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改革春風吹響跨世紀華章——改革開放時期(一)(1 / 3)

213什麼標誌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

答: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214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要內容有哪些?

答: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了必須完整地、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係;高度評價了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這個不適用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作出了從1979年起全黨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

全會指出,要遵循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原則,堅持平反假案,糾正錯案,昭雪冤案。全會決定健全黨的民主集中製,健全黨規黨法,反對個人崇拜。

此外,全會還提出必須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辦事;製定了關於加快農業發展的決定;提出了改革權力過分集中的政治、經濟管理體製,實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重要思想;還著重提出了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製的任務。

215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具有什麼重大曆史意義?

答: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曆史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重新確立了黨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全會從根本上衝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使全黨從過去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中解放出來。全會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第二,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路線。全會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口號,作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並富有遠見地提出了對黨和國家各個方麵的工作進行改革的任務。

第三,重新確立了黨的正確的組織路線。提出要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製的任務,審查和解決了黨的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錯案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糾正了過去對彭德懷、陶鑄、薄一波、楊尚昆等同誌所作的錯誤結論。

216以葉劍英委員長的名義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答:1978年12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告台灣同胞書》(以下簡稱《告台灣同胞書》)以葉劍英委員長的名義發表。《告台灣同胞書》闡明了我國政府對台灣問題的大政方針和基本立場、態度。指出,問題的核心是祖國統一,堅持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堅決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和“台灣獨立”。《告台灣同胞書》還建議雙方通郵、通商、通航和探親、旅遊及進行學術交流、文化和體育交流,即所謂的“三通”、“四流”,使雙方通過發展貿易、互通有無,促進海峽兩岸共同繁榮。《告台灣同胞書》的發表,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為推動海峽兩岸的相互交流,推進台灣問題的解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17中美兩國是什麼時候建交的?

答:1979年1月1日。

2181979年4月中央工作會議決定的國民經濟建設的方針是什麼?答:“調整、改革、整頓、提高”。

219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在什麼曆史背景下提出來的?答:粉碎“四人幫”以後,我國進入一個新的曆史發展時期,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我國各條戰線都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在這曆史的轉折時刻,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方麵黨內有一部分同誌深受林彪、“四人幫”極左思潮的毒害,有極少數人甚至散布流言蜚語,攻擊中央在粉碎“四人幫”反革命集團以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所實行的一係列正確的方針政策是“違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另一方麵,社會上有極少數人散布懷疑或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言論,有的竟然要求削弱、擺脫以至取消黨的領導,並肆意攻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他們還打著所謂“民主”的幌子,竭力鼓吹資產階級自由化。有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少數鬧事的現象,等等。而黨內個別同誌不但不認識這種思潮的危險,甚至直接、間接地對其加以某種程度的支持。實踐證明,如果不戰勝來自“左”的和右的這兩種錯誤思潮,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就要遭到破壞,全黨工作重點的轉移就無法實現。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就不能順利進行。因此,必須重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22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是什麼時候製定的?答:1979年7月。

221我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有哪4個?

答: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

222我國第一座高能量原子反應堆是什麼時候建成的?

答:1980年。

223黨的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什麼?什麼時候平反的?

答:劉少奇同誌的冤案,於1980年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平反。

224《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是在什麼會議上通過的?答:1980年2月23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

225新時期,我黨統戰工作的十六字方針是什麼?

答: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226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召開十一屆六中全會,全會同意華國鋒辭去中央委員會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選舉胡耀邦為中央委員會主席,鄧小平為中央軍委主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

227《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的主要內容是什麼?答:對建國32年來黨的重大曆史事件,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作了正確的評價,實事求是地評價了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中的曆史地位,充分論述了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的偉大意義。

228《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具有什麼標誌意義?答:標誌著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的勝利完成。

229為什麼要正確評價毛澤東在中國革命中的曆史地位?答:第一,因為毛澤東對中國革命事業作出了偉大的貢獻,為我們國家和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毛澤東是我們黨的創始人之一。他從1935年1月黨的遵義會議起,一直到1976年9月逝世,都是我們黨的主要領導人。他領導我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接著又順利地實現了從民主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在我國建立了嶄新的社會主義製度。對毛澤東的評價密切地關係到對中國革命的評價。

第二,因為毛澤東是我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最卓越的代表。長期的革命鬥爭,鍛煉了我們的黨和人民,也鍛煉出一批傑出的黨的領袖。在這些領袖中,毛澤東居於首要地位。幾十年來,毛澤東和我們黨的領袖們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了我們國家的富強,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衝破艱難險阻、英勇奮鬥。中國革命勝利的光輝曆程,凝聚著他們的心血,銘刻著他們的辛勤勞動。毛澤東的一生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活動是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的。因此,對毛澤東的評價關係到對我們老一輩革命家的評價。

第三,因為毛澤東是我們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創立毛澤東思想的最傑出的代表。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我們黨許多卓越領導人的思想中有很多寶貴思想,這些思想對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而毛澤東的科學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對毛澤東的評價關係到對毛澤東思想的評價。而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它包含著許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並以創造性的理論豐富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因此,對毛澤東思想的評價,也關係到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評價。

由此可見,實事求是地評價毛澤東的曆史地位,是關係到對中國革命、對我們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對毛澤東思想評價的大問題。這是同我們黨和人民的長遠利益密切相關的一件大事。

230毛澤東思想的準確含義是什麼?

答: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231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體現在哪些方麵?

答:毛澤東思想在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關於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關於革命鬥爭的戰略和策略的理論、關於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關於黨的建設理論等方麵都豐富和發展了馬列主義。

232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什麼?

答: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233鄧小平最早提出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命題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答:1982年9月,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中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曆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234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內容有哪些?答: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鄧小平致開幕詞,提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曆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胡耀邦作《全麵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麵》的報告。

十二大確定了從1981年到2000年我國經濟建設分兩步走的戰略目標,即“小康”目標。

大會通過新的《中國共產黨章程》。12日至13日,十二屆一中全會選舉胡耀邦、葉劍英、鄧小平、趙紫陽、李先念、陳雲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鄧小平為中央軍委主席。9月13日,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舉行,選舉鄧小平為中顧委主任。

235經濟建設翻兩番目標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答:翻兩番的戰略目標具體內容是:從1981年到20世紀末的20年,我國經濟建設總的奮鬥目標是,在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力爭使全國工農業總產值翻兩番,即由1980年的7100億元增加到2000年的28萬億元左右,使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236我國首次進行潛艇水下發射火箭試驗是什麼時候?

答:1982年10月7日至16日。

237中國人民解放軍集團軍什麼時候開始整編?

答:1983年。

238我國現行憲法是什麼時候通過的?

答:1982年10月,五屆全國人大通過。

239鄧小平為景山學校題詞的內容是什麼?

答:教育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

240我國第一個巨型機係統“銀河”超高速電子計算機係統是什麼時候研製成功的?答:1983年12月。

241我國第一顆同步定點通信衛星是什麼時候發射成功的?答:1984年4月8日。

242我國首次組隊考察南極是怎樣的?

答:1984年6月,我國首次正式組織南極考察隊,編隊對南極洲進行考察。1984年11月20日,中國南極考察隊正式起航。27日,我國南極考察隊員登上了南極洲的喬治島。29日,中國南極長城站址選定在喬治島的菲爾德斯半島上,方位是南緯62°13′西經58°55′。中國成為在南極建站的第17個國家。

243誰為中國獲得中國奧運史上第一塊金牌?

答:許海峰。

244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製改革的決定》的主要內容是什麼?答:1984年10月20日,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製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總結了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經驗,比較係統地提出和闡明了經濟體製改革中一係列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製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規定了改革的方向、任務、性質和各項基本方針政策。《決定》在理論上的重大貢獻,是首次突破了計劃經濟與商品經濟對立的傳統觀念,強調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必須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確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製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這就為進行全麵的經濟體製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

245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是什麼時候簽訂的?答:1984年12月19日。

246什麼是“百萬大裁軍”?

答:1985年5月,我國政府決定裁減軍隊員額100萬。至198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員額由4238萬人減到3235萬人。隨後又進一步裁減,至1990年,全軍員額裁減到3199萬人,共裁減員1039萬人,占裁減前總員額的245%。部分軍用設施改為民用,同時,還將軍內的科研、工程技術、教育、文藝、衛生等係統的大部分現役軍官改為軍內文職人員。

247“星火計劃”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答:“星火計劃”是我國政府製定的依靠科技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振興地方經濟的一項重大戰略措施。1985年5月,國家科委提出,要利用一批“(周期)短、(投資)少、(見效)快”的科技項目,促進地方經濟振興,以走出一條適合國情的農村現代化道路,並把它稱之為“星火計劃”。1986年,“星火計劃”正式實施。

248我國衛星通信進入實用階段的標誌是什麼?

答:1986年2月1日我國發射一顆實用通信廣播衛星。20日,衛星定點成功。這標誌著我國衛星通信由試驗階段進入實用階段。

249“863計劃”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答:1986年3月3日,著名科學家、中科院院士王大瑜、王淦昌、楊家據、陳芳允4人聯名上書中共中央,提出了“關於跟蹤世界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鄧小平迅速在建議上作了批示。因為這一切都發生在1986年3月,故將這一計劃命名為“863計劃”。經過全國200多名專家論證,1986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轉發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即“863計劃”。這是中國第一個關於高技術項目研究與發展的計劃,共確定了7個技術領域的10多個主題,90多個專題,560多個課題。

250《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是在哪次會議上通過的?答:1986年9月28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二屆六中全會。

251《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主要強調了什麼?答:決議強調了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根本任務和基本方針,成為新時期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綱領性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