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血液製品:
妊娠期間,推薦用紅細胞輸注使血紅蛋白水平不低於8克,以保證胎兒正常發育。白細胞輸注的唯一指征是明確的嚴重感染。需要密切關注的是持續、嚴重的血小板減少,因為當血小板計數低於2×109/升時,自發性出血的可能性顯著增加,應進行血小板輸注。有的病例中,大劑量靜脈輸注丙種球蛋白,可使出血傾向取得一定程度的改善。
總之,這是一種臨床罕見的嚴重的疾病,與妊娠密切相關,盡管在病因和發病機理等方麵還不明確,但要對孕期出現貧血的孕婦提高警惕,首先明確是不是這病,並加強對母嬰的監測,積極治療合並症,減少並發症的出現。
(六)老年人貧血當心是多發性骨髓瘤
正常情況下,血細胞的生成和破壞維持著平衡,從而保持著血液成分的恒定性。這種恒定性是依靠機體複雜的神經、體液機製來調節的。
老年人最常見的貧血有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許多慢性疾病所致的貧血。但也應當心少見的多發性骨髓瘤,這是造血係統中的惡性腫瘤,如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達到二級預防的目的(一級預防是病因預防,不得癌症;三級預防是得了病,預防不致殘)。
一例67歲的男性病人,因惡心、嘔吐伴乏力2個月入院。病人呈貧血貌,下肢浮腫,有重度貧血,白細胞正常,兩月後胸骨前出現腫物,病理科裁定漿細胞癌。胸部CT示:右胸後外側可見2厘米×3厘米大小卵圓形腫塊,其底與肋骨相連,有骨破壞,胸椎有骨質破壞。診斷為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屬於漿細胞病中的一種,是由於漿細胞異常增生而引起的一種惡性疾病。漿細胞是由β淋巴細胞生成,當其異常增生變為惡性細胞後,可浸潤骨骼,在骨髓內大量增殖和浸潤,廣泛破壞骨骼。所以,骨骼可以發生病理性骨折,多見肋骨、下胸椎及上腰椎部。如果異常增生的漿細胞擠壓骨髓造血細胞,可使骨骼造血功能下降,發生貧血;當白細胞減少時易感染;當血小板減少時易出血,臨床又稱為漿細胞性白血病。若漿細胞侵犯軟組織,可形成局部隆起,活動受限,稱為漿細胞癌。
由於漿細胞分泌M蛋白等物質,可以發生溶骨而血鈣升高;由於血鈣高,血中M蛋白高,血黏稠度高及澱粉樣變,腎小管阻塞而發生腎髒損害,可發生視網膜出血、周圍神經炎、心衰等。
隻要想到此病,進行血常規檢查可發現全血減少,血及骨髓有惡性漿細胞(又稱骨髓癌細胞),血液生化檢查可發現血鈣高、堿性磷酸酶高、尿素氮高,X線可見胸部肋骨骨折及胸部肋骨擴散的軟組織腫塊。對病人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全身化療、局部腫塊切除及全身支持療法與對症治療。如能早期發現,正確治療,治療效果較好,生活質量好,存活時間較長。相反,貧血會越來越重,並發症越來越多,如感染、腎或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貧血性心髒病、病理性骨折等,會很快治療無效死亡。
二、警惕貧血性心髒病
貧血病人發生貧血性心髒病時是病情危重、惡化的表現,如果治療不及時、不正確,都會帶來生命危險。
一般認為,中度以上貧血,如果受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引起心血管病變及並發心力衰竭。
治療貧血性心髒病要少量多次輸血和吸氧,因為差的就是血紅蛋白,通過輸血,可使身體內血紅蛋白升高,甚至達到正常水平,能向全身器官輸送氧氣。雖然也是心髒病,但不能隨便用洋地黃類藥,否則容易引起過敏;經過正確治療,多數能轉危為安,不留後遺症。
關鍵是預防,有三種人要特別重視,即貧血中抵抗力低下者,老年人、孕婦、兒童。病種中要注意長期不愈的貧血病人,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因為這種貧血的治療效果不好,長期使心髒負擔增加,更容易發生心髒疾病。
預防貧血性心髒病首先要預防感染,其次不要過度用力,不能受到沉重打擊,不能長期疲勞和急性失血等。以上任何一項都對全身有影響,增加身體的負擔,傷害身體的元氣,如發現呼吸急促、心慌、不能平臥等心髒疾病的信號,一定要請醫生治療,以便及時阻止病情向不利方向發展。
在困難時期,有一位來自農村的22歲孕婦,妊娠6個月,皮膚白中帶黃,全身腫“胖”,坐著氣喘。經檢查為妊娠貧血性心髒病,立即吸氧,住院,輸紅細胞治療等。幾天後,貧血痊愈出院。3年後,來了一位新潮女性,見人就打招呼,大家都很奇怪。還是她自我介紹:我就是3年前的孕婦,特地來感謝,回去後一切都好,現在兒子已經3歲。
這也說明貧血性心髒病如能及時正確治療,可以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