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中葡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是什麼時候簽署的?
答:1987年4月13日。
253黨的十三大的主要議程是什麼?
答: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通過了《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報告。報告第一次係統地、深刻地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製定了到下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並提出了政治體製改革的任務。大會通過了關於黨章部分條文修正案的決議。
十三屆一中全會選舉新一屆中央領導。決定鄧小平為中央軍委主席,批準陳雲為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喬石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254黨的十三大的主要曆史貢獻是什麼?
答:黨的十三大最突出的貢獻,就是比較係統地論述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和闡述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對於我們黨正確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並以此為基礎製定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55什麼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答: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我國社會的性質是社會主義,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二是我們的社會主義還不發達,還處於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
256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麵?
答: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體現在兩個方麵:
一方麵以生產資料公有製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製度已經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製度已經確立;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已經確立,由此決定我國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
另一方麵,我國人口多,且絕大多數人口在農村;底子薄,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薄弱、起點不高;生產力落後,社會化程度還很低;文化教育、科學技術水平不高;各地區之間的發展很不平衡,這表明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於初級階段。
257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經曆多長的時間?
答: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開始時間是1956年,其標誌是對生產資料私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將長達一百年,即到21世紀中葉,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
258什麼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答: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基本內容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259黨的基本路線的客觀依據是什麼?
答:黨的基本路線的客觀依據是我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60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科學論斷的重大意義是什麼?答: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對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重大的意義。
十一屆三中會以前,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也出現過嚴重失誤,其中失誤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提出的任務和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我們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克服了那些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
實踐證明,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不但沒有離開社會主義,而且是腳踏實地地建設社會主義,使廣大人民群眾從切身感受中更加擁護社會主義,充滿信心為全麵建設我們的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261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答: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根本的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這是整個基本路線的核心問題。
262黨的基本路線概括的總方針是什麼?
答: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263黨的基本路線中“兩個基本點”的內容是什麼?
答: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264“兩個基本點”的辯證關係是什麼?
答: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正確處理“兩個基本點”的關係。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健康發展的政治保證;改革開放是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推動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它賦予四項基本原則以新的時代內容。
不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就會偏離正確方向;不堅持改革開放,四項基本原則就堅持不好甚至堅持不住。隻有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辯證統一,才能使經濟上的繁榮昌盛和政治上的安定團結互為條件,互相促進,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前進。
265如何正確評價黨的基本路線?
答:黨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之所以是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路線,從根本上說是因為:這條基本路線是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而作出的,使其有了科學的理論基礎;是以我國社會的基本國情為依據而製定的,使其有了堅實的現實基礎;是代表和反映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的,使其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是由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事實所證明了的正確的成功的路線。
266如何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
答:第一,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就要做到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基本原理,也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進行總結所得出的基本結論。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基本的國情之下,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因此,我們必須而且隻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作為根本任務,努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第二,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就要做到堅持把四項基本原則同改革開放結合起來。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隻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才能使我們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意識,保證我們的事業不偏離社會主義政治方向。隻有堅持改革開放,才能使社會主義製度逐步健全、完善和成熟,保證我們的事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具有強大的動力。而隻有把四項基本原則同改革開放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才能使我們黨所領導的社會主義中國在正確的政治方向指引下健康、快速、持續地發展。
第三,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就要做到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是我們國家獨立、發展的基本國策。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就鄭重指出:“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來辦。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的立足點。”
267在海峽兩岸恢複交往後,台灣同胞首次大規模赴大陸探親是什麼時候?答:1987年11月3日。
268我國首批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的文化遺產是哪些?答:1987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其第十一屆大會上批準將我國的長城、故宮、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以及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
269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的軍銜製度是什麼時候開始實行的?答:1988年9月。
270“風雲一號”衛星是哪年研製和成功發射的?
答:1988年9月7日。這是我國自行研製和發射的第一顆極地軌道氣象衛星。
271我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正負電子對撞機對撞成功的意義是什麼?答:1988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對撞成功。這是我國在高科技領域取得的一項重大突破性成就。24日,鄧小平在視察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時指出,中國必須發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272什麼事件標誌中蘇關係實現正常化?
答:1989年5月,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它標誌著中蘇兩國關係實現了正常化。
273葛洲壩水利樞紐是什麼時候全麵建成的?
答:1989年8月。
274“希望工程”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答:“希望工程”是1989年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倡導並組織的募集海內外資金、以資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的一項公益事業。“希望工程”基金取之於社會,全部用之於社會,設立助學金,長期資助貧困地區品學兼優、渴望學習但因家庭困難而失學的孩子重返校園;為一些貧困鄉村修蓋校舍;為貧困鄉村小學添置教具、文具和書籍。
275《關於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係的決定》是何時提出來的?答:1990年3月9日至12日,中共十三屆六中全會上作出的。
276《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是什麼時候通過的?答:1990年4月4日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通過。
277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哪些特別的製度?
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照基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製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製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
278我國何時首次承攬國際商用衛星發射服務?
答:1990年4月7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我國“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由美國製造的“亞洲一號”通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首次承攬國際商用衛星發射服務。
279開發浦東的決策是什麼時候宣布的?
答:1990年4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上海向中外宣布,中央決定加快上海浦東地區的開發,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經濟特區的政策。
280北京亞運會是什麼時候舉行的?其規模如何?
答: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北京舉行第十一屆亞運會。第十一屆亞運會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的6578名運動員參加了27個項目的比賽。
281什麼是亞太經合組織?
答:亞太經合組織(其英文首字縮寫和簡稱為APEC)成立於1989年11月,它是亞洲和環太平洋部分國家和地區為促進本區域的經濟交流與合作而成立的國際性組織。1991年,中國、中國香港和中國台北被吸收為該組織的成員。
282秦山核電站是什麼時候開始正式運行的?
答:1991年12月15日我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並網發電。這是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30萬千瓦的核電站。
283“海協會”是什麼機構?
答: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簡稱“海協會”,是我國大陸促進海峽兩岸交往的最主要的機構。
284鄧小平南方談話是什麼時候?
答: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先後視察了我國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就一係列重大問題發表了重要談話。
285鄧小平南方談話的基本思想有哪些?
答: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並發表重要談話提出,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判斷各方麵工作的是非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
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些,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
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兩個文明建設都搞上去,這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286中國第一次派遣部隊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是什麼行動?答:1992年4月16日、17日、20日,中國工程兵軍事工程大隊共400人分別抵達柬埔寨的金邊和磅遜港,參加聯合國維持柬埔寨和平行動。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派遣部隊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參加維和行動的我軍官兵以良好的軍事素質和作風,贏得了廣泛的關注和好評。
287台海兩岸科學家實現的第一次互訪在何時?
答:1992年5月19日,著名物理學家、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吳大猷作為兩岸隔絕以來的第一位台灣科學家來大陸參加學術會議。
隨後,應吳大猷先生邀請,6月8日至18日,大陸科學家張存浩、吳階平、盧良恕、鄒承魯、談家楨、華中一、李林一行7人首次赴台訪問。這是兩岸隔絕43年以後科學家的首次互訪,被譽為“兩岸科技交流的裏程碑”。
288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答: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江澤民作《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的報告。報告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4年的實踐經驗,決定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確定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提出用鄧小平同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
大會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寫進黨章。19日,十四屆一中全會選舉江澤民、李鵬、喬石、李瑞環、朱鎔基、劉華清、胡錦濤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澤民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
289黨的十四大的曆史貢獻主要有哪些?
答: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代表大會,最重大的貢獻是對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行了科學概括和係統闡述,並鄭重地確立了這個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大會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這是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的重大突破。大會還確定了20世紀90年代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主要任務,確定了國民經濟加快發展的戰略。
290什麼是“211工程”?
答:“211工程”,其基本含義是指中國政府麵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重點學科的教育工程。
291《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是什麼時候獲得通過的?答:1993年3月31日在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