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部分 提高警惕步步為營(2 / 3)

當孕婦有貧血後,容易發生感染、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並且可引起胎兒缺氧;嚴重貧血者,胎兒可因缺氧而死亡,這些嚴重的不良後果,病人、家屬都要高度警惕。

孕婦有貧血時,應定期進行產前檢查及驗血,根據醫生的意見服藥。飲食上要做好如下各點:

1.增加血色素鐵的攝入量

血色素鐵主要存在於畜禽的肝髒、瘦肉、血液和蛤貝類,所以增加動物性食品的攝入量,即可增加血色素鐵的供給,而且血色素鐵不受植物性食物中植酸和草酸的影響。因此,孕婦應增加肉類、動物血液和動物肝髒的攝入量。另外,動物性食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也有利於鐵的吸收,而動物肝髒還含有較多的核黃素,對鐵的吸收也有促進作用。

2.增加維生素C的攝入量由於維生素C可促進體內鐵的吸收,增加維生素C的攝入量也有助於預防和治療貧血,孕婦應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因為新鮮蔬菜和水果中的維生素C可與鐵形成可溶性螯合物,使鐵在堿性條件下,仍能呈溶解狀態,有利於鐵的吸收。

3.增加葉酸、維生素B12的攝入量葉酸廣泛存在於各種動植物性食品中,其中肝、腎、蛋類及酵母中含量尤為豐富。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肉類、貝殼類、魚類、蛋類及動物肝髒中,因此,應保證孕婦每日膳食中有一定量的動物性食品。

(五)診治妊娠期再生障礙性貧血刻不容緩

妊娠期再生障礙性貧血是指孕婦既往無貧血病史,僅在妊娠期發生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十分罕見而又嚴重的疾病。孕婦表現為妊娠期的血象減少和骨髓增生低下,而妊娠前和妊娠終止後血象正常。由於病例數量很少,引起此病的原因尚不明確,治療的經驗也有限。初期可無症狀,輕度的貧血往往被忽略。

1.妊娠期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信號

隨著貧血的加重,病人會出現牙齦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點及紫癜等,嚴重者感全身乏力、頭暈、頭痛和反複感染。

與再生障礙性貧血一樣,外周血檢查呈現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都減少,主要特點是血小板的減少最為明顯,但最後裁定有賴於骨髓穿刺塗片檢查。此病對母嬰都有嚴重影響。孕婦易發生全身出血傾向如皮膚紫癜、外出血、嚴重的顱內出血及髒器出血、白細胞降低、反複感染,嚴重貧血可造成心功能衰竭等。臨床上造成孕婦死亡的原因是顱內出血、心功能衰竭及嚴重感染所致敗血症。胎兒易發生宮內缺氧、宮內生長遲緩、早產及胎死宮內。盡管隨著新生兒疾病治療水平的提高,這種孕婦分娩的新生兒存活率已經提高,但與該疾病相關的死亡率仍然很高,主要是由於感染和出血。對新生兒的危險主要有:胎兒畸形,由於孕婦用藥(免疫抑製劑)所致;感染的危險增加,由於母體粒細胞數目下降所致,同時與宮內感染有關的新生兒問題增加;出血危險,因受母體血小板減少的影響,胎兒血小板計數下降;早產、低體重兒危險增加,可能與孕婦貧血程度及免疫治療有關;由於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症,依然反複輸注全血和血小板時,孕婦體內產生抗紅細胞及抗血小板抗體,使輸注全血和血小板被破壞。

2.怎樣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

治療的關鍵是要兼顧母嬰情況,包括疾病本身的治療和對胎兒情況的監測。本病的發病階段和病人的願望也必須考慮。治療方案包括對孕婦的支持治療、刺激造血和終止妊娠。

(1)終止妊娠:

盡管對是否終止妊娠有爭議,但大多數學者認為,出現於妊娠早期時應終止妊娠,如果沒有自發緩解的征象,要盡早對有條件的病人行骨髓移植,否則,輸血次數增加會使骨髓移植成功率下降。如病人拒絕終止妊娠或者妊娠後半期發病,要盡量延長妊娠持續時間,直至能夠保證胎兒存活。如果孕婦的狀況不能通過血液製品治療維持,或者因病情惡化而需要在預產期前行骨髓移植時,要提前終止妊娠。孕期要根據母嬰情況來決定分娩方式及時機,隻有孕婦紅細胞計數>3.5×1012/升、血紅蛋白>12克/升才有可能分娩正常活嬰。孕晚期要加強對胎兒的監測,有異常情況隨時準備結束妊娠,結束妊娠的時機選擇在血紅蛋白>7克、血小板計數5×109/升以上及有血源時。有關分娩方式,陰道分娩優於剖宮產,感染和出血等並發症發生率低。當存在嚴重的血小板減少時,如果需要實施剖宮產,術前應予成分輸血,提高血小板數目,術中準備充足血源以備急用,同時麻醉必須要充分,以避免疼痛導致的收縮壓升高而引起顱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