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六條 堅持到底永不放棄(1 / 3)

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有才華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越是接近夢想,道路越艱難,於是成功的終點成為一種堅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堅持就是勝利!著名英語教學法專家許國璋就曾說過:“學外語沒有什麼秘訣,就是給予足夠的時間,堅持下去。”

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去做。堅持下去,每天進步一點點。語言的學習是由成千上萬件小事組成的,當你把這些小事相加到一起來的時候,你就注定會成功。

荷葉的變化速度每天都是不一樣的,而第三十天一天的生長量等於前29天的總和。事物的變化開始並不起眼,而達到一定量之後,即使每次依然變化一點點,其速度也將快得驚人。每一次一點點地放大,最終可能帶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要想找到水,不要到處亂刨坑,隻要往下深挖一定會出水。請記住: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社會上很多人都想改變自己的處境,但是很少有人將改變自己處境的欲望具體化作清晰的目標並為之奮鬥。結果他們的欲望也隻是欲望而已。”我們建議大家采用下麵的五步學習法。

第一階段,對所有的初學者來說,應該遵循:音標——拚讀單詞——朗讀簡單的與漢語結構一樣的簡單句子——朗讀由許多簡單的與漢語結構一樣的簡單句子組成的短文——分析與漢語結構不同的簡單句子——朗讀由許多與漢語結構相同和不同的簡單句子組成的短文。

第二階段:在初學者已有了大量的單詞和基本句子並掌握了科學發聲後,開始發展聽力訓練。

第三階段:語法和句法分析階段。這一階段同樣需要在中外語言比較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找出每一個表達的異同。對中外語言的比較,主要是為了避免“中文式英語”,並為說一口流利的純正的英語打好基礎,也為寫一篇像樣的帶點美感的英語文章打好基礎。

第四階段:廣泛地閱讀英文長短篇小說以提高詞彙量和體會英語的“韻律和美感”,拒絕短文式英語材料。

第五階段:營造外語語言環境。

我們知道,在一般條件下,太陽光的溫度再高,也不可能將地球表麵上的物體點燃。然而,用一麵放大鏡卻可做到這一點。通過調整放大鏡與紙張間的距離,把所有的光線聚於一點,經過一段時間,紙就會燃燒起來。

其實,放大鏡的這一聚焦特性就是李陽所稱的“瘋狂”精神。李陽說過:“‘瘋狂’代表著人類超越自我的精神,代表著對理想的執著追求,代表著對事業忘我的全情投入,代表著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激情。人一旦有了這種瘋狂,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成功。何況攻克英語!”我們發現,那些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有著這種瘋狂精神的人。他們首先認定自己的目標,並始終不懈地堅持這一目標,全力以赴地為之奮鬥,終於獲得了成功。著名笑星李文華就是這樣一個因為“瘋狂”取得成功的典型。

李文華,自幼喜好相聲表演藝術。35歲時,由於馬季慧眼識才,李文華被招入中央廣播藝術團說唱團,成為一名專業相聲演員。

相聲表演主要分“捧”和“逗”兩個行當,“逗哏”為主,“捧哏”為輔。“逗哏”是相聲中的主角,既主動又露臉兒。

在入說唱團之前,李文華一直是“逗哏”演員,進入說唱團後,團裏缺的卻是“捧哏”演員。麵對現實,李文華選擇了“綠葉”。

在他確定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後,李文華開始了虛心的求教和刻苦的鑽研過程。別人在台上演,他就在台下認真觀摩,用心揣摩。

李文華十分敬業,他為了把自己“捧哏”的角色演好,以至於生活都“相聲化”了。在“捧哏”行當裏有一項“硬活兒”,叫“接茬兒”,它既要求不粗不俗,把“包袱”墊好,又不可喧賓奪主,過分突出自我。為此,李文華經常在生活中有意識練習接別人的下語,琢磨別人的對話。

到外地演出,遇見當地領導同誌接見時,人家說:“大家辛苦了!”他就在下麵小聲地應一句:“沒什麼。”人家說:“我們這裏的條件比較艱苦。”他就回一句:“這就很好了。”他的這種“練活兒”方式時常把周圍的同誌弄得忍俊不禁。

走在大街上,看到一對熟人見麵寒暄,他便邊聽邊琢磨。把一方當作“逗哏”,一方當作“捧哏”,推敲他們在一問一答中的精彩之處。

不久,李文華就適應了新的角色,為節目增添了許多光彩,大家都願意與之搭檔。從此,他幾乎“捧”遍了團裏所有的“逗哏”演員:侯寶林、郭全寶、劉寶瑞、馬季、郝愛民、趙炎、薑昆等。

其實,學英語,也要有這種瘋狂精神。非如此,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