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寶寶疾病觀察站(3)(1 / 3)

異體感染是通過被蟯蟲卵汙染的食品、玩具和衣物等,最後經口感染,也可由鼻吸入空氣中飛揚的蟯蟲卵再吞入消化道而感染。自身感染是雌蟲夜間於肛門附近產卵,汙染被褥和衣物,寶寶抓會陰癢處時,蟲卵潛入指甲縫裏,經口吃進腹中而感染。此外,幼蟲還可在肛門周圍自蟲卵內孵出,經肛門進入腸道寄生,這稱為逆行感染。

主要症狀

大多數寶寶感染蟯蟲後並無明顯症狀,僅在雌蟲自肛門爬出體外產卵時引起肛門部位皮膚痛癢,尤以夜間為甚,往往可影響睡眠。

患兒可因搔破局部皮膚而發生皮炎、失眠及遺尿等,也可由於成蟲在腸腔的回盲部寄生,從而使寶寶產生惡心、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

處置方法

晚上睡前洗好臀部,塗抹蟯蟲軟膏。蟯蟲壽命僅20~30天,如果能避免重複感染,很快即可治愈。

預防調理

應提倡寶寶穿滿襠褲睡眠,糾正吮手指的不良習慣,常給寶寶剪指甲。換下的衣褲、所用的被單床單不要在室內打掃,應煮沸滅蟲卵。由於蟯蟲病極易自身重複感染和相互傳播,單純服藥很難根治,必須采取集體治療和家庭治療相結合、預防和治療相結合的原則,才能有效地控製蟯蟲病。

蛔蟲病

蛔蟲病是寶寶最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被蛔蟲卵汙染了的環境是寶寶感染的主要來源。蛔蟲卵主要通過手和食物進入人體內,特別是寶寶喜歡用手抓食物吃,喜歡吮指頭,還喜歡把一些不潔的玩具放入口中,尤其是由於寶寶的指甲縫中很易藏有蛔蟲卵,所以極易造成感染。

主要症狀

腸道蛔蟲可無症狀,或有輕度食欲不振,臍周或臍上輕度疼痛。痛無定時,反複發作,持續時間不定,痛時喜按壓腹部。個別寶寶有異食癖:喜吃牆皮、土塊、爐渣等。

大量蛔蟲當然會消耗營養,造成貧血,營養不良,嚴重者可影響到精神乃至智力。精神症狀有精神萎靡、興奮、頭痛、易怒、睡眠不安、咬牙等。有時有全身過敏症狀,如蕁麻疹、皮膚瘙癢等。

處置方法

治療藥物種類也很多,具體用藥需由醫生確診後方可使用。此外,中醫中藥對蛔蟲病的治療也有肯定的效果。具體用藥要谘詢醫生再確定。

治療2周後應再複查大便,必要時再服驅蟲藥。對有並發症的寶寶,應立即送醫院治療。

預防調理

預防主要是搞好寶寶的個人衛生及環境衛生,飯前便後洗手,勤剪指甲,瓜果蔬菜生吃時要清洗幹淨,最好再用消毒水浸泡。教育寶寶不咬指甲,不吮指頭,不喝生水,不隨地大小便。

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兩種。生理性黃疸主要是因新生兒血膽紅素增高引起,生後喂養延遲、嘔吐、缺氧、寒冷、胎糞排出較晚等,可加重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主要是由先天性膽道閉鎖、嬰兒肝炎綜合症、敗血症等因素造成的。黃疸嚴重者可引起核黃疸,導致腦性癱瘓、智力低下等嚴重後遺症。

主要症狀

生理性黃疸:大部分新生兒2~3日出現黃疸,4~6日時最重。黃疸最初出現於麵部,重者涉及軀幹、四肢、鞏膜。不伴其他症狀,精神反應好,個別新生兒稍差,有輕微嗜睡。

病理性黃疸: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黃疸程度過重或每日膽紅素上升過快,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寶寶於第2周末或早產寶寶第3~4周末仍有黃疸,或黃疸退而複現,或進行性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