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再留心看那些旅遊觀光的外國客人,他們的穿著打扮,都是很隨便和儉樸的,有的甚至近於邋遢,事實上,這些人中不乏富豪。
麵子有時是唬人的麵具,光為麵子活著是很累很可悲的,其實,一個人有無麵子的關鍵不是富與不富的問題,而在於一個人看事的認知問題,比如,高境界的人看“裏子”比麵子更重要。
真正的智慧,是存在於平易之中的。喜歡把富有顯露在外的人,大都欠缺沉穩之氣,有淺薄膚淺之心。生活之於你我,還是客觀實際一些,讓“裏子”充實一些,擁有一份平實的內涵,擁有一份坦蕩的快樂,有什麼不好?
很多時候,我們大可不必過於計較麵子,讓我們看看一位小提琴家是如何對待自己的麵子的。
有位世界級的小提琴家在為人指導演奏時,從來都不說話。
每當學生拉完一首曲子之後,他會親自再將這首曲子演奏一遍,讓學生們從聆聽中學習自己的拉琴技巧。
他總是說:“琴聲是最好的教育。”
這位小提琴家在收新學生時,會要求學生當場表演一首曲子,算是給自己的見麵禮,而他也先聽聽學生的底子,再給予分級。
這天,他收了一位新學生,琴音一起,每個人都聽得目瞪口呆,因為這位學生表演得非常好,出神入化的琴聲有如天籟。
學生演奏完畢,老師照例拿著琴上前,但是,這一次他卻把琴放在肩上,久久不動。
最後,小提琴家把琴從肩上拿了下來,並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接著滿臉笑容地走下台。
這個舉動令所有人都感到詫異,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小提琴家說:“你們知道嗎?這個孩子拉得太好了,我恐怕沒有資格指導他。最起碼在這首曲子上,我的表演將會是一種誤導。”
這時大家都明白了他寬闊的胸襟,頓時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送給學生,更送給這位小提琴家。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掌握“承認”的技術,而是喪失了“承認”的心情。為什麼會失去“承認”的心情,是因為我們都是熱愛“麵子”的族群。“麵子”的重要維護力量是“理”,無論如何,你要顯得自己是占理的,而不是虧理的。占理了,就有麵子;理虧了,就沒麵子。一承認自己沒有達到某種高度,顯得理虧,麵子上就會十分難堪。把假話說圓了,把虧心事處理得像沒事一樣,麵子就得以保全。故而,做了錯事,一定要像做了正確的事一樣,理屈而辭不窮;心裏有鬼,反而要唱歌壯膽,越是理虧的事,越要做出得理不饒人的架勢,以便於消滅“承認”的危險。
當我們不能正確麵對麵子問題的時候,其實,我們也已經失去了自己想要維護的麵子。當小提琴家能接受學生更優於他的事實之時,在他身上也正體現出令人讚歎的真正的大師風采。
校正看人的眼光,打造做人的心態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多場景、多變化的互動過程,而在競爭異常激烈的現代社會,你置身任何一種環境裏,都免不了要受到互相的衝擊,衝擊有時就是矛盾或問題。比如你手下的一位員工在工作時,產品質量出現了嚴重問題,老板知道了,很生氣,把一腔怒火全發到你身上,似乎完全是你的錯。
明明是你部下的錯,卻要你來承擔;而且為了顧及老板的尊嚴又不能爭辯,隻能默默忍受。遇到諸如此類情況,誰也不能不覺得很委屈。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老板這樣做有時候恰恰說明,那就是他對你的信任。由於信任,才把這個部門交給你負責,你要對他的信任負責。你感到委屈,是因為你隻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並沒有從老板的高度或公司整體上看問題。片麵的認識是你委屈的根源。
此時,若真的把對方看成仇人,你則永遠擺脫不了受傷的痛苦。你要想辦法了解事件背後的真正動因,是要看清老板的真正意圖。有時候,恰恰是老板對你信任才有這樣嚴厲的口吻,即使責罵你,也是為了提醒你。從公司角度看,你的部下有過失,也是你的責任,你應該承擔領導責任,責備你也是應該的。如果你了解了這層原因,就不會感到委屈或有過多抱怨了。
同時還要理解與你發生衝突的人的具體情況。每個人的秉性與成長背景都不一樣,通常愛發脾氣的人都是性格急躁、過於主觀的人,老板也一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的一貫作風,而並非是針對某個人的行為。或者是他一時遇到不順心的事,正心煩意亂。這樣一想,你就不會看不開而傷害自己了。假如你受到不公待遇,比如你很想並盡一切努力去配合上司的工作,但上司偏偏對你不理不睬,時常無緣無故對你出言不遜。作為下屬,你一再忍耐,因為你知道,在大庭廣眾之下做出過激的行為對誰都不利。可是矛盾進一步激化,上司天天找茬。你的怒火無處發泄,心裏的難受勁無法用語言表達。每每想起,就內心憋悶,覺得自己很窩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