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參政黨的社會曆史觀
社會曆史觀是人們對社會及其發展最一般的看法和觀點,是關於人類社會的起源、本質和發展規律等問題的觀點和理論體係,是人類對本身相互交往活動的條件、過程和結果的反思,是哲學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樹立什麼樣的曆史觀,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反映曆史、觀察社會,不是個人愛好問題,而是嚴肅的曆史責任問題,它不僅關係到參政黨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水平與能力,關係到參政黨對自身地位的正確認知與把握,也關係到參政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把握。因此,樹立科學的社會曆史觀,掌握科學的方法論,對參政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各參政黨的黨章都明確規定,參政黨成員都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這就意味著參政黨盡管是進步性和廣泛性的統一,不強求意識形態上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但是,馬克思主義作為一門科學、作為方法論,能夠成為指導參政黨正確實踐的行動指南,是需要成為參政黨觀念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胡錦濤曾經指出,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理論特征。這就意味著對參政黨而言,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目的是要掌握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合乎邏輯的,曆史唯物主義曆史唯物主義為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創立,他們稱它為“唯物主義曆史理論”或“唯物主義曆史觀”。恩格斯1892年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書英文版導言中用“曆史唯物主義”這個名詞來表述這一科學的社會曆史觀。列寧稱曆史唯物主義為“科學的社會學”,“唯一的科學的曆史觀”和“社會科學的唯一科學方法即唯物主義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則把它修正為經濟唯物論。就成為參政黨的社會曆史觀。
一、社會曆史觀的基本問題
社會曆史觀起源於人類早期對勞動及在勞動中形成的社會關係的探索。在人類社會的童年,人們在認識自然的同時也開始對人類社會的相互關係有了朦朧的認識和理解。隨著社會關係的逐步發展和日益複雜化,隨著人類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當思維的觸角能夠脫離感性的物質實體,並把社會從一般客體中劃分出來,使之成為專門的考察對象時,人們對社會的哲學思考就更加係統、更加全麵,並逐步把對某些社會現象、社會側麵的認識發展為對社會一般問題的研究,形成各種理論體係,社會曆史觀就出現了。
人類的社會曆史觀經曆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在原始社會,由於人類尚不具備把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明確區分開來的能力,這時社會曆史觀還渾然一體地包含在一般的世界觀之中。到了奴隸社會,人們開始對某些社會現象作專門的考察,這是由於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階級對立的深化,社會生活的某些領域,如國家政治生活,表現出了與自然界不同的變化節奏和特殊形式,引起了人們的特殊關注。對人類社會起源的思考,在歐洲中世紀演變為神學曆史觀。人類創造曆史的活動以“上帝創世說”的形式反映出來,人們對俗世社會的等級關係和結構的思考也在諸神社會的等級關係和結構中曲折地表現出來。資本主義的到來,為人類的社會曆史觀進一步走向科學奠定了基礎。與神學曆史觀相對立,資產階級早期思想家們相繼提出了自然狀態說、天賦人權論和社會契約說。這些理論由於都以自然法為基礎來論證人類社會的種種問題,因而被稱為“法學世界觀”。這種曆史觀排除了天上和人間的顛倒,認為經濟關係和社會關係不是神和教會的創造,而是由以權力為基礎的國家創造的,主張用人權代替神權,用國家代替教會,並把國家和社會等同起來,認為資本主義是合乎“人的本性”的理想社會。與資本主義建立的普遍的世界曆史性聯係相關,一些資產階級思想家開始把人類社會當做一個統一的過程來考察,並探究曆史過程的規律性,從而形成了近代的曆史哲學。黑格爾是近代曆史哲學的集大成者,他力圖揭示社會現象背後的必然的聯係,但他用想象的聯係代替現實的聯係,未能把社會曆史觀真正置於科學的基礎之上。直到十九世紀四十年代,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了曆史唯物主義,才在社會曆史觀方麵實現了根本的變革,社會曆史觀才變為科學,真正成為人類改造社會的指南。
在人類認識史上出現的這許多不同類型的社會曆史觀,無論是神學曆史觀、法學曆史觀,還是唯物主義曆史觀,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都在思考一個共同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社會曆史觀的基本問題,而其根本區別也就在於他們對這一問題有著不同回答。正是這種不同回答,決定了唯物主義曆史觀和唯心主義曆史觀的分野,其中唯物主義曆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唯一科學的社會曆史觀。那麼,什麼是社會曆史觀的基本問題?參政黨應該如何正確把握和理解社會曆史觀的基本問題?一般認為,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是社會曆史觀的基本問題,這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社會曆史領域的延伸。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麵,是社會實踐和物質生活各種條件的總和,包括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社會意識指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麵,是社會精神生活過程,它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對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到底誰決定誰?它們的關係是什麼?這是一切曆史觀都無法回避的問題,任何一種曆史觀都要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並在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中,形成了對社會曆史現象的不同解釋和認識上的根本分歧,構成了不同性質的曆史觀,因而成為社會曆史觀的基本問題。凡主張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用社會存在來解釋社會意識的觀點,就屬於曆史唯物主義。凡主張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用社會意識去解釋社會存在的,就屬於曆史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曆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具體表現在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這兩個方麵。因此,在曆史唯物主義者看來,社會意識是源於社會存在的,有什麼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麼樣的社會意識的內容和形式。隨著社會經濟製度的變化,人們的社會意識也會發生或早或遲、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變化。正如馬克思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製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頁。可見,人們從事政治活動和精神活動的前提是社會存在,尤其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沒有這個前提,就不可能有政治活動和精神活動。由於人們不能自由選擇自己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總是在上一代人留下來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起點上作為自己進行曆史活動的出發點,因此,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社會意識則不然,它是依賴並根源於社會存在的,其內容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並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唯物主義曆史觀不僅強調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同時也強調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社會意識的這種反作用是社會意識能動性的表現,它是一種巨大的精神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起著巨大的正麵促進作用,而落後的社會意識則是社會存在與發展的重大阻礙。表現為兩種情況:進步的、革命的思想意識如果掌握了群眾,就能對社會曆史的發展起巨大推動作用;反動的、腐朽的社會意識支配人們的頭腦,就將對社會的發展起消極阻礙作用。雖然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但是,社會意識並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相反,社會意識能動地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社會意識的能動地作用於社會存在的這種反作用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
唯物主義曆史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唯物史觀,作為馬克思的第一個偉大發現,在人類認識史上,是一次壯麗的日出。唯物史觀是唯一科學的社會曆史觀,隻有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上構建參政黨的觀念係統,才能為參政黨提供思想的武器和理論的力量。唯物史觀的創立,在人類的曆史觀中引起的偉大變革是多方麵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確立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這個原理,不僅對於經濟學,而且對於一切曆史科學(凡不是自然科學的科學都是曆史科學)都是一個具有革命意義的發現:‘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製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在曆史上出現的一切社會關係和國家關係,一切宗教製度和法律製度,一切理論觀點,隻有理解了每一個與之相應的時代的物質生活條件,並且從這些物質生活條件中被引申出來的時候,才能理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頁。。這對參政黨、對參政黨的思想建設更具有別樣的意義。參政黨要理解中國的政黨製度的曆史必然性、現實合法性,要準確把握自身的曆史方位,都必須在社會存在,在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中尋找答案。由於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任何思想、理論、任何製度都不能憑空產生,也不可能隨意實現,它們的產生、發展、實現取決於社會的客觀需要和條件。理解了這一點,就理解了中國為什麼實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製度而不是多黨製或者一黨製,就理解了參政黨為什麼是參政黨而不是執政黨;由於社會意識要隨著社會存在發展變化而變化,因而參政黨也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革新自己的意識形態,提高自身適應性,推動自身現代化。
參政黨要堅持唯物史觀,還是由唯心史觀的缺陷決定的。在唯物史觀創立以前的種種社會曆史觀,也包括唯物史觀創立以後依然影響著人們的理性思考的種種社會曆史觀,如神學史觀、英雄史觀和人道主義曆史觀等,雖然曾經在社會曆史領域長期占據支配和統治地位,但是,由於這些社會曆史觀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把神的意誌、人的思想等主觀因素看做社會曆史的決定力量,把個別曆史人物看做社會曆史的主宰,把人類社會的曆史看成純粹的思想史,因而難以找到推動社會進步的真正鑰匙,也難以成為指導人類社會實踐、推動社會發展的積極力量。列寧曾經從兩個方麵尖銳地指出曆史唯心主義的根本缺陷:首先,曆史唯心主義隻考察了人們曆史活動的思想動機,而沒有找出產生這些思想動機的物質根源,也就不可能認識到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性。其次,曆史唯心主義沒有客觀地說明人民群眾的活動的曆史作用,從而誇大了精神力量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因此,曆史唯心主義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出發,看不到人們為了生活,為了能夠“創造曆史”,首先必須進行物質生產活動這個基本的、簡單的事實,因而無法對人類社會曆史的發展作出科學的解釋。
從某種意義上講,堅持唯物史觀,對參政黨而言,甚至與政治無關,因為唯物史觀是科學,不是政治,它所提供的方法論,已經超越了政治立場的意義。參政黨要履行好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離不開對人類社會曆史發展的正確認識,離不開對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正確理解。參政黨雖然是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結合的政治組織,對參政黨的意識形態可以有更包容的態度和理解,不要求全體黨員都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不以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但是,參政黨作為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黨,在社會曆史觀上,隻有堅持科學的立場,才能提高參政績效,鞏固參政黨地位。參政黨隻有準確掌握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統一關係,才能在分析社會意識現象時從社會存在的實際出發,積極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克服錯誤的社會意識,進而在推動社會存在向前發展的過程中,成為積極主動的力量。
二、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規律
曆史唯物主義是以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為研究對象的,是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了解這些規律、運用這些規律,是參政黨堅持唯物主義的社會曆史觀的重要內容,也是參政黨在改造社會與改造自身的社會實踐中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