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改革春風吹響跨世紀華章——改革開放時期(三)(2 / 3)

答:按照政治堅定、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廉政、團結協調的要求,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堅強的領導集體。各級領導班子要堅持不懈地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顧全大局,增強團結,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完善並嚴格執行黨委內部的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保持協調高效運轉,增強整體合力;要加強黨內生活的原則性,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並形成製度,提高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堅決反對和防止個人獨斷專行,反對好人主義、自由主義。優化領導班子素質結構,形成合理的年齡梯次配備。加強對黨政主要領導幹部的選配和管理、監督。重視縣(市)黨政領導班子建設。減少地方黨委副書記職數,實行常委分工負責,充分發揮集體領導作用。逐步加大黨委、人大、政府、政協之間的幹部交流。優化人大、政協領導班子結構,逐步減少人大、政協領導職數。修訂地方黨委工作條例,製定黨組工作條例。

446怎樣開展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答: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根據基層黨組織建設麵臨的新情況新問題,調整組織設置,改進工作方式,創新活動內容,擴大覆蓋麵,增強凝聚力,使基層黨組織緊密聯係群眾,充分發揮作用。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要以創建“五個好”村黨組織、“五個好”鄉鎮黨委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市)活動為載體,建立幹部經常受教育、農民長期得實惠的有效機製。

國有企業黨組織要適應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要求,完善工作機製,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

機關黨組織要嚴格組織生活,加強對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教育和監督。

高校黨組織要圍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著力做好學生和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

社區黨組織要以服務群眾為重點,構建黨建工作新格局。

加大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的工作力度,探索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的方法和途徑。

堅持標準,保證質量,重點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軍人、幹部中發展黨員,同時做好在其他社會階層先進分子中發展黨員的工作,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

探索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機製,加強流動黨員管理,促進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及時整頓軟弱渙散、不起作用的黨組織,嚴肅處置不合格黨員。

關心愛護黨員和基層幹部,特別要幫助在艱苦環境中工作的黨員、下崗失業職工中的黨員、生活困難的黨員和老黨員解決實際困難。

加強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447怎樣開展黨內民主建設?

答:發展黨內民主,是政治體製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要認真貫徹黨員權利保障條例,建立和完善黨內情況通報製度、情況反映製度、重大決策征求意見製度,逐步推進黨務公開,增強黨組織工作的透明度,使黨員更好地了解和參與黨內事務。營造黨內不同意見平等討論的環境,鼓勵和保護黨員講真話、講心裏話。建立健全常委會向全委會負責、報告工作和接受監督的製度。建立黨的代表大會代表提案製度。積極探索黨的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發揮代表作用的途徑和形式,建立代表提議的處理和回複機製。加強代表同選舉單位黨員的聯係,聽取和反映黨員的意見和建議。黨的各級全委會召開會議時,可根據議題事先征求同級黨代會代表意見或邀請部分代表列席會議。擴大在市、縣實行黨代會常任製的試點。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直接選舉的範圍。加強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全黨全國在指導思想和路線方針政策及重大原則問題上必須保持高度一致。全黨同誌必須自覺堅持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的原則,堅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維護中央權威,嚴肅黨的紀律,保證政令暢通。

448怎樣務實黨的作風?

答:加強思想教育,健全相關製度,提高執政效率,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各級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堅決反對脫離群眾、以權謀私;堅持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重實際、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弄虛作假;堅持謙虛謹慎、艱苦奮鬥,堅決反對驕傲自滿、鋪張浪費。從中央做起,改革會議製度,大力精簡會議、文件和簡報,切實改進文風。嚴格規範和控製各種檢查、評比、達標活動。健全領導幹部聯係基層、聯係群眾製度。領導幹部搞調查研究,要注重實效,輕車簡從。

449怎樣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鬥爭?

答: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關係黨的生死存亡。黨越是長期執政,反腐倡廉的任務越艱巨,越要堅定不移地反對腐敗,越要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各級黨委要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作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實。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抓緊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相適應的教育、製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以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為重點,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以查處發生在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中濫用權力、謀取私利的違法違紀案件為重點,嚴厲懲處腐敗分子。加強廉政法製建設,真正形成用製度規範從政行為、按製度辦事、靠製度管人的有效機製,保證領導幹部廉潔從政。加強思想道德和紀律教育,表彰勤政廉政典型,督促各級黨員領導幹部加強黨性修養,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經受住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長期執政的考驗。

450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答:2005年1月。

451胡錦濤在新時期保持黨員先進性專題報告會上提出的“六個堅持”是什麼?答:堅持理想信念,堅定不移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鬥;堅持勤奮學習,紮紮實實地提高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領;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始終不渝地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勤奮工作,兢兢業業地創造一流工作業績;堅持遵守黨的紀律,身體力行地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堅持“兩個務必”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452胡錦濤在新時期保持黨員先進性專題報告會上提出的“四點啟示”是什麼?答:第一,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始終是我們黨生存、發展、壯大的根本性建設。第二,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需要同實現黨的曆史任務緊緊聯係起來。第三,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在執政特別是長期執政的條件下任務更加艱巨。第四,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長期任務和重大課題。

453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要達到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答: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群眾,促進各項工作。

454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有哪些?

答: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455我們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思想標誌著什麼?答: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表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更加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構成四位一體。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反映了我們黨對執政規律、執政能力、執政方略、執政方式的新認識,為我們緊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導。

456“十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答:“十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明確提出並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牢牢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推進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我們有效抑製了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成功戰勝了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災害的挑戰,從容應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新變化,國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步伐加快,“十五”計劃確定的主要發展目標提前實現,經濟體製改革不斷深化,對外貿易邁上新台階,國家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價格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城鄉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民族團結不斷鞏固,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繼續加強。這些都為“十一五”時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457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作了重要講話。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458什麼是“十一五”規劃?

答:“十一五”規劃就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2006~2010年),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重要規劃。

459“十一五”時期我國麵臨著什麼樣的國際環境?

答:“十一五”時期麵臨的國際環境是:和平、發展、合作成為當今時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對比有利於保持國際環境的總體穩定,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加快,我國與世界經濟的相互聯係和影響日益加深,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相互補充,外部環境總體上對我國發展有利。

同時,國際環境複雜多變,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將長期存在,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狀況加劇,圍繞資源、市場、技術、人才的競爭更加激烈,貿易保護主義有新的表現,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

460“十一五”時期我國麵臨著什麼樣的國內環境?

答: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居民消費結構逐步升級,產業結構調整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勞動力資源豐富,國民儲蓄率較高,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科技教育具有較好的基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逐步完善,社會政治保持長期穩定。這些都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還不發達,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轉變,經濟結構不夠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解決“三農”問題的任務相當艱巨;就業壓力依然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較多;影響發展的體製機製問題亟待解決,處理好社會利益關係的難度加大。

461“十一五”規劃建議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答:一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二是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三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四是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五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六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七是深化體製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八是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九是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十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為實現“十一五”規劃而奮鬥。

462落實科學發展觀應堅持的原則是什麼?

答: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堅持以下六條原則:第一,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第二,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第三,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第四,必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第五,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第六,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

463“十一五”期間我國經濟增長目標是什麼?

答:《建議》提出,下一個五年我國經濟的增長目標是“實現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

464什麼是實現“十一五”規劃的關鍵?

答: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推進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進程,關鍵在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465製定“十一五”規劃,有哪些理念發生了變化?

答:第一,在中國改革開放發展思路中占據了20多年的一個重要命題——“先富論”,將在“十一五”規劃中轉變為“共同富裕”的主調,以縮小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扭轉社會兩極分化的趨勢。

第二,經濟的增長不等於經濟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不等於社會的進步,增長不是發展的目標而是發展的手段的新觀念將在“十一五”規劃中首次得到鮮明體現。因此,“發展是硬道理”不等同於“增長是硬道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等同於“以速度為中心”。

466“計劃”變“規劃”標誌著什麼?

答:由“計劃”到“規劃”,這一字之差反映了我們黨領導經濟發展的理念的革命性變革。第一,“計劃”讓位於“規劃”,表明我們黨和政府更加注重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第二,“計劃”讓位於“規劃”,表明我們黨和政府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麵過多過細的量化指標將被淡化,更加注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把握和調控。第三,“計劃”讓位於“規劃”,表明我們黨和政府克服“越位”和“缺位”,政府職能轉變邁出新步伐。

467什麼是共同富裕?

答:“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也不是讓已先富起來的部分地區和人群停滯發展或倒退。共同富裕的核心是“共同”,是使十幾億中國人能夠共同參與發展的機會,共同提高發展的能力,共同促進發展的水平,共同分享發展的成果。這是中國社會穩定、長治久安的保障。

468胡錦濤提出的關於“十一五”規劃的“四個準確認識”是什麼?答:胡錦濤同誌強調,確定“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要做到“四個準確認識”。即準確認識國際國內的發展環境,準確認識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準確認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麵臨的主要問題,準確認識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基本要求。

469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什麼樣的關鍵時期?答:根據一些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經驗教訓,一個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1000~3000美元時期,對於這個國家來說,既是一個發展的“黃金期”,也是一個矛盾凸顯期。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一方麵要充分看到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突破1000美元這個事實。另一方麵要充分看到,當前我國的發展與改革進入承上啟下的關鍵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模式處於重新選擇的十字路口,我國國內發展進入全球化的深度關聯層。當前我國的確遇到了一個可以大有作為而又充滿挑戰的戰略機遇期,實現“十一五”規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具有許多有利條件,但同時我們麵前的困難和問題也是很多的。

因此,我們必須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誌成城,在指導思想上形成共識,在實際工作中形成合力,更好地動員組織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為實現我們黨提出的宏偉目標而奮鬥。

470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什麼樣的曆史任務?答:在我國幾十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城市始終是重點之一。為了保證這個重點的發展,我們實行了向城市傾斜的政策。今天,我們已經建立起了一些繁華的現代化的大、中城市,農村為城市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犧牲,致使今日我國廣大農村的落後與城市的繁榮形成了鮮明反差。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但農業這一基礎還很薄弱。農民在我國人口中人數最多,但農民也是我國最貧窮的人群。“三農”問題是關係到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帶有戰略性的根本問題。或者說沒有農村的發展,就不會有中國的發展;沒有農民的全麵小康,就沒有中國的全麵小康;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因此,現在到了在城鄉發展中應當向農村傾斜的時候,統籌城鄉發展的重點應當放在農村的發展上,必須把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曆史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