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參政黨的思想建設要抵禦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而來的政治全球化的影響和西方意識形態的擴張。當前國際形勢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並將有新的發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還將經曆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為了實現霸權主義,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必將利用其經濟上的強大,試圖建立西方“一統天下”的國際秩序,在全球推行其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力圖實現政治全球化。美國更是視我國為潛在的對手,力圖遲滯我國的崛起和強大,其基本策略就是“西化”、“分化”。政黨製度是國家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政黨製度的性質影響著國家政治製度的實質和發展方向。西方國家在推行“西化”圖謀時,首先把矛頭指向我國的多黨合作製度。“西化”的重點就是要改變我國的政黨製度,企圖用西方多黨製、議會製取代我國多黨合作製,推翻共產黨的領導。從這個意義上講,全球化在考驗著參政黨的政治素質,考驗著參政黨思想建設的成果。盡管“分化”在參政黨成員中並不能產生作用,但“西化”卻容易在極少數參政黨成員中產生消極影響。因為“西化”的重點是我國的政治製度和政黨製度,而培養對我國政黨製度和政治製度的認同感是參政黨思想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所以,抵禦“西化”的影響,應對西方意識形態的挑戰,是當前參政黨思想建設麵臨的重要課題。
從曆史和現實來看,以美國為首的霸權主義不會放棄對我國的“西化”和“分化”。盡管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意識形態的因素已經相當淡化了,但是,在國際政治中,意識形態的鬥爭卻是一個相當普遍與尖銳的事實。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所謂“第三次民主浪潮”波及拉丁美洲和非洲開始,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蘇東劇變,無論是和平演變理論還是克林頓、布萊爾等人提出的“第三條道路”(新自由主義),以及本世紀的“顏色革命”,以至於最近的“茉莉花革命”,都可以看到意識形態鬥爭的影子,而其目的就是要通過意識形態的戰爭實現霸權主義的夢想,為二十一世紀資本主義在全球的發展創造盡可能有利的經濟條件和政治環境。英國的布萊爾和德國的施羅德都毫不隱諱地宣布,他們的新“第三條道路”就是要使資本主義在與社會主義製度的鬥爭中取得完全勝利,並決定二十一世紀的發展趨勢。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就我國加入WTO提交給國會的說明中也指出,“我們就是要通過此方法,來瓦解中國的國有企業,最終影響中國的政治體製”。這些情況說明,國際政治鬥爭的形勢是錯綜複雜的,我們與西方敵對勢力在滲透與反滲透、顛覆與反顛覆、分裂與反分裂方麵的鬥爭將是長期的、嚴峻的,有時是十分激烈的。
我國加入WTO後,將在更大範圍內和更深程度上參與經濟全球化,人們的競爭意識、民主意識、效率意識、法製意識將進一步增強。同時,西方政治意識形態,價值觀念,也必將對人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多黨製、兩院製、三權分立等必將會影響一些參政黨成員對多黨合作製度的認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也會對某些成員產生腐蝕作用。我們必須清醒地認清形勢,樹立憂患意識,正確把握新的形勢給我們帶來的新挑戰和新課題,並加強參政黨的思想建設,把我們的民主黨派引導到多黨合作的大局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事業中來。
(二)社會開放性、多樣性帶來了新課題和新挑戰,對新形勢下參政黨思想建設的工作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現代社會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多樣化的社會,各種思想觀念的交鋒、各種利益關係的衝突都會在社會上每一個人身上留下烙印。參政黨也不例外。這更加要求參政黨加強思想建設,凝聚共識,增強信心。但是,社會的開放性使得傳統的工作方法和方式慢慢失效,這就要求我們在參政黨的思想建設中不斷創新,開拓思想建設的新領域、新方法、新局麵。
首先是信息開放對人們的思想意識產生深刻的影響。科學技術是一柄雙刃劍,對思想建設而言,既是機遇,更是挑戰。以網絡化、數字化技術為依托的信息化的迅猛發展,使思想文化的傳播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各種思想文化的滲透更加直接和迅速,幾乎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互聯網本身具備的信息傳播不受國別限製、分散點多、交互性強、流量大、管理複雜等特點,使西方意識形態和文化輸入我國的渠道和機會增多,文化傳播、信息傳播和輿論宣傳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情況。可以說,我們已經進入一個信息幾乎完全開放的時代。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裏發生的事件、流行的思潮、進行的活動以及各種生活方式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到,這些事件、這些思潮、這些活動、這些生活方式都會對人產生影響,有時可能是負麵的影響。因此,我們所進行的思想建設對我們的成員而言,隻是他們生活中的各種信息源的一種,隻要不是唯一的,就是可能被選擇也可能被拒絕的。在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的情況下,我們做不到信息封鎖,也不應該進行信息封鎖,我們隻能發展我們的園地。這對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觀念、方式和方法上都提出了挑戰,我們的思想建設更加需要利用互聯網這個全新媒介擴大我們的影響,表達我們的觀點,同時對網絡上可能和正在出現的錯誤思潮進與負麵影響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這種分析應該是專業的,而不是說教的,從而保證既尊重我們的黨派成員的選擇權利,也能引導我們的成員保持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