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有關婚姻以及家庭史的研究比較熱門。趙守儼《唐代婚姻禮俗考》〖ZW(〗 趙守儼:《唐代婚姻禮俗考》,《文史》第3輯,1963,收入《趙守儼文存》,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ZW)〗、周一良《敦煌寫本書儀中所見的唐代婚喪禮俗》〖ZW(〗 周一良:《敦煌寫本書儀中所見的唐代婚喪禮俗》,《文物》1985年第7期,收入《唐五代寫本書儀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ZW)〗迄今仍然是研究唐代婚姻禮俗的重要論文。向淑雲《唐代的婚姻製度與婚姻實態》〖ZW(〗 向淑雲:《唐代的婚姻製度與婚姻實態》,台北:商務印書館,1991年。〖ZW)〗、牛誌平《唐代婚喪》〖ZW(〗 牛誌平:《唐代婚喪》,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年。〖ZW)〗兩者都用了約10萬字的篇幅比較全麵地介紹唐代婚姻關係中的各方麵問題。牛誌平的著作及有關論文還力圖通過探討唐人婚姻觀念、心理和風氣來挖掘唐代婚姻文化中深層社會因素。譚嬋雪《敦煌婚姻文化》〖ZW(〗 譚嬋雪:《敦煌婚姻文化》,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3年。〖ZW)〗在彙錄了敦煌婚姻關係文獻與壁畫的基礎上,討論了敦煌地區唐代婚姻製度、婚姻類型、婚姻儀式和生育與離異問題。姚平《唐代婦女的生命曆程》則是以唐代女性的一生為關注對象的研究成果,分為十章展開論述,其中有的內容與本文的主旨略有重合。
海外研究成果以日本學者為著,仁井田陞於1937年出版《唐宋法律文書》,1942年出版《支那身份法史》〖ZW(〗 仁井田陞於1937年出版《唐宋法律文書》,1942年出版《支那身份法史》,兩著均由東方文化學院出版。〖ZW)〗,1962年又出版《中國法製史》三《奴隸農奴法·家族村落法》(東京大學)。竹田龍兒的《關於唐代士族的家法》(《史學》28:1,1955),認為“家法”是特定的家族成員間代代遵奉的生活規範,有關唐代家法的記事集中在安史之亂以後。
以海內外學術界的研究情況來看,在這個領域的基本方麵,也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深度與廣度,具有深厚的學術積累。但是,以往的不少成果多是在采用相同史料的基礎上展開的。墓誌銘資料的層出不窮為我們研究唐代人口與家庭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本文即為依靠新材料而開展的研究。不當之處,還望博學之士不吝賜教。
〖BT3〗三、材料來源及說明
周紹良、趙超兩位先生積數年之功,多方搜尋,終於聚珍成帙,主編的《唐代墓誌彙編》及《唐代墓誌彙編續集》的刊行備受歡迎。共計墓誌5100多方,兩編目錄以編年為序,可供從年號檢索,後有附錄索引,亦可以人名來檢索,讀者自由翻尋,非常方便。
陳尚君的《全唐文補編》、吳鋼主編的《全唐文補遺》〖ZW(〗相關書評參見張國剛:《全唐文補遺》書評,《唐研究》第3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10月。〖ZW)〗都收錄了大量唐代墓誌銘的錄文。前者側重《全唐文》未收之文章,由中華書局出版,共收錄唐人文章近7000篇,絕大部分是《唐代墓誌彙編》及《唐代墓誌彙編續集》、《全唐文補遺》、《全唐文新編》所沒有收入的。作者紮實的學術功底,補闕了很多有價值的文獻。《補遺》係列則側重墓誌銘。新近出版的《全唐文補遺》第八輯(三秦出版社,2005年)及《全唐文補遺·千唐誌齋新藏專輯》(三秦出版社,2006年)、《全唐文補遺》第九輯(三秦出版社,2007年)都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洛陽新出土墓誌釋錄》公布了48方2000年以來在洛陽地區新征集的重要墓誌資料,其中不乏唐代正史、文獻中記載過的知名人物。這些墓誌都是於2000年至2004年間在洛陽地區征集,對於古代石刻研究與唐史研究者來說,都是值得珍視的資料。國家圖書館善本部金石組編的《曆代石刻史料彙編》〖ZW(〗國家圖書館善本部金石組編:《曆代石刻史料彙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年8月。〖ZW)〗全5編16冊的出版是本世紀初的一大貢獻,其突出特點是按年代編排,從160餘種金石書中精選了14000餘篇石刻材料予以影印出版,其中“隋唐五代編”4冊,為學術界尤其是不便使用台灣新文豐出版社的《石刻史料新編》的唐史學者提供了方便。
作為唐代兩京(長安和洛陽)所在之地,陝西、河南二省的石刻材料向來備受矚目。中國文物研究所、陝西省古籍整理辦公室編的《新中國出土墓誌·陝西(壹)》(文物出版社,2000年11月)全2冊的出版,是同書《河南卷》(1994年)的繼續,收錄唐代墓誌120方,其中不乏在唐代唐代曆史上的著名人物。該書圖版精選善拓,編者的簡要跋文也頗有參考價值。另外,洛陽是唐代墓誌的淵藪,洛陽市文物管理局、洛陽市文物工作隊編《洛陽出土墓誌目錄》(朝華出版社,2001年10月)、《西安碑林博物館藏碑刻總目提要》(明石館金石叢刊,線裝書局,2006年5月)也為學術界的研究提供了較大便利。新近出土的墓誌書籍方麵,趙君平、趙文成編著的《邙洛碑誌三百種》(中華書局,2004年7月)、《河洛墓刻拾零》(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年7月)都有收入唐代墓誌銘。
趙平主編的《中國西北地區曆代石刻彙編》〖ZW(〗趙平主編:《中國西北地區曆代石刻彙編》,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8月。〖ZW)〗(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8月)全10冊的出版,這套書收集了西北五省傳世及新出土的墓誌、碑石、摩崖、造像碑等,共計拓片1600餘種,其中涉及唐代的珍貴材料較多。中國文物研究所、重慶市博物館編《新中國出土墓誌·重慶》(文物出版社,2002年)屬同一係列,收錄了8方隋唐五代時期的墓誌。
在目錄索引方麵,日本學者氣賀澤保規編著的《新版唐代墓誌所在綜合目錄》〖ZW(〗(日)氣賀澤保規編:《新版唐代墓誌所在總合目錄(增訂版)》,收入《明治大學東洋史資料叢刊5》,日本:汲古書院,2009年。〖ZW)〗則是當前收入最全的唐代墓誌銘使用索引,將同一墓誌文字的不同收錄情形、先前出版的有關唐代墓誌的情況搜羅殆盡。其中包含了《石刻題跋索引》(楊殿珣編,商務印書館,1940年版)、《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曆代石刻拓本彙編》全100冊(北京圖書館金石組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1991年)、《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毛漢光撰,中研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不定期刊行)、《千唐誌齋藏石》(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洛陽地區文管處編,文物出版社,1984年)、《洛陽出土曆代墓誌輯繩》(洛陽市文物工作隊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洛陽新獲墓誌》(李獻奇、郭引強編,文物出版社,1996年)、《隋唐五代墓誌彙編》(同書編輯委員會,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1992年)、《唐代墓誌彙編》(周紹良、趙超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唐代墓誌彙編續集》(周紹良、趙超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新中國出土墓誌》(以省分卷,文物出版社)、《全唐文新編》(全22冊,1000卷,同書編輯委員會,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2001年)、《全唐文補遺》(全7冊,陝西省古籍整理辦公室編,三秦出版社,1994-2000年)、《唐宋墓誌·遠東學院藏拓片圖錄》(饒宗頤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1年)、《曲石精廬藏唐墓誌》(李希泌編,齊魯書社,1986年)、《鹹陽碑石》(1冊,張鴻傑主編,三秦出版社,1990年)、《昭陵碑石》(1冊,張沛編著,三秦出版社,1993年)、《西安碑林全集》(全200冊,200卷,高峽主編,廣東經濟出版社,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年)、《吐魯番出土碑誌集注》(上、下冊,侯燦、吳美琳著,巴蜀書社,2003年)、南京博物院藏《唐代墓誌》(袁道俊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