的!”

這位老演員是正確的。如果你能學會在時機來臨時識別它,在時機溜走之前就采取行動,生活中的問題就會變得大大簡化了。那些反複遭受挫折的人經常去對毫不留情的、不懷好意的世界感到泄氣,他們幾乎永遠意識不到: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地進行了恰當的努力,但卻在不恰當的時機放棄了。一個從來不知道該什麼時候離去的不知趣的人呢?這個人會使你覺得像被他糾纏了一輩子似的。

把握合適的時間也可能是做某些出人意料的事情。佐治亞州的一位大夫為一對無子女的夫妻安排好了收養一個嬰兒。他在深夜突然給妻子打電話說:“收養證書的一切手續都辦好了,讓我們一塊到醫院去,給魯思和肯尼思抱回這個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