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政黨思想建設研究1(2 / 3)

關於思想建設的重要性,研究者基本上形成共識,認為思想建設是參政黨自身建設的核心,必須放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研究者們普遍認為,思想建設是參政黨自身建設的核心,和組織建設、製度建設等一起構成參政黨自身建設的主要內容。如杭元祥認為,充分認識思想建設在民主黨派自身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理解:第一,加強民主黨派思想建設,是實現新時期參政黨建設目標的必然要求。民主黨派政治聯盟、親密友黨、參政黨的性質和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都對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特別是思想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設一支合格的民主黨派成員隊伍,也要求民主黨派必須加強思想建設。第二,加強民主黨派思想建設,是保持和促進社會主義政黨關係和諧的必然要求。新世紀新階段,進一步增強民主黨派廣大成員對中國政治製度、政黨製度的認同,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斷鞏固民主團結、生動活潑的和諧政黨關係,思想建設是其重要的基礎和前提。第三,加強民主黨派思想建設,是提高參政黨履行職能和發揮作用的能力的必然要求。各民主黨派要堅定不移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前進方向、共同的奮鬥目標,堅持不懈地為之奮鬥,把發展作為參政議政的第一要務,不斷提高參政黨履行職能和發揮作用的能力,思想建設都是其重要的基礎和前提杭元祥:《關於新世紀新階段民主黨派思想建設若幹問題的思考》,《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詹鬆也論證過類似的觀點,明確指出民主黨派思想建設是其自身建設中帶根本性的建設詹鬆:《對影響民主黨派思想建設之不利因素的思考》,《貴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關於民主黨派思想建設麵臨的挑戰與機遇,研究者們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分析。杭元祥認為,在新的曆史起點上,進一步加強民主黨派思想建設,必須全麵審視經濟體製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形勢,必須全麵分析各民主黨派隊伍狀況的新變化。這些新形勢和新變化是:第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發展呈現的一係列新的階段性特征,使民主黨派思想建設麵臨著新環境。第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給民主黨派思想建設提出了新課題。第三,全方位開放、網絡政治的發展,給民主黨派思想建設帶來了新挑戰。第四,民主黨派麵貌的新變化,使民主黨派思想建設麵臨著新對象杭元祥:《關於新世紀新階段民主黨派思想建設若幹問題的思考》,《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詹鬆則認為,當前影響民主黨派思想建設的不利因素主要來自三個方麵:外來因素、內在因素和現行的幹部管理體製存在的不足。外來因素既有體現在思想上的,如各種政治思潮、價值觀念,也有體現在物質上的,如網絡信息、影視作品。其共同的特點是以非說教的方式,以潛移默化的漸進方式,以非對抗性的和平方式進入人們的思想之中。內在因素的影響主要指民主黨派自身的因素,具體地說就是參政黨理論建設的問題。參政黨理論對黨性問題、階級屬性問題、指導思想問題等的解決程度將直接影響到各民主黨派思想建設的成效。現行幹部管理體製的影響,主要是由於現行的幹部管理體製還存在一些管理程序、運作規範等方麵的不足,不僅給中共黨內的幹部在思想上、成長上造成一些不良影響,而且也給黨外的幹部(包括民主黨派的幹部)在思想上、成長上造成了不良的影響。這些不良影響主要有快速提拔幹部的不良影響、選拔任用幹部運作機製不規範的不良影響、對“黨管幹部原則”的認識出現偏差形成的不良影響詹鬆:《對影響民主黨派思想建設之不利因素的思考》,《貴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曾文潔則從信息化角度分析了當前民主黨派思想建設的新情況新問題,他認為互聯網的出現使世界變平,舊的模式舊的結構被打破,人們處理信息和情報的能力獲得了極大的提高,人們不再是縱向的思維模式,而是橫向的比較和研究。參政黨獲取國外政黨的情況越來越直接,信息革命也為各政黨的思想傳播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因此,參政黨麵對信息全球化必須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充分利用互聯網建立自己理論宣傳平台,提高參政議政的能力曾文潔:《試論信息全球化對參政黨的挑戰》,《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趙恩桃和田昌富則從參政黨思想建設的實際狀況分析了思想建設的新情況新問題,趙恩桃認為,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製度化、規範化;缺乏強有力的政工隊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缺乏評價體係;部分成員對我國政黨製度缺乏深刻認識,都要求我們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提高參政黨思想建設的實效趙恩桃:《淺論民主黨派思想建設》,《科教文彙》2006年第6期。。田昌富認為當前民主黨派成員思想狀況出現了個性心態強化、倫理觀念弱化、思想意誌軟化、政治組織意識散化、思維方式老化等新特點,這些特點不僅影響了民主黨派成員的自我教育,也導致了民主黨派組織整體素質堪憂,影響民主黨派功能的發揮,因此,民主黨派要發揚自我教育的優良傳統,真正成為高素質的參政黨田昌富:《自我教育麵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及對策》,《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關於思想建設的內容,理論工作者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麵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索。部分研究者把理論建設納入思想建設的內容,著力探討了民主黨派理論建設的意義、途徑和原則等問題。如陳宗興認為,思想理論建設是參政黨建設的根本,是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政黨製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解決自身問題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設適應新世紀參政黨的必然要求。參政黨理論建設,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下原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堅持民主黨派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一陳宗興:《參政黨理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人民政協報》2007年9月11日。。

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提出,民主黨派的價值觀,也納入研究者們的視野,被認為是當前思想建設的重要內容。宋村珠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是新的曆史條件下的重大理論創新,它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構成要素、社會屬性、時空屬性、實踐屬性。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用核心價值體係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動發展,是中國執政黨和參政黨的共同曆史任務,是鞏固多黨合作思想基礎的客觀要求,是參政黨加強自身建設、保持進步性、正確履行職能、促進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參政黨各級組織和廣大成員要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為此,參政黨要把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作為第一任務,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作為第一選擇,始終把維護、發展國家的核心利益作為第一使命,深化政治交接,加強製度建設,發展先進組織文化,正確履行職能,保持進步性宋村珠:《參政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的任務與途徑》,《吉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沈華、高鍾認為,核心價值觀是現代政黨的立黨之本,民主黨派作為現代政黨,同樣也擁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從曆史上看,民主黨派自成立之時起直到二十一世紀初,其核心價值觀都體現為民主和愛國。半個多世紀以來,政潮起伏,風雲跌宕,但民主黨派的這兩個核心價值觀始終一以貫之,成為與中國共產黨建立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統一戰線的基礎沈華,高鍾:《民主與愛國——民主黨派核心價值觀探析》,《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年第5期。。李金河從發揚優良傳統的角度進一步豐富了思想建設的內容,他認為,新世紀新階段繼承並發揚民主黨派的優良傳統,對於加強民主黨派思想建設,提高民主黨派的“四種”能力,完成時代賦予民主黨派的曆史使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首先,各民主黨派要發揚愛國主義傳統,就必須要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堅定政治信念;腳踏實地,紮實工作;要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幫助成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次,民主黨派要發揚民主的傳統,要加大民主監督的力度,密切同所聯係的成員和群眾的關係,強化成員的民主意識,多做體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工作,積極為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第三,民主黨派要發揚求真務實的傳統,要清醒地認識到民主黨派的時代責任和曆史作用,增強堅持共產黨領導的堅定性和自覺性;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增強政治和社會活動能力;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敢於堅持正確的意見。第四,民主黨派要發揚團結合作的優良傳統,就要讓新一代代表人物通過老一代的言傳身教,通過自我教育和修養,從研究者型向合格的政黨領袖型人物轉變,塑造一批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德的民主黨派代表人物,保證多黨合作製度健康發展。第五,民主黨派要發揚自我教育的優良傳統,就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科學發展觀;要堅定不移地支持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要與時俱進,建設高素質參政黨李金河:《民主黨派的優良傳統與時代使命》,《求實》2006年第6期。。

關於思想建設的任務,鞏固參政黨的政治共識,加強參政黨的政治引導,培養參政黨成員的參政黨意識等問題,比較受到理論界的關注。在政治共識和政治引導這個問題上,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如下:趙霞認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增強共產黨、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政治上的共識,是執政黨和參政黨通力合作,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基礎。共識教育包含著兩個層麵的內容,即思想共識、實踐共識。其中思想共識包含著責任認同和信念認同,兩者相互聯係,相互促進趙霞:《共識教育:民主黨派思想建設的主旋律》,《團結報》2009年12月8日第8版。。張李鎖認為,民主黨派隊伍具有來源分散、組織鬆散的客觀特點,如果自身建設跟不上,其結果必然導致人心渙散、思想迷惘。一個成長中的農工黨組織,在發展組織、健全機構的實體建設初具雛形後,就應逐步把自身建設的重點轉移到內涵建設上來。他指出,農工黨員組織認同與責任認同的理念,可以簡要概括為:農工黨是我的組織、農工黨員是我的標誌、多黨合作獻我的才智、中共領導裝我的心底、參政議政是我的天職、服務發展是我的主題張李鎖:《農工黨的組織認同和責任認同理念》,《前進論壇》2009年第9期。。李美玲、鄭毅認為,新時期加強對民主黨派成員的政治引導,目標在於實現成員政治認知理性化、政治要求合理化、政治參與有序化和政治行為合理化。為實現這些目標,政治引導不僅必須遵循一定的引導原則,而且還必須采用有效的引導方式李美玲,鄭毅:《論新時期加強對民主黨派成員的政治引導》,《四川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隨著中共中央提出“八榮八恥”,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後,民主黨派的道德教育問題也被熱議。“參政道德”、“參政黨形象”越來越受到研究者們的關注。陳美光提出,民主黨派要把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思想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陳美光:《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政協天地》2006年第2期。。劉新文也認為參政黨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守“參政道德”劉新文:《榮辱觀與參政道德》,《團結》2006年第3期。。

培養參政黨意識是參政黨思想建設研究中的一個理論熱點。民主黨派具有利益代表功能,是政黨,是中國的參政黨,這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的客觀事實。但是,民主黨派政黨意識不高,懷疑或否定民主黨派政黨屬性的現象依然影響著民主黨派的政黨認同,影響著民主黨派積極性的發揮。鑒於此,研究者們對參政黨意識的重要性、參政黨意識的內涵和培養參政黨意識的途徑等方麵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認為強化民主黨派的參政黨意識,使民主黨派真正作為參政黨而存在,應該成為參政黨思想建設的重要任務。

關於培養參政黨意識的重要性,申亞力認為,政黨意識是政黨文化的核心要素,是政黨的靈魂,其意識的強弱,決定著政黨的朝氣與活力,決定著其作用發揮的大小,決定著在社會上的影響程度,決定著其政治任務和政治目標的實現,也決定著其能否長期存在和發展申亞力:《關於參政黨政黨文化構建的思考》,《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楊雪燕認為,強化民主黨派參政黨意識是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的迫切需要,是執政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現實要求,是適應參政黨自身新變化新特點的必然選擇。每一個參政黨的組織和成員具有一種強烈的參政黨意識來指導自己參政議政的社會實踐,使參政黨有別於一般的社會團體和群眾團體,並在加強自身建設和提高履行職能中發揮作用,黨派成員的政治素質就會提高,參政黨組織活力就會增強,參政黨功能就會得到充分發揮,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就會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完善楊雪燕:《強化參政黨意識是新時期參政黨自身建設的首要任務》,《貴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張瑞琨認為,參政黨的政黨意識是決定政黨的作為及社會影響力、社會認同度的重要方麵,也是體現參政黨代表性的重要方麵。當前必須要強化參政黨的政黨意識,強化政黨的表達和溝通功能,把參政黨及其成員所聯係的群眾的意見綜合起來,通過參政黨的渠道反映到我國的政治體係之中張瑞琨:《民主黨派代表性問題研究》,《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何虹認為,民主黨派必須具有強烈的政黨意識,充分意識到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不是一般社會團體、學術團體或行業組織,積極履行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職能,否則,民主黨派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也就有愧於人民,有負於時代,最終隻能名存實亡何虹:《樹立正確的參政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理論水平》,《吉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周秀泉認為,政黨意識就是政黨的責任感,是參政能力建設的內在要素。強調政黨意識不僅僅是參政黨能力建設的需要,更是民主政治不斷進步的需要,是社會現實對參政黨提出的要求周秀泉:《參政能力建設的兩個關鍵問題》,《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關於參政黨意識的內涵,由於民主黨派的參政黨地位,論者一般把“參政黨意識”和“政黨意識”同義使用,並把參政黨意識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統一起來。如何虹撰文指出:對民主黨派來說,維護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與強化參政黨意識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是辯證統一的何虹:《樹立正確的參政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理論水平》,《吉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對於參政黨意識內涵的探討,研究者們各有其側重的角度,形成了各種不同說法,有的論者認為,參政黨意識是為實現政黨綱領而應具備的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有的認為,參政黨意識是接受中共領導的意識、多黨合作的意識、履行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職能的意識、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意識、政黨組織和政治行為規範化意識;有的論者認為,參政黨意識是各黨派的基本的政治主張。並努力提倡和為之奮鬥的基本思想;有的論者討論了參政黨意識的構成要素,認為包含政治意識、民主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大局意識和進步意識六個方麵;還有論者認為,參政黨意識主要包括政治目標、政治原則、組織程度和政治責任意識等。目前雖然對參政黨意識的內涵尚未達成一致共識,尚未形成規範性的結論,但這種開放的討論空間,對參政黨在進行自身建設的過程中,更多地注意到參政黨意識問題,無疑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