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溶血性貧血的原因和信號:
有化學、物理和生物因素
損害,有的與遺傳、炎症、癌症、肝病等有關。有肝損害者,同時可伴發肝細胞黃疸,如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應首先考慮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血片中發現明顯畸形紅細胞,應首先排除與細胞膜缺陷有關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血片中有較多靶形,應進行血紅蛋白電泳,以排除珠蛋白生存障礙性貧血(血紅蛋白病)。總之溶血性疾病的診斷不但要按步驟進行,而且要選擇有關實驗,逐一排除或證實。
(2)溶血性貧血治療:
要盡快去除誘因,積極治療原發病,許多溶血性貧血目前尚無根治方法。腎上腺皮質激素對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有效,也可用於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但對其他溶血多無效,避免濫用。脾切除術適用於異常紅細胞主要在單核巨噬細胞係統破壞者,如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及某些血紅蛋白病。免疫抑製劑僅對少數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有效。溶血病人骨髓造血代償性加速,對造血原料需求量增加,應額外補充葉酸。輸血雖可暫時改善一般情況,但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及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反可加重溶血反應。由溶血所並發的急性腎功能衰竭、休克、心力衰竭等應及早防治。
(五)一觸即發、驚天動地的貧血(蠶豆病)某日上午,兒科急診室來了一位5歲的小男孩,膚色蒼黃,唇無血色。父母親懷著緊張的心情訴說,小孩昨天還活潑如常,臉色如熟透的蘋果,可今天早晨不願起來,臉色蒼黃得嚇人,小便濃茶色,病前無感冒、發熱、咳嗽。接診醫生腦海中閃過一種想法:這孩子可能患的是急性溶血病。經仔細檢查,病兒疲乏,眼鞏膜黃染,口唇、指甲床蒼白,心率較快,無肝、脾腫大。聽家長說話操客家口音,再追問病史才知,病兒父親曾出差上海,捎回幾包美味可口的五香蠶豆,病兒昨晚從幼兒園回來,吃了幾粒。沒錯!問題就出在這幾粒蠶豆上,化驗證實為“蠶豆病”。
蠶豆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100多年來人們對本病進行了廣泛研究,發現本病有區域性、種族性、家庭性和男性多於女性的特點。1958年證實蠶豆病與人體遺傳性紅細胞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乏有關,但並非G6PD缺乏症者都患此病。G6PD缺乏症是世界性遺傳病,全世界病人估計約一億以上,該病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終生不發病;蠶豆病;藥物性溶血性貧血;感染性溶血性貧血;新生兒黃疸;慢性溶血性貧血。這麼多臨床表現與G6PD有很多種變異類型有關。
G6PD缺乏症者為什麼會發生蠶豆病或藥物性溶血呢?
這主要是紅細胞中有一種抗氧化作用的物質---穀胱甘肽。
G6PD缺乏者的穀胱甘肽明顯下降,使紅細胞對氧化作用特別敏感,當蠶豆中的某些具氧化性物質,如伯氨喹啉、磺胺、樟腦……進入體內,可使血液中氧化性物質增多,紅細胞被氧化即發生溶血。
本病的遺傳方式是一種性連鎖(X連鎖)遺傳。遺傳使下代受害可以這樣簡化說明,如僅父親有病變傳女不傳子,如僅母親有病變傳女又傳子。
蠶豆病好發於兒童,青年或成年亦可患。農村種植蠶豆地區,在蠶豆收成秋季節可以有多人發病,城市則為散發病例。
發病者吃上1~2粒蠶豆就可發病。食後發病,短則2小時,多為1~3天,長則7天以下。出現症狀主要有疲乏、不適,厭食、惡心、腹痛、嗜睡,麵色蒼白,黃疸,醬油色、紅色或茶色尿,發熱、心悸、氣促;重者昏迷、抽搐,未及時搶救者可於2~3天內死亡。通常病程2~7天,貧血可持續1個月以上。隻要家長和醫務人員提高警惕,早期診斷,及時治療,一般預後良好。
G6PD缺乏者,除極少數變異型的發生慢性溶血性貧血外,若不發生急性溶血或新生兒黃疸,完全可與正常人一樣生活、生育及長壽。關鍵是發現該病立即到醫院急診,家長也要介紹飲食和服藥史,這樣對醫生診斷有幫助,可爭取搶救時間。
(六)常見繼發性貧血
了解繼發性貧血對尋找貧血的原因和有效治療貧血有幫助。
繼發性貧血常見於炎症、肝病、腎病、自身免疫病、內分泌疾病以及癌症等。
(1)急性感染性貧血:
細菌性感染所致溶血性貧血大多為病原體直接作用於紅細胞的結果。某些病毒感染如麻疹、水痘、單純皰疹等,常可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寄生蟲感染中主要是瘧原蟲能直接侵犯紅細胞,使鈉離子及水分大量進入紅細胞,紅細胞成為球形細胞而在脾內破壞。惡性瘧原蟲繁殖迅速,並同時侵入各期紅細胞,所以溶血最為嚴重。
不同感染引起的貧血程度不一。溶血可以突然發作,嚴重者會發生休克,最基本的治療方法是控製感染,對嚴重病例應緊急輸血。對溶血暴發病例應靜滴枸櫞酸鈉和碳酸氫鈉,並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和保持腎功能正常運行。
慢性炎症常見於肺結核、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膿胸、肺膿腫、慢性真菌感染、慢性腎盂腎炎、慢性骨髓炎等,可影響鐵的代謝、骨髓造血功能障礙、紅細胞生成素合成障礙以及紅細胞壽命縮短等。如能補充紅細胞生成素,有可能使貧血得到改善。
(2)慢性肝病性貧血:
慢性肝病病人有75%可出現貧血,特別是肝硬化病人表現更為突出。此種貧血與消化道出血、出血素質、溶血及葉酸不足等多種因素有關。肝硬化晚期,紅細胞膜代謝異常,膜變形,變形後的紅細胞非常脆弱,極易被功能亢進的脾細胞捕捉和吞噬。
(3)腎性貧血:
常伴有腎功能衰竭,發生貧血的原因與腎髒產生紅細胞生成素功能下降有關,貧血程度與腎功能障礙程度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腎功能衰竭時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極易誘發癌症,兩者並存時貧血症狀更為嚴重,因此應全麵檢查。腎性貧血可給予紅細胞生成素和適量鐵劑,但要預防由於紅細胞升高和血黏度升高而引起高血壓,一般每周紅細胞升高要控製在1%以下,總共在30%以下,副作用即可避免發生。
腸胃病包括出血、營養不良,胃切除等的病人常會發生貧血,這是由於鐵和維生素B12的吸收受到嚴重影響的結果。
各種癌症、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等引起的貧血中,以出血和骨髓癌轉移為主要致貧血因素,其次尚有感染、營養不良和溶血等因素。
九、常見貧血的常用治療藥
(1)缺鐵性貧血:
由於鐵是製造血紅蛋白(即血色素)必不可少的原料,如果鐵供應不足,血紅蛋白減少,即易形成貧血。對於缺鐵性貧血,常用的補血藥如下:
硫酸亞鐵片為二價鐵,易於吸收,療效顯著。若與胃蛋白酶合劑、維生素C同服,則促進其吸收,而與四環素類藥物並用,可形成絡合物,相互妨礙吸收。一般在飯後服用,可減少其對胃腸道的刺激,但仍可引起胃部不適,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反應,偶可導致便秘。服藥後大便呈灰黑色,為部分鐵在糞便裏排出的緣故。服用期間,不宜喝茶、喝咖啡,或吃橄欖等食品,因其中所含鞣酸會與鐵結合產生沉澱,影響療效。
富馬酸亞鐵片(富血鐵片)口服後較易吸收,其含鐵量較高,奏效迅速,副作用較少,可用於治療各種缺鐵性貧血。但對鐵過敏者,或有消化道潰瘍及潰瘍性結腸炎、腸炎者禁用,其餘注意點同上。
枸櫞酸鐵銨溶液由於是三價鐵,不如硫酸亞鐵片容易吸收,但無刺激性,適用於兒童及不能吞服藥片的病人。因其含鐵量低,不適用於重症貧血的病人。此藥遇光易變質,應貯放在冷暗處。服後應漱口,或以玻管吸服,以保護牙齒。腹瀉病人慎用。
(2)巨幼細胞性貧血:
葉酸片在人體內參與氨基酸及核酸的合成,並與維生素B12共同促進紅細胞的生成和成熟,故用於各種巨幼細胞性貧血,尤適用於妊娠期及嬰兒型巨幼細胞性貧血。用於惡性貧血時,需與維生素B12合用,可防治其神經症狀。維生素B12針劑對骨髓造血功能及肝髒功能等均有一定作用。輔酶維生素B12片是一種新型的維生素B12,主要用於巨幼細胞性貧血、營養不良性貧血等。需避光密閉貯存。
肝精片含有維生素B12、葉酸等成分,用於惡性貧血等,但作用較弱。
(3)其他:
氯化鈷溶液可刺激骨髓,促進紅細胞的生成,主要用於再生障礙性貧血、腎性貧血。飯後服。可能有厭食、惡心、腹痛等副作用。
十、老年人貧血
(1)老年人易貧血的原因:
隨著人體的老化,骨髓脂肪組織逐漸增多,製造血液細胞的紅骨髓減少,這樣生產細胞的基地便減少了,紅細胞的產量也相應減少。老年人雄性激素分泌不足導致紅細胞生成素減少,影響紅細胞的祖先分化成熟。老年人紅細胞內各種酶代謝功能降低,促成紅細胞脆性增加,使紅細胞壽命縮短。老年人胃腸功能減退,對營養物質主要成分包括鐵、葉酸、維生素B12等吸收較差,又易導致便秘,若應用藥物不當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影響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此外,由於膳食失調,或食物的量和質不合理,也同樣影響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老年人免疫功能普遍降低,也就是抵抗力下降和敵我不分,容易引起感染性疾病、腫瘤等,因而產生繼發性貧血。
(2)老年人貧血的信號:
老年人貧血信號和成年人沒有什麼差別,由於老年人生理方麵的特點,老年人貧血以血紅蛋白值不滿11克為標準。如果出現心悸、呼吸困難等症狀,實際血紅蛋白已降至10克以下;有1/3貧血老人可出現眩暈症狀,站立或低頭時眼前發黑,如同時存在腦動脈硬化,表現更為明顯。
(3)鐵與老年人貧血:
由於飲食不當或偏食而導致鐵攝取不足,或因出血而使鐵丟失;其中一半以上是患有消化性潰瘍或長期服用消炎鎮痛藥引起糜爛性胃炎之後發生慢性失血。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癌症特別是消化係統或泌尿係統癌症,也可以出現缺鐵性貧血的症狀,必須全麵進行檢查。
最近眾多學者研究發現,鐵蓄積可加重早期老性癡呆症的病情。正常濃度的含鐵量對大腦的發育和功能是必需的,但體內鐵負荷過多使機體的鐵貯存係統飽和,可對人體造成損傷。老年人發生了貧血,首先應查清造成貧血的原發疾病是什麼,然後對症施治,重點要解除引發貧血的病因。
(4)葉酸與老年人貧血:
長期臥床或存在酒精性肝功能障礙的老年人,由於營養狀態欠佳,缺乏葉酸,也可出現貧血症狀,隻要每天補充15毫克葉酸,即可迅速得到改善。
十一、一般人不認識的貧血
(一)運動引起的貧血
這主要見於長期從事體育運動的人。其原因一是由於劇烈運動使體內代謝產物---乳酸大量生成,從而加速了紅細胞的破壞和血紅蛋白的分解;二是運動中大量出汗,使造血原料鐵大量丟失;三是運動的機械作用,使機體某些部分受到壓迫,造成局部血管中的紅細胞破裂而溶血,產生血尿。如發生了運動性貧血,要及時減少運動量或暫停運動,並給予鐵劑治療。
(二)飲茶引起的貧血
科學研究證明,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鞣酸在胃內與未消化的食物蛋白質結合形成鞣酸鹽,進入小腸被消化後,鞣酸又被釋放出來與鐵形成不易被吸收的鞣酸鐵鹽,妨礙了鐵在腸道內的吸收,形成缺鐵性貧血。因此,嗜茶成癮的人應適當減少飲茶量,防止發生缺鐵性貧血。
(三)缺銅引起的貧血
微量元素銅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催化劑,它能促進三價鐵還原為二價鐵,有利於機體對鐵的吸收和利用。有關研究證明,有30%左右的缺鐵性貧血病人,常規給予鐵劑治療難以見效,若同時補銅,則貧血症狀會很快改善。要防止缺銅性貧血,成人及哺乳期母親應多吃含銅豐富的食物,如肝、腎、牡蠣、豆製品、菠菜、大白菜等;使用銅餐具也有利於銅元素的攝取。
(四)牛奶引起的嬰幼兒貧血
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細胞性貧血,即“牛奶性貧血”,其原因是牛奶中鐵含量距嬰兒每天需要量相差甚大。牛奶中鐵的吸收率隻有10%,因為鐵的吸收和利用有賴於維生素C的參與,而牛奶中維生素C的含量極少。因此,由於母乳缺乏而需要牛奶喂養時,要及時添加輔食,多吃五穀雜糧、新鮮蔬菜、肉蛋等副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