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勤於思考,善於觀察:觀察篇(3)(3 / 3)

我給鮮花看病

媽媽從花市買來的6枝鮮花突然得了一種怪病,花瓣邊緣有點焦黃的現象,有的花朵耷拉著腦袋。我不忍心鮮花變成這樣,決心為它們治病,延長它們的花期。

我找來一把剪刀,一小片阿司匹林和一個打火機,按照從科技報《動手做》欄目學來的辦法,先把那枝病得最嚴重的康乃馨取了出來,用剪刀在花枝最尾端斜著剪了一刀,然後打開打火機,讓火苗靠近花枝尾端。康乃馨發出“ 嗞嗞啦啦”的響聲,似乎在說:“痛啊!痛啊!”心軟的我不禁手都發抖了,但一想,我是一名小醫生了,這樣做是為了治好鮮花的病,為了延長花的生命,是為它們好啊!於是,我堅定地等到花枝底部全燒焦,再把阿司匹林按比例溶化在花瓶的水中,最後把鮮花插進花瓶裏。

到晚上,花兒們的病有了好轉,那枝耷拉著腦袋的玫瑰花在阿司匹林的營養催化下,挺起了胸膛,生機勃勃的樣子真讓人喜歡。五彩繽紛的鮮花頓時成了房間裏一道亮麗的風景。

快樂作文一點通:這樣的治病經曆有趣嗎?擬人手法的運用和生動的描寫,讓治病也充滿情趣,讓人真想也當一回小作者的病人呢!

螞蟻“運糧”

傍晚,我蹲在門口吃飯。幾粒米掉在了地上,這時,我忽然發現,一隻小螞蟻不知什麼時候爬到了我的腳邊,正在繞著米粒轉呢。轉了幾圈,它便試圖去搬,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它使出全身力氣,卻沒有搬動一粒米。於是,它很快地爬走了。

原來這隻小螞蟻是一隻偵察兵,不一會兒,那小螞蟻便領來了四五隻大螞蟻。大螞蟻是眾所周知的“大力士”。可是,由於它們自身太小,所以一隻螞蟻難以搬動一些到了自己嘴邊的美味。不過,螞蟻卻能用另外兩項法寶——“團結”和“頑強”,來彌補這個不足。

它們走走停停,看樣子正在尋找那幾粒米。不久,當它們發現這兒有那麼多的佳肴——米粒,便立刻歡快地忙碌起來。它們一起抬起一粒米,回洞去了。

我的興趣越來越濃,注視著這有趣的一切。這時,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螞蟻們傾巢出動,列成一字長蛇陣,向著“戰場”進發!我被這一幕驚呆了!一陣瞠目結舌之後,我恢複了平靜。這些“吃” 心不改的螞蟻一到目的地便立刻散開,三四隻一組,抬著米粒往洞穴裏搬。隻見他們聚氣凝神,抱緊米粒。有的兩蟻聯手;有的孤軍奮戰。可是,還有十多隻螞蟻找不到“活兒”幹,我便又扔下幾粒米,讓它們一起搬去。於是,這支“運糧大軍”便浩浩蕩蕩地滿載而歸了。

這場戰鬥終於圓滿地結束。米被一粒不剩地搬進了蟻穴。螞蟻也回洞裏分享它們的勞動果實去了。聽了我的敘述,你還覺得螞蟻的力量小嗎?小小螞蟻,能如此團結和頑強,如果我們也能像螞蟻那樣不畏艱難,團結一致,那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

快樂作文一點通:小作者生動地敘述了小螞蟻搬運米粒的經過,從中體會到一個深刻的道理:小小螞蟻,能如此團結和頑強,如果我們也能像螞蟻那樣不畏艱難,團結一致,那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寫得多好啊!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是小作者觀察仔細、善於思考的結果。小朋友們,你們學會一邊觀察一邊思考了嗎?

金蟬蛻殼

晚飯後,全家人都在院子裏乘涼。我拿上手電筒,和媽媽一起在樹根下找蟬蛹,目的是要觀察一下金蟬是怎樣蛻殼的。

19:40,我們終於在距石榴樹兩米遠的地方發現了一個像手指粗細的小洞。媽媽說: “瞧,這就是蟬蛹剛出來的洞口。快找,看它爬到哪兒去了。”於是,我們以洞口為中心,向四周找去。不出所料,在石榴樹根部發現了一隻蟬蛹。這時,已經是 21:00了。

蟬蛹順著樹身向上爬,大約爬在離地麵1米多高的地方,就靜靜地趴在樹幹上不動了,好像要休息一下,準備完成一項偉大的工程。

10分鍾過去了,蟬蛹毫無動靜。

21:11,蟬蛹的肩膀上開始出現了像絲線一樣細的裂縫,裂縫向頭部和尾部慢慢延長。

21:14,裂縫逐漸變寬,從裏麵露出一個柔嫩淡黃又有點發青色的蟬背。蟬背在殼裏使勁地拱著,慢慢地往外鼓。21點20分,蟬的肩、背終於鼓了出來,頭也離開殼抬了起來。接著6隻腿腳也由前到後慢慢地抽了出來,還有一對折疊有序的翅膀也露了出來。惟有肚子還留在殼裏,好像坐在那兒等待慶賀即將“脫胎換骨”的勝利。

5分鍾過去了,蟬坐在那裏一動也不動。

21:50,蟬的前半身好像變硬了許多,慢慢地立起來往後仰。仰累了,就又休息一會兒。

22:01,隻見蟬身猛地向上一翻,兩隻像鉗子一樣的前爪抱住殼,用力一拖,把尾部拽了出來。

這時,我也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啊,金蟬蛻殼了!”

媽媽說:“看把你樂的!嗯,這下明白了吧?不早了,快回屋睡覺吧!”

夜,靜悄悄;燈,亮閃閃。我拿起筆,把今天看到的金蟬脫殼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