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寶寶疾病觀察站(3)(3 / 3)

深齲病變破壞到了牙本質深層,牙齒有較深的齲洞形成,溫度刺激、化學刺激以及食物進入齲洞時均引起疼痛,但在這種情況下,不產生自發性疼痛。

處置方法

未形成齲洞時可塗以防齲藥物,已形成齲洞的製備洞型後可直接充填。

對於中齲和深齲,首先判斷牙髓有無充血症狀,牙髓情況正常者,消毒窩洞,用墊底材料(如磷酸鋅粘固粉)墊底充填;有充血病狀的,作安撫治療,如氧化鋅丁香油粘固粉封閉齲洞,觀察1~2星期,無症狀的可去除一部分氧化鋅充填。

預防調理

堅持飯後漱口或刷牙,根據寶寶年齡製作食品。讓寶寶充分的咀嚼食物,不要含著食物或奶水入睡。不吃含糖多的黏的粘牙的食物。三餐後正確刷牙,增強寶寶抗齲力,控製菌斑,限製甜食。

耵聹栓塞

耵聹是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內的耵聹腺體分泌物。如果耵聹積聚過多,凝結成塊,阻塞外耳道,影響聽力,則被稱為耵聹栓塞。

本病與炎症刺激,塵土等異物,外耳道狹窄、瘢痕等有關。

主要症狀

若耵聹完全阻塞耳道時可有閉塞感及聽力減退。如果有水進入外耳道時會膨脹,使症狀加重,甚至引起炎症。

處置方法

應及時到醫院找專業的耳科醫生取出耵聹,並進一步治療。

預防調理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耳部清潔。

給寶寶洗澡時要注意避免水進入到寶寶的耳朵裏,以免產生感染。

平時不要讓寶寶掏挖耳朵,耵聹取出後要保持耳部的潔淨和幹燥。

鵝口瘡

鵝口瘡又名雪口病,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口炎。多見於新生兒及營養不良、腹瀉、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激素的寶寶。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時奶頭不潔及汙染的乳具感染所致。

主要症狀

輕症可見口腔黏膜表麵覆蓋白色乳凝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可逐漸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強行剝離後局部黏膜潮紅、粗糙、可有溢血,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響吃奶,無全身症狀。重症則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蓋,甚至可蔓延到舌、喉頭、食管、氣管、肺等處,可伴有低熱、拒食、吞咽困難等。

處置方法

用2%碳酸氫鈉溶液在哺乳前後清潔寶寶口腔。局部塗抹製黴菌素溶液,每日2~3次。具體用藥必須由醫生確定。

預防調理

母乳喂養的寶寶,每次喂奶前後,媽媽均應洗手、洗乳頭。人工喂養者要對用過的奶嘴、奶瓶消毒處理,應先用4%的蘇打溶液浸泡消毒半小時再清洗,煮沸消毒後備用。

患兒的洗漱用具(臉盆、毛巾、漱杯等)和食具應單獨使用,用畢應煮沸消毒15分鍾。

宜給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而溫涼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避免攝入過酸、過鹹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疼痛。同時多喂水以清潔口腔,防止感染。

注意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若有輕度發熱,煩躁不安,應立即去醫院。若發現口腔黏膜上有乳凝塊樣物,向咽部以下蔓延,也應送醫院治療,以防止發生呼吸困難等嚴重並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