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一邊走,一邊回頭看著仍在跺腳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來看看大象的情況,應該就是想告訴我,誰都會遇上麻煩事,而他並無法幫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隻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後隻要雞鳴時,我就當成雞是在提醒我該起床了,如此一想,雞鳴聲對我還是有益處的呢!”
漫漫人生路,即使我們已經走得挺順利,但隻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順的事,就會習慣性地抱怨上天虧待了我們,進而祈求上天賜給我們更多的力量,幫助我們渡過難關。但實際上,上天是公平的,就像它對獅子和大象一樣。看看自己,再去看看別人,你會發現其實每個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麵價值。
從某種層麵上講,一個障礙就是一個新的認知領域,它不全是消極的障礙,也會成為超越自我的契機。“當命運隻給了我們一個檸檬的時候,我們就試著去把它做成一杯檸檬水。”當你用平和的眼光看到了困境的正麵價值時,你就能夠把不幸變為幸福。麵對同樣的困境,如何看待它也反映了不同人的不同心態。如同來到玫瑰園的兩個小姑娘:
樂觀的小姑娘看到的是“每株刺上都有花”,悲觀的小姑娘看到的是“每株花上都有刺”。
人生需要不斷地進行自我調整,因為社會生活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今天你可能在某個位置工作得很好,明天也許就會被淘汰。如果想不開,就隻能加重事情的悲劇性。相反,隻要及時調整,就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雖然人人都知道“行行出狀元”這句老話,但一旦輪到自己,就不再是那麼回事了。如今很多人下崗後,寧可在家坐吃山空,也不願去做一些所謂低等的工作。這就是不能及時自我調整的表現。
人生總會有不順心的時候,但是隻要你相信人生可以自我調整,換種眼光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你就能走出人生的低穀,再攀高峰。
欲火攀升時向下看
每個人都有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一些的願望,這是人之常情,無可非議。但如果有些要求或者說是“欲望”過高的話,則應反思或反觀一下,自己是不是具有相應的實力和條件。我們看看,下麵這則寓言可能會讓我們更理智地看待自己的欲望。
雲雀見麻雀整天在樹枝上跳來跳去,就問:“麻雀阿姨,你為什麼不飛得高一點呢?”
麻雀斜著眼睛瞄了它一眼,說:“難道我飛得還不高嗎?你瞧瞧公雞!”
“公雞伯伯,你為什麼不飛得高一點呢?”
公雞驕傲地在房頂上邁著八字步,反問:“難道我飛得還不高嗎?你瞧瞧鵪鶉!”
“你為什麼不能飛得高一點呢?鵪鶉姐姐。”
鵪鶉奮力從草尖上飛過,得意地對雲雀說:“難道我飛得還不高嗎?你瞧瞧癩蛤蟆!”
後來,雲雀遇見雄鷹,便向雄鷹請教:“雄鷹叔叔,你為什麼飛得那麼高呢?”
“不,不,”雄鷹謙虛地說,“離藍天,我還差得遠呢。”
“啊,我明白了,”雲雀眨巴眨巴眼睛想,“誰如果想展翅高飛,就不能把目標定得太低;如果眼睛隻盯在樹冠以下,那就永遠不可能在藍天白雲間翱翔。”
故事裏的麻雀、公雞、鵪鶉都在向下比,自認為飛得挺高的;隻有原本就已飛得最高的雄鷹還自謙差得遠。
在正常的眼光中,我們常常譏笑像麻雀、公雞、鵪鶉那樣,“比下有餘”而安於現狀、自我感覺良好的思想狀態,認為這是消極的不求進取的。其實,作為我們普通人的眼光,麻雀、公雞、鵪鶉們何嚐不是正確的。這正是一個人能正確看待自己能力的表現,由此而產生的欲望也不會是不著邊際的。其心理就是:“我挺不錯嘛,你看誰誰誰,和他比起來我棒多了!”
世界的腳步從來都是匆匆的,它的規則是崇尚競爭、淘汰落後。但也懲罰不切實際,好高騖遠。曆史已給了我們許多啟示。比如我們中國,昔日的泱泱東方大國,一度令全世界的人為之神往,令每個國人為之自豪。當整個世界在前進時,當世界列強對中國虎視眈眈時,當時的清政府依然堅持閉關自守,在家門內,自欺欺人地把自己想像成無人能敵的“世界老大”,不求進步。結果是被外侵者瓜分豆剝,戚戚於人類主流社會之外,仰人鼻息、看人臉色以苟活。作為個人,在現今激烈的生存競爭中若不思進取,胸無點墨,卻好誇海口,狂妄自大,到頭來就是下崗、失業,喪失生活來源。
當然,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無力改變的現狀,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這時,偶爾阿Q一下尋求心理平衡未嚐不可。但對於可以經過努力予以改變的事情,就不要放棄奮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