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 準備好《預防接種證》
接種前,爸爸媽媽還要事先準備好寶寶的《預防接種證》,以便讓醫生憑證接種,並在證上登記接種的疫苗名稱和日期,以防止錯種、重種和漏種。爸爸媽媽還要了解這次接種的是什麼疫苗,如果寶寶接種過這種疫苗,並在上次接種這種疫苗後出現過發高熱、抽搐、尖叫等嚴重的反應,或有蕁麻疹、哮喘等過敏反應時,都要告訴醫生,看這次能不能再接種這種疫苗。
④ 接種前要注意飲食和休息
爸爸媽媽要讓寶寶在接種前吃好、休息好,因為饑餓和過度疲勞時接種容易暈針。與此同時,還要給寶寶洗澡或洗淨手臂,如果天氣較冷,要換上柔軟寬大的內衣,不僅注射時卷袖子方便,也可避免內衣摩擦針眼處的皮膚。
接種時怎樣配合醫生
受種者或者其監護人應當了解預防接種的相關知識,並如實提供受種者的健康狀況和接種禁忌等情況。也就是說,爸爸媽媽在給寶寶進行預防接種時,必須履行配合醫生的義務。所以,當爸爸媽媽帶寶寶到醫院接種時,首先要在接到相關部門的接種通知後,及時帶寶寶到指定醫院進行接種,以免錯過最佳接種時機。
在接種時,爸爸媽媽還要如實回答接種醫生提出的有關問題,不要因為接種疫苗時因人多或怕麻煩醫生而忽略這一點,甚至不回答提問就要求接種。如果醫生忘記提問,爸爸媽媽也要主動向醫生說明寶寶的近期健康情況以及對某些疫苗的反應等。同時,還要記得簽知情同意書,主動安撫寶寶,協助醫生順利完成接種工作。
預防接種後的注意事項
接種後,爸爸媽媽的主要任務是觀察寶寶對疫苗的反應情況,如發現異常應及時谘詢醫生或到醫院就醫。
每個寶寶接種任何疫苗之後,都可能產生不適反應,隻是有的反應程度較輕,有的反應較重而已。在一般情況下,如果接種後出現局部紅腫、疼痛、淋巴結腫大、發熱等症狀,而且很快就消退了,這都屬於正常現象。通常全身反應主要是發熱,體溫可達37.5℃~38.6℃,有的寶寶還會出現頭痛、腹痛、腹瀉、惡心甚至嘔吐等症狀;局部反應主要是局部紅腫、有發熱感或者發癢、疼痛等。一般疫苗出現反應大都在接種後24小時左右出現,但接種活疫苗時不良反應出現較晚,也可能在接種後的5天左右出現。無論是上述什麼情況,一般在2天左右不良反應就會消失,爸爸媽媽不必過於擔心。
如果有的寶寶出現反應後不但沒有很快消失,反而加重了,爸爸媽媽就不能等閑視之了,應盡快到醫院治療。
總的來講,接種後寶寶出現異常反應的情況是很少見的。在異常反應中最多的是昏厥。為了避免發生昏厥,在接種時應讓寶寶吃點東西,並創造輕鬆的環境,不要讓寶寶過分緊張。如果出現昏厥時,應讓寶寶平臥,保持安靜,可以給寶寶喝些溫開水或糖水。如果還不見效就應求助於醫生了。
另外,如果有的寶寶對一些疫苗產生過敏反應,出現長疹子、過敏性紫癜、血管神經性水腫甚至休克等症狀,今後最好不要再接種這種疫苗了。
第二節給寶寶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
80後新手父母必知的急救知識
如果寶寶發生了特殊的意外情況,許多80後的新手爸媽都會幹著急而手足無措,事先了解和學習一下關於寶寶日常救助的常識,相信會對你和寶寶都有所裨益的。
如果發生意外,應該立即做什麼
● 首先判斷是否需要立即趕往醫院,能立即解決的要立即解決,如脫離電源、氣管異物等,因為不是所有意外都必須在急診室處理。
● 如果必須去醫院,首先看看寶寶的狀態。如果意識喪失、呼吸困難、傷勢嚴重的話,爸爸媽媽不應該隨便移動寶寶,應該立即叫救護車送往醫院救治。
● 要向大夫詳細敘述事故發生的過程和寶寶的任何變化。向大夫說清你采取了哪些急救措施等。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喪失時間觀念,一定要記住意外發生的時間,以便向醫護人員提供相關信息。
發生意外怎樣盡量減少患兒的痛苦
寶寶出現意外後,父母要冷靜,注意語言溫和,動作輕柔,不要驚慌失措。有些寶寶病危時神誌清醒,如果父母隻認為救命要緊,對其他方麵不管不顧,也會對寶寶的身體和心理造成傷害。發生事故時,首先要采取正確的急救方法,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及時送醫院進行救治。
家中常備的小藥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