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中主要是幼稚細胞,周圍血則是成熟細胞。由於骨髓血液屏障,在正常情況下,幼稚細胞不進入血液,所以周圍血中隻能見到成熟細胞、各種白細胞和血小板等。當骨髓細胞極度增生,或人體出現休克、酸中毒、敗血症等使骨髓血液屏障遭受破壞時,周圍血便出現幼稚細胞;疾病恢複時,遭受破壞的骨髓血液屏障能很快恢複,幼稚細胞不再在周圍血中出現。
(2)骨髓培養:
將骨髓注入培養基,看致病菌是否生長來診斷疾病,最常用於膽汁培養基診斷傷寒。
(3)其他:
骨髓移植、幹細胞培養、骨髓組織生化檢查、骨髓組織學檢查、染色體檢查、超微結構檢查等,應用範圍日益廣泛和深入,對疑難病情的解決很有幫助。
因此周圍血的檢查有時不如骨髓細胞學檢查來的直接。
七、治療貧血的原則
治療貧血的原則首先是去除病因。如果貧血較嚴重,同時需采用輸血等直接糾正貧血或暫時減輕貧血的措施,但在病因診斷明確之前,切忌亂投藥物,諸如維生素B12、葉酸、肝注射劑、鐵劑或其他所謂“補血藥”等。其次是對症治療。即貧血的原因雖已查明,但基本疾病的治療難以奏效,針對貧血,隻能采取對症治療。
具體常用的治療措施如下:
(1)鐵劑:
在治療缺鐵性貧血時是必需的,鐵劑也僅對缺鐵性貧血有效。對不是缺鐵所致的貧血,鐵劑治療不僅無效,反而有害。
(2)葉酸和維生素B12:
缺乏葉酸和維生素B12會產生巨幼細胞性貧血,因此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12對巨幼細胞性貧血有效,對其他貧血無效。
(3)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的使用,尤其是長時間使用,有嚴格的適應證。在貧血中主要用於治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和再生障礙性貧血也經常使用,必須嚴格按醫生的要求服用。
(4)輸血:
嚴重貧血病人的保命措施。關於輸血,近年來國人的觀念已大為改變,由原來希望多輸血到現在害怕輸血,這是由於艾滋病和肝炎等使大家對血製品心懷恐懼。但是對於嚴重貧血或急性大失血,由於此時貧血已威脅到生命,輸血不僅必要,更要迅速進行,但在可輸可不輸的情況下則堅決選擇不輸血。對於擇期手術的病人采自體血保存,手術時再輸注不僅安全,而且節省血源。
在貧血中常需采用輸血措施的有如下幾種情況:
①伴有缺氧症狀的各種溶血性貧血,特別是血紅蛋白迅速下降時。
②伴有缺氧症狀的各種骨髓增生低下的貧血,例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純紅細胞再生障礙、骨髓纖維化症晚期、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貧血等。這些貧血的治療大多不易見效,隻有依靠輸血以提高血紅蛋白的水平來維持生命。
③重型β海洋性貧血很嚴重,一般依靠長期輸血以維持生命。
④急性大量失血時,補充血液渡過難關。
⑤燒傷病人在最初幾天內,皮膚燒傷麵會喪失大量血漿,這時最需要補充血漿和晶體溶液,以恢複血液總量。
⑥因血液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或血小板缺乏而有嚴重出血和貧血時,亦需要輸血。
八、常見的貧血
(一)紅細胞隻見“外圈”不見“內容”的貧血(缺鐵性貧血)
1.缺鐵性貧血事出有因
李師傅的女兒小紅學習一直很好,是重點中學重點班的佼佼者。可近期不知什麼原因,記憶力明顯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同時有頭暈、心悸、耳鳴等情況,到醫院一檢查,發現患了缺鐵性貧血。醫生告訴李師傅,小紅學習成績下降並非偷懶所致,這種情況與貧血有關。
怎麼得了貧血病,鐵是怎麼缺的,又怎麼會影響學習,家人百思不得其解,隻好找醫生谘詢。
少女期是生理變化活躍期,尤其是原屬於早產兒、孿生兒或母親原有貧血史者,常常因“先天不足”引起體內總鐵含量缺乏,基本“儲備”不足,難以保持吸收和排泄的平衡。食物中的鐵吸收減少或身體內的鐵丟失增多,都會發生缺鐵性貧血。少女發生貧血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①月經過多引起失血。
②偏食導致營養不良。不少少女有偏食的壞習慣,有的少女對含鐵量較高的蛋類、動物肝髒、大豆食用很少或根本不吃,導致鐵來源減少,最終形成缺鐵性貧血。
③盲目減肥影響吸收。有些少女不了解自身的生理特點,過分追求苗條的身材,常常盲目節食減肥,使本來處於生長發育期的身體受到影響,營養逐漸缺乏,同樣會引起缺鐵性貧血。
④生長迅速,對鐵的需要增加。少女發育較少男為早,常常在一兩年內長出成人的身材,這時要注意全麵增加營養,如果這一時期不相應的增加營養素,也會導致鐵元素相對缺乏而致貧血。
⑤鉤蟲病,可引起慢性少量腸道出血,也會發生缺鐵性貧血。
2.缺鐵性貧血的特點
在眾多貧血中,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貧血,即使在發達國家,亦有20%的育齡女性患缺鐵性貧血。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鐵量增多而未能得到有效補充,育齡女性由於月經過多使鐵丟失過多,都可能引起缺鐵性貧血。在農村地區,由於鉤蟲感染,也常見缺鐵性貧血。更需注意的是,老年男性以及已絕經的女性,如果出現缺鐵性貧血,找出缺鐵的原因極為重要,因為這類病人多數的缺鐵性貧血常常是由胃腸道疾病特別是胃腸道惡性腫瘤造成的。
3.缺鐵信號隱蔽
由於鐵元素減少,氧運送能力減弱,需要大量氧氣的大腦功能受到限製,病人會出現頭痛、疲倦、嗜睡與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但這些表現往往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對於孩子,家長首先想到的是沒休息好,其實,出現上述症狀時,更應帶孩子去檢查一下,看看是否缺乏鐵元素。
缺鐵影響學習。鐵除了負責運輸全身的氧和合成血紅蛋白之外,還和神經傳遞物質的合成和分解有密切的關係。鐵元素減少,會導致應激性差、注意力低下、學習成績下滑。
有的少年多動,人們總習慣認為是毛病,其實當鐵缺乏時可引起末梢神經功能障礙,發生多動等一些不起眼的表現。
有的缺鐵性貧血表現為口腔炎、舌炎等症狀,服用消炎藥等沒有療效,有的發生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及胃酸缺乏症,也有的發生異食僻,喜歡食冰、泥土、粉筆、糨糊等。發生貧血日久,常常皮膚幹燥,毛發脫落,指甲扁平無光澤、脆薄易裂。但隻要留心、細心,貧血是可以及時發現的。
4.防治缺鐵有方
青少年特別是少女缺鐵性貧血的預防是十分重要的。無論少男還是少女貧血是完全可以防止的,諸如飲食原因、失血原因、發育原因等,都應注意加強預防。
治療首先要弄清缺鐵性貧血的原因。對於少女月經,家長應特別重視,再就是注意月經量過大者,應采取控製措施,以防引起貧血。在飲食上,應講究科學,注意適量補鐵,對於含鐵較高的食物宜適當增加,不挑食不偏食,不為苗條而盲目減肥,不輕視缺鐵的一係列臨床表現,不諱疾忌醫,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一旦懷疑缺鐵,應及時去醫院化驗檢查,以便盡早治療。
本病不難治療,一般可口服硫酸亞鐵,每次0.3~0.6克,每日3次,連服8~12周,開始小劑量服用,如胃腸道反應嚴重,可用其他鐵製劑。此外,也可根據具體病情服用中藥,對改善症狀效果明顯。
(二)“個兒”大數量少的貧血(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
1.巨幼細胞性貧血的特點
本病又稱營養性大細胞性貧血,是由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導致紅細胞分裂過程所需的DNA合成障礙出現的一種貧血。幼稚紅細胞及成熟紅細胞都比正常大,有些幼紅細胞外形巨大。以成熟紅細胞體積較大,中性粒細胞分葉過多和骨髓粒、紅係統巨幼變為特點,多見於我國北方農村、母乳或羊乳喂養未加輔食的嬰兒。近年發病率明顯降低。
2.從信號到裁定
單純母乳或羊乳喂養嬰兒未按時添加輔食者,多於6個月~l歲左右起病。進行性皮膚蒼黃,可有輕度黃疸,顏麵微腫,頭發稀黃,肝脾輕度腫大;舌麵光滑、厭食、惡心、吞咽困難、易腹瀉;心髒擴大,易並發心功能不全;表情呆滯、兩眼直視、嗜睡、精神動作發育倒退、不認識親人、手足不規則震顫;血片和骨髓表現是大細胞性貧血、幼稚細胞巨幼變,血清維生素B12、血清葉酸明顯減少。
3.治療原則
微克或100微克維生素B
12,每次肌內注射,每周2次,連用2~4周至血象恢複正常為止。葉酸每日5~15毫克,分2~3次口服;同時服用維生素C,持續2~4周。治療後症狀改善較快,一般需給藥l個月,使體內有足量維生素B12與葉
酸貯存。神經係統症狀明顯者,以應用維生素B12為主,單用
葉酸有加重症狀的可能,可同時加用維生素B6。
重症病例注意補充鉀鹽,貧血恢複期應加用鐵劑,以免在紅細胞增生旺盛時發生缺鐵。
調整飲食,增添輔食,糾正偏食或改牛乳喂養。如因震顫吞咽困難而進食不佳者,早期可用鼻飼。除極重病例外,一般不需要輸血。
(三)田地荒蕪種子差的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係多種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礙,以全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綜合征。以進行性貧血、出血、反複感染、全血細胞減少為特征。病人常表現為貧血、感染、發熱以及有出血傾向,如皮膚紫癜、出血點等。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病原因尚未明確,大致可由服藥、化學物品、農藥中毒、電離輻射、感染引起,也可於妊娠時發生。
再障的信號明顯:疲乏、軟弱無力、皮膚黏膜蒼白等貧血症狀,皮膚、黏膜瘀點瘀斑,齒齦出血,鼻衄;女性病人有月經過多及口腔、肛門周圍皮膚和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狀。
目前主要用雄性激素治療:
雄性激素類藥物對骨髓造血組織減少較輕、進展較慢的再障病例療效較好,對兒童的療效優於成人,而對骨髓造血組織嚴重減少者一般無效。雄性激素用於治療再障已有40多年的曆史,這類藥物起效慢,至少連續用藥3個月以上甚至6個月,才能判斷療效。
雄性激素共同的不良反應有雄性化作用,其中丙酸睾酮尤為突出,表現為痤瘡,毛發增多,男性性欲增強,女性聲音低啞、陰蒂肥大、乳房縮小、停經,容易出現肝功能損害,但停藥後亦容易恢複,應用過程中注意複查肝功能,有時有水腫、腓腸肌痙攣及失眠。兒童易有陰莖勃起,骨骼成熟加速,所以必須與腎上腺皮質激素並用。常用的有如下幾種藥物:
(1)丙酸睾酮:
每次50~100毫克,每日肌內注射1次。
(2)羥甲睾酮:
每日每千克體重1~3毫克,為新合成的睾酮製劑,療效高,副作用少,用丙酸睾酮無效者,用此藥有效。
(3)庚酸睾丸素:
每周每千克體重4~7毫克。
(4)大力補或17-去氫甲基睾丸酮:
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口服。
(5)康力龍:
每次2~4毫克,每日3次,口服。
除了上述治療還可配合生血藥,必要時輸血,現在還有幹細胞移植治療,有的取得良好療效。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根子是幹細胞---種子或造血微環境---田地有病變導致的不能生產所有的血細胞。用幹細胞移植,隻對幹細胞缺乏或幹細胞有病變者有效。
(四)紅細胞壽命縮短的貧血(溶血性貧血)溶血性貧血是由於紅細胞破壞加速,超過了骨髓造紅細胞的代償能力而出現貧血,是一大類疾病的總稱。血循環中正常紅細胞的壽命約120天,溶血性貧血時,紅細胞的生存時間有不同程度的縮短,最短隻有幾天。當各種原因引起紅細胞壽命縮短不低於20天,由於骨髓有6~8倍代償性功能,可以不出現貧血症狀。較重病人除有貧血的表現外,常有膽紅素代謝異常,出現鞏膜、皮膚黃疸、濃茶色尿等,體格檢查可見肝脾腫大等。當出現貧血與黃疸時,須與黃疸性肝炎鑒別,利用各種相關的實驗室檢查可以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