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臍炎
多由斷臍時或出生後處理不當而引起。最常見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為大腸杆菌、綠膿杆菌、溶血性鏈球菌等。
主要症狀
新生兒臍炎為新生兒寶寶的急性炎症。輕者臍輪和臍周皮膚輕度紅腫,可有少許漿液性分泌物。重者臍部及周圍明顯紅腫,有膿性分泌物,伴臭味。此病具有典型症狀,可形成臍周膿腫或蜂窩組織炎,個別可引起腹膜炎、肝膿腫、臍靜脈炎、骨髓炎或敗血症。
處置方法
輕者局部用2%碘酊或75%酒精清洗,有明顯膿性分泌物、臍周有擴散或伴全身症狀者應用抗生素,也可根據分泌物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抗生素。具體用藥必須由醫生確定。
預防調理
關注新生兒臍部衛生,保持臍部周圍的幹淨整潔。經常給寶寶換洗衣服,保持寶寶生活環境的清潔衛生,床褥被單幹淨整潔,防止出現疾病或交叉感染。
新生兒破傷風
新生兒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杆菌經新生兒臍部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常因在孕婦分娩時用未消毒的剪刀、線繩切斷及結紮臍帶而感染。
主要症狀
患兒神誌清醒,早期多不發熱。病初哭吵不安,想吃而口張不大,吸吮困難,隨後牙關緊閉,口角上牽,額皺眉舉,呈“哭笑”麵容。四肢出現陣發性、強直性、痙攣性抽搐,雙手緊握,上肢過度屈曲,下肢直伸,呈角弓反張狀態,任何輕微刺激均可誘發或加重抽搐。間歇期肌肉仍持續收縮,嚴重者可引起窒息或呼吸暫停。
此病有不清潔的接生史。潛伏期3~14日,以4~8日發病者最多。新生兒破傷風係急性感染性疾病,多數出生後1周左右發病,具有典型症狀。
處置方法
破傷風抗毒素應越早用越好。鎮靜劑常用安定,緩慢靜注;或苯巴比妥靜注,間隔20分鍾可酌情重複1~2次,維持量每日5毫克/千克。抗生素可用青黴素,分2次靜滴,連用7~10日。
另外,用3%過氧化氫液或1∶4000的高錳酸鉀液清洗臍部,再塗以碘酒,嚴重感染者可在抗毒素注射1小時後酌情作清潔擴創手術。以上具體用藥必須由醫生確定。
預防調理
確保無菌接生。接生時消毒不嚴格者,應於24小時內剪去殘留臍帶遠端,用3%過氧化氫或1∶4000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後塗碘酒,並肌注破傷風抗毒素1500~3000國際單位。
寶寶患病後應保持室內安靜,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要吸氧,做好皮膚及口腔護理。初期應暫時禁食,靜脈供應營養,痙攣減輕後試用胃管喂養。如有窒息或呼吸暫停,應以氣管插管使用呼吸器。
麥粒腫
麥粒腫也稱瞼腺炎,俗稱“挑針眼”,是睫毛囊、皮脂腺及瞼板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本病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營養不良、屈光不正等也多為其誘因。消化功能紊亂、體質虛弱及有不良衛生習慣的寶寶易患此病。
主要症狀
初起時眼瞼發癢,伴有痛、脹等不適感覺,之後以疼痛為主,少數病例能自行消退,大多數患兒逐漸加重。
發病2~3日後睫毛根部出現黃色膿點,破潰排膿後紅腫消退,7~10日痊愈。可於數處同時發生或反複發作。
處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