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寶寶疾病觀察站(3)(2 / 3)

處置方法

生理性黃疸因其可自行消退,不需特殊治療。但應注意保暖,提早喂奶,早排胎便可減輕黃疸的程度。黃疸較深時可給予光療或其他退黃治療。

藥物治療:常用苯巴比妥,口服,連服4日,或白蛋白靜滴,或血漿靜滴。具體用藥必須由醫生確定。

光照療法:新生兒裸體臥於藍光治療箱中,雙眼及睾丸用黑紙遮蓋,用單光或雙光照射,持續24~48小時,膽紅素下降到120毫摩爾/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療。

預防調理

寶寶出生後,密切觀察黃疸出現和消退的時間、顏色及吃奶、大便、精神等綜合情況。發現相關症狀,應及時治療。

佝僂病

佝僂病是由於體內維生素D量的不足,而使機體鈣、磷的代謝失常,發生骨骼生長發育障礙或者是由於寶寶體內缺鈣而導致的疾病,又被稱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主要症狀

早期多汗,易激惹,夜驚,睡眠不安,枕禿,煩躁。逐漸出現骨骼改變,出牙晚,囟門遲閉,顱縫發軟,方顱,枕骨有“乒乓球”感,胸部出現肋骨“串珠”,肋緣外翻,形成“郝氏溝”、雞胸、漏鬥胸及脊柱側彎、龜背等。

小兒開始行走後,四肢出現“手鐲”、“腳鐲”樣改變,“X”型腿或“O”型腿,甚至發生骨折,也可有肌肉和肌腱鬆弛,肌張力低下,易患肺炎、腸炎等。

處置方法

佝僂病因缺乏維生素D所致,維生素D主要有3種來源:日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皮下的7-脫氫膽固醇轉化而來;食物中攝取;母體—胎兒轉運而來。故應給予維生素D的補充治療。同時補充適量鈣劑,具體的劑量應由醫生決定。

後遺症期不需藥物治療,應加強鍛煉。骨骼畸形應采用主動或被動方法矯正,嚴重者4歲後考慮手術矯正。本病如2歲以前抓緊治療可以不留後遺症,輕度骨畸形經2~3年可自然恢複正常,重度骨畸形恢複慢,可延遲到10歲左右,但有的畸形可殘留終生。以上具體用藥和治療方法需由醫生確定。

預防調理

爭取母乳喂養。母乳中鈣和磷比例較為合理,易於吸收,尤其是6個月以下的寶寶應力爭母乳喂養;寶寶生後15天,可以服用預防量的維生素D。對於較大月齡的寶寶,要注意輔食的添加,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肝類、魚卵、蛋黃、牛奶等。平時天氣適宜時可帶寶寶外出曬曬太陽,有利於鈣的吸收。

齲病

齲病是較為常見的疾病。齲病是牙齒的硬組織(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在多種因素作用下逐漸被破壞,俗稱為蟲牙或蛀牙。本病與口腔衛生(如漱口和刷牙)、飲食結構(如食物細碎爛,牙齒少咀嚼)有關。

主要導致齲菌的有變形鏈球菌、乳酸杆菌、放線菌。

主要症狀

根據牙齒的齲壞程度,臨床上分為淺齲、中齲和深齲。

淺齲即牙釉質齲,牙齒上未形成齲洞,病變僅限於牙釉質內,牙齒病變部位多由半透明的乳黃色變為淺褐色或黑褐色,此時不會產生什麼自覺症狀,但牙頸部淺齲多已破壞到牙本質,應密切注意,及時治療。

中齲病變破壞了牙本質淺層,牙齒已有齲洞形成,牙齒對酸甜食物較為敏感,特別是冷刺激尤為明顯,刺激去除後,症狀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