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思想多樣化對我們的思想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改革的深化,社會開放性、多樣性不斷發展,我們社會一元與多元相統一的特征更加明顯。在價值觀上,我們社會的根本價值取向是一元的,但是,在日常生活和一般社會生活中,人們的價值觀往往又表現出多樣化的色彩。這種多樣化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也是自由和寬容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但是,對目前我國政黨製度和政治製度格局中的每一個政黨而言,在一些基本的政治立場上,比如說在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選擇上,這是不能多樣化的。每一個政黨成員既是社會的一員,又不同於普通公民,一舉一動都會帶有政治色彩。在行動上,我們可以有多樣的方式闡釋我們的價值追求,但一些基本的政治立場我們必須堅持。否則,超越了當前的政治格局就會產生不利於本政黨、不利於國家、也不利於自身的後果。我們必須看到,市場經濟在培養了人們的競爭意識、平等意識、民主意識、功利意識和契約觀念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消極的因素,使得部分黨派成員在政治理念、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方麵受到影響,思想呈現出多樣性特征。當然這一方麵表現為新時期民主黨派成員已經不滿足於老一輩“聽、跟、走”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而表現出更多的理性色彩和反思色彩,這對參政黨保持活力,提高參政議政水平是很有利的。但另一方麵,也說明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真正做到入腦入心入情入理,要真正讓參政黨成員認同我國的政治製度,這在開放的社會中是一個非常重要、非常艱巨的工作。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這種理性和反思性對我們的思想建設而言,並不僅僅上挑戰,更是機遇。隻有經過反思的判斷才能堅定,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決定才更為牢固。隻要我們能探索出一條適應多樣化社會特征的思想建設之路,真正實現工作創新,就能既保證我們參政黨的政黨活力,又能把這種活力納入到我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大政治中來。
(三)適應參政黨自身結構的變化,對加強新一代代表性人士的培育和引導提出了要求。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的深刻變化,民主黨派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一方麵,通過過去三十多年的發展,已達八十多萬人,成員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也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另一方麵,參政黨組織形成了三個顯著特征,一是成員結構的深刻變化,基本成為一代新人政黨。近年來,四十歲以下的年輕成員加入黨派的數量大幅度增加。新時期加入參政黨的成員占成員總數的95%以上。二是參政黨實現整體性新老交替,特別是經過2002年換屆後,其新一代代表人物基本上成為參政黨領導人的主體,政治交接任重而道遠。三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參政黨的一些成員在政治觀念、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方麵的多樣性特征在發展。此外,參政黨的組織狀況和群體結構也有新的變化。近些年來,參政黨各級組織機構和基層組織的數量都在增加,分布的地區也更廣。特別是新的社會群體的出現,如非公經濟人士、自由職業者等等,他們紛紛加入參政黨,雖然數量不多,但對參政黨隊伍的影響不能忽視。
參政黨的上述變化,給思想建設提出許多新的問題。一是社會基礎的變化將對參政黨政黨性質帶來影響。政黨的社會基礎是與政黨的性質是緊密相聯係的。參政黨社會基礎的變化,必然對民主黨派的性質產生影響。在這個過程中,能否把握好參政黨的性質和參政黨建設的政治方向,對鞏固多黨合作的大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二是參政黨社會基礎和成員結構的變化,帶來了參政黨成員政治思想狀況的新情況。新成員思想活躍,易接受新思想、新觀念,知識層次和業務水平較高,這對參政黨更好地發揮參政黨作用有積極的影響。但是,年輕成員沒有像老一代那樣經曆過與共產黨風雨同舟的政治考驗。有的人對中國國情缺乏深刻了解,也有極少數人受西方政治理念和政黨觀念的影響較深,對西方民主和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比較認同。這些變化,不可避免地對參政黨的思想建設帶來挑戰。三是對參政黨領導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設帶來新的課題。新一代參政黨領導成員思想基礎和政治素質好,知識層次高,年富力強,精力充沛,思維敏捷,不少同誌行政經驗豐富,有利於參政黨加強自身建設,發揮參政黨作用。但是,從政治經驗、政治閱曆和政治把握力,以及個人威信方麵看,也有一定的不足。這就需要我們探索適應新一代代表人物特點的工作方法,對他們在政治思想感情、領導能力等方麵加強培養和引導,幫助他們在實踐磨煉中不斷得到提高,更快地成長成熟起來。
參政黨自身變化給思想建設帶來的課題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條是新一代代表性人士的培育和引導,因為他們決定著二十一世紀我國參政黨的麵貌。這裏有兩層含義,一是培育,二是引導。所謂培育就是要能夠讓參政黨在新時期有這樣一批群體,他們真正成為參政黨的代言人和領導者,成為基本完成整體性新老交替的參政黨的領軍人物或者是旗幟性人物。所謂引導,就是讓這一批旗幟性人物帶領參政黨在當前的政治框架內發揮更大的作用,自覺地維護和發展我們目前的政治格局,推動我國政治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