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總是抱怨現在的孩子難教育,他們的行為總是讓大人難以揣摩,有時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有時特別怯懦,有時又驕橫霸道,任性無理。或許,因為寵愛孩子,我們會把孩子這種善變的行為理解為他們未經世事,所以情緒表達會更直接、更強烈,但是大多數時候,他們的乖張行為並非予取予求。實際上,這些表麵現象的背後都隱藏著複雜的心理因素。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會出現不同的問題,而每一個問題都與其心理、成長特點有關。然而,學會站在孩子心理成長的角度出發,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那麼,你的“教育”於孩子而言才會是一件幸事!
我們都應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教育實際上就是一門“動心”的藝術,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教育效果隻會顯得蒼白無力。父母總以為孩子不懂事,所以很多時候索性不去和他們講道理,實際上這種做法並不可取。其實,有心的父母會發現,當你的教育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孩子就能聽父母的。因此,當你覺得孩子不聽話或者調皮任性得不可理喻的時候,你不妨靜下心來思索片刻:到底是什麼原因引發了他們的這些行為?孩子的這些行為又反映了他們什麼樣的心理需求呢?
所以,當你不知道如何提高孩子智能的時候,當你不知道怎樣看待孩子那些古怪行為的時候,當你不知道如何應對孩子青春期的時候,當你不知道如何應對孩子早戀的時候,當你……那麼,你就應該看一看孩子的心理學,隻有走進孩子的心裏,你才能在應對孩子的問題時遊刃有餘,才能教育好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