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寶寶疾病觀察站(2)(1 / 3)

主要症狀

臨床特征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然後伴有較長的雞鳴樣吸氣性吼聲,病程長達2~3個月,故稱百日咳。四季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節多見。發病開始酷似感冒,3~4日後流鼻涕、打噴嚏等。症狀逐漸消退後咳嗽日益加重,日輕夜重,呈陣發性,常因進食、受冷、煙熏、哭叫等誘發黏痰咳出和胃內容物吐出。輕者1日數次,重者數10次。

處置方法

發病後要及時選擇醫院進行就診治療,具體用藥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預防調理

目前常用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聯製劑注射,每月1次,共3次。也可用紅黴素、複方新諾明等作藥物預防。也可用中藥預防,處方可參考:魚腥草10克,水煎,分3次口服等。

百日咳流行期間,口服大蒜,或用大蒜液

水痘

水痘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由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疾病。患者是主要的傳染源,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也可通過汙染的用具傳播。水痘全年都可發病,以冬春兩季較多。任何年齡皆可發生,以10歲以下寶寶多見。一次患病,終身具有免疫力。

主要症狀

發病急,有發熱、咳嗽症狀。發熱當日出皮疹。皮疹起初為紅色斑丘疹,24小時內變成水泡,開始呈透明狀,以後漸混濁,周圍有紅暈。1~3日後皰疹結痂、脫落,一般不遺留瘢痕。

水痘皮疹分批出現,同一部位可見各期皮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以軀幹為多,頭部、四肢較少。

處置方法

一般治療:呼吸道隔離和接觸隔離直至皮疹結痂脫落。

藥物治療:皮膚瘙癢可用抗組胺藥如撲爾敏等。皮疹局部感染處塗以1%龍膽紫溶液,並根據菌種選用抗生素。視病情可用維生素B22肌注,或麻疹減毒活疫苗皮下注射,可促進皮疹結痂並防止新皰疹的出現。對免疫功能低下的寶寶,新生兒水痘或播散性水痘肺炎、腦炎等嚴重患者,應及早抗病毒治療。以上治療方法都必須經醫生確診後對症實施。

預防調理

患兒應予隔離,直至全部痘疹結痂,隔離期從發病起不少於2周。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皮疹汙染的被服和用具等,可用紫外線、暴曬、化學藥品或煮沸等方式消毒。居室保持空氣清爽、流通,注意避風寒,防止複感外邪。保持皮膚清潔,加強護理,宜將患兒指甲剪短,並經常洗幹淨以減少抓傷痘疹時發生感染的機會,必要時包以紗布或戴手套。患病期間宜給易消化及營養豐富的飲食,忌油膩及辛辣食物,多飲開水。

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又稱嬰兒玫瑰疹,是嬰幼兒時期一種常見的急性出疹性疾病。

本病多於冬春季發病,6~18個月的小兒發病率最高,感染後可獲得永久性免疫。

主要症狀

發熱3~4天,熱退後全身出現皮疹,並很快消退。簡言之即熱退疹出。潛伏期為1~2周,平均10天左右。

起病急,無前驅症狀,突發高熱,大多數體溫達到39℃~41℃,患兒體溫雖然高,但一般情況良好,這與其他高熱患兒表現不同。

持續3~4天後突然降至正常,退熱時出現不規則的玫瑰色斑丘疹,直徑2~5毫米,周圍有淺色紅暈,壓之褪色。

最初見於頸部和軀幹,很快波及全身,以腰、臀部較多,頭、額、頸、上臂等處次之,麵部、肘、膝以下極少。

皮疹於1~3天內全部消退,無脫屑和色素沉著。耳後和枕後淋巴結輕度腫大。本病預後良好,並發症少,偶見中耳炎。

處置方法

若體溫≥38.5℃,應予退熱處理,同時多喝溫開水。

可服一些中成藥,如小兒感冒口服液、金銀花口服液等,具體用藥必須遵從醫生的決定。

皮疹不需特殊處理,2~3天後自行消退。

與患兒有過接觸的寶寶應觀察10天,如有高熱應暫時隔離。

預防調理

注意休息,宜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幼兒急疹是自限性疾病,預後良好。

痱子

處置方法

痱子

痱子是夏季常見病,病因主要是外界氣溫增高而濕度大,導致出汗不暢,皮膚出現皮疹。

主要症狀

典型症狀為皮疹。根據形態可分為3種:

紅痱。又名紅色粟粒疹,是最常見的一種。皮損為針尖大密集的丘疹或丘皰疹,周圍繞以紅暈,自覺燒灼及刺癢。

白痱。又名晶狀粟粒疹,為非炎性針頭大透明的薄壁水皰,易破,無自覺症狀,1~2日內吸收,有輕度脫屑。

膿痱。又名膿皰性粟粒疹,在丘疹的頂端有針尖大淺表性小膿皰,皰內常無菌或非致病性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