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要多用“我覺得”,而不是“你應該”(1 / 1)

女孩希望父母在和自己說話的時候能平等對待自己,尤其不要用命令式的語氣和話語去“逼迫”自己,而是換成建議性的,會讓她們比較容易接受。所以,親愛的父母們,在和女兒說話的時候,請記得多用“我覺得”,而不是“你應該”。

聽聽女孩的心聲

爸爸媽媽:

你們知道我很討厭你們什麼嗎?就是在說話的時候,總喜歡用命令式的語氣去說,張口閉口都是“你應該怎麼怎麼樣”,這樣讓我聽了真的很煩。比如昨天晚上,我跟媽媽說想在暑假報自己感興趣的舞蹈班,這也是在商量。誰知媽媽立即說:“你應該去報英語輔導班,而不是舞蹈班,你瞧瞧你的英語多爛啊!”一副命令我的樣子。我一聽這句話就生氣了,我是在跟你們商量,是在征求你們的意見和建議,而你們卻直接命令我。我想你們也不喜歡被別人命令吧,可是為什麼你們卻總是命令我呢?弄得我現在都不想跟你們說話了。

女兒:冰冰

父母要注意的和女兒溝通的細節

相信每個人都不喜歡別人命令自己,因為那樣會給人一種不被尊重的感覺,尤其是當對方還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的時候,會更讓人難以接受,根本不願意聽他繼續說下去。孩子也是一樣,他們也不喜歡父母在教育自己的時候總是用命令式的語言和自己說話。尤其是女孩子,敏感多疑,心眼又小,當父母用命令式的語言跟她們交流的時候,會讓她們覺得自己在父母麵前沒有“地位”,自己的感受更不被尊重,從而也會對父母的話持抗拒的態度,不願意再和父母說下去。對於一些青春期的女孩來說,逆反心理會比較重,喜歡和父母對著幹,父母越是命令她們,她們越要“反抗”,導致親子溝通無法正常進行。

建議性的語言比命令式的語言更能讓女孩接受

父母可以閉上眼睛幻想一下,當自己向對方提出一個問題的時候,對方一種回應的方式是立即否決你,並以“你應該”為開頭告訴你怎麼去做;另外一種回應方式是雖然也否決你,但是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以“我建議”開頭,說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同樣都是不被認可,從心理接受角度來說,哪一種方式你更容易接受呢?相信絕大多數父母的答案都是第二種。沒錯,這就是命令式語言和建議性語言的不同溝通效果。

和命令性的語言相比,用建議性的語言溝通效果更好

女孩心性敏感而脆弱,父母在跟她溝通的時候,應該多一些建議,少一些命令,這樣女兒也比較容易接受。所以父母們在生活中要牢記這一點,多用“我覺得”,少用或者不用“你應該”,尤其是當雙方意見不同的時候。相信父母這麼說也更容易讓女兒接受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溝通的效果也比較顯著。

給父母的建議

可能有些父母會覺得自己之所以用命令式的語言跟女兒說話,也是為了表明自己的態度,給她指出更好的做法。雖然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因為這種命令式的語言和語氣往往給人一種盛氣淩人的感覺,不利於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所以,父母應該改變這種觀念,在溝通的時候,對女兒多用建議性的語言,而不是直接去命令她。

父母要有和女兒平等溝通的意識

當父母和女兒的意見不合的時候當然就需要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父母必須意識到女兒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她有自己的思考方式,所以雖然她的想法可能不是那麼成熟,但是也應該尊重她,平等地去和她進行溝通,而不是直接否定,或者命令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有了這樣的意識之後,就算雙方的分歧很大,在溝通的時候,父母也能有意識地去提醒自己不要將“你應該”這三個字說出口。這樣,女兒也就不會因為覺得父母盛氣淩人或者高高在上而逃避與他們的溝通了。

當女兒的想法錯誤的時候,父母要用“我覺得”來說出自己的建議

對於女兒完全錯誤的認識和想法,如果父母直接否定,可能會讓她難以接受。這時候,父母不妨先做出一番思考狀,然後再以“我覺得”為開頭指出女兒的想法具體錯在哪裏,幫助她分析,然後再說出自己的建議。比如女兒認認真真地做完了一張語文試卷請父母幫自己檢查,對於作文中的一些詞語,父母在幫助她輔導的時候,不要直接否定,可以這麼說:“嗯,我看了一下,覺得你用‘美麗’這個詞形容風景也還過得去。但是如果是我,我會覺得用‘優美’這個詞更好一些,因為按照常規思維,形容風景的時候是不用‘美麗’的,用‘優美’比較符合人們的思維,你覺得呢?”父母這麼一說,女兒肯定會很高興地接受意見。

所以,親愛的父母們,如果你想讓女兒更好地接受你的意見,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一定不要用“你應該”去命令她,以免讓她覺得你是在“指揮”她。多用“我覺得”等建議性的語言,溝通的效果會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