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經濟學27(3 / 3)

二、壓縮財政開支,減輕債務壓力

1退出戰爭,削減軍費。“二戰”之後,美國正式成為世界霸主。在此期間,美國發動或參與的戰爭,據統計大大小小約200多次。近30年內,我們記憶猶新的戰爭就有1986年美軍襲擊利比亞,1988年美國進攻洪都拉斯,1989年美國攻占巴拿馬,1991年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實施了長達38天的戰略轟炸和戰術空襲,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進行了長達78天的狂轟濫炸,2001年美國對阿富汗實施了2個多月的持續轟炸,2003年發動伊拉克戰爭,2008年參與的利比亞戰爭。美國發動或參與的戰爭,所花經費是驚人的。自2001年“九·一一”事件以來,僅美國政府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上的花銷已經達到1萬億美元。在對利比亞戰爭中,五角大樓預算的花費可能高達230億美元。最高的開支來源於那些昂貴的軍需品、飛機燃油以及戰略部署的費用。據悉,美國向利比亞發射的戰斧巡航導彈每枚的費用在100萬~150萬美元之間。僅空襲首日,美國就在區區數小時內燒掉了112億~168億美元。奧巴馬政府提出2011年國防預算,向國會追加330億美元的戰爭撥款。美國2011年的戰爭撥款總額接近1600億美元,戰爭無疑加重了美國的軍費開支。2011年軍費開支按常規預算就高達7250億美元,加上核武器的研發維持費有額外追加費用就更高了。美國軍費的巨額開支是美國財政赤字的重要原因之一。

2減少其他開支。美國的財政赤字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然而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都還一直處於期限短、規模小的狀態。這期間除“一戰”和“二戰”時期,美國的財政赤字一般都不超過GDP的1%。從7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受經濟危機的影響,美國財政赤字開始呈連年增長的趨勢。70年代後期預算赤字占GDP的比重平均為29%,80年代上升到4%,90年代中期則達到了5%。到2011年,美國國家債務總額已經超過14萬億美元。美國人口總數將近309億,相當於每位美國公民人均負債453萬美元。目前美國平均每分鍾借錢速度仍然達到26億美元。

而實際上,美國也並不是一台無法停息的瘋狂借款機。克林頓執政期間,就是很好的例證。克林頓上台不久就簽署了一個新的《總體預算調和法案》。該法案提出要在5年間累計削減赤字4330億美元,其中3/5要靠增加稅收來實現。之後又提出削減赤字的一攬子計劃。該計劃統一實行小規模減稅,同時對政府的社會福利開支進行小幅度削減,壓縮國防費、行政管理費等。正是因為這些有效措施的實施,美國財政赤字從1992年創紀錄的2900多億美元逐年下降,並從1998年開始盈餘,2000年財政盈餘高達2370億美元。

可見,美國是可以壓縮開支的,關鍵是政策問題。比如:醫療支出就可以減少。美國醫療體係支出巨大,醫療體係中所存在的低效率和高成本問題積弊已久,加之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突出,醫療衛生支出越來越成為政府財政的重大負擔。2009年,聯邦財政支出中醫療衛生項目總額為7963億美元,相當於GDP的56%。近30年來,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計劃費用的增長速度一直高於美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如不進行改革,預計在2050年將占到GDP的12%。另外,政府的行政管理費、社會福利開支等項目也可以適當壓縮。

3適當增加稅收。共和黨政府將減稅視為其在財政政策上的政治標誌,無論是解決經濟問題,還是尋求政治支持,動輒訴諸減稅。其中,在2001年6月、2003年5月和2008年1月三次推出大規模減稅計劃,分別減稅135萬億、7260億和1500億美元。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但是,由於人的本性所致,少收稅,民眾總是擁護的。所以,共和黨的領袖們抓住了眾人心理,為了少數人得到社會公眾的擁戴,不惜減少稅收,犧牲國家的利益,該收的稅不收,表麵是迎合了眾人心理,實際上是誤國誤民的。

三、調整經濟結構,改變運行模式

近年來,美國政府對本國經濟結構存在的問題有了一些認識,並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確立了節能和清潔能源技術的經濟發展重點,以及大力扶持高端製造業發展及相關產品出口等。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美國政府還提升了金融產業監管力度等。但是,這些不足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調整仍然是在債務經濟模式不變的前提下進行的調整,就像一個拄著拐杖走路的人,雖然走路的姿勢作了一些糾正,但並未丟掉拐杖。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完全丟掉拐杖,完全憑著自己的能力走路。這就需要在現有調整的基礎上作力度更大、層次更深的調整。

1從消除債務產生條件的角度調整。中國有句老話叫做“解鈴還需係鈴人”,造成美國經濟結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債務經濟模式,所以,首先要從經濟結構的角度,消除債務產生的條件基礎。具體地說,就是要加強出口,減少進口,變貿易逆差為貿易順差。

2從消除債務調整後遺症的角度調整。沒有了債務,美國經濟必然會帶來一係列的連鎖反應:一是以前靠債務獲取經費的這部分收入就隻能靠增加稅收了;二是在增加稅收的同時要減少開支,比如減少社會福利等。

3從穩定社會的角度調整。一是充分提高就業率。美國目前的失業率為91%,處於自從198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如果增加了稅收,失業率會進一步上升,這就需要通過政府的宏觀調控在產業結構上扶持、保留和創建一部分有利擴大就業人數的企業。二是在保障正常的金融服務的前提下,減小所謂虛擬經濟的比例,避免其他背向運作的產生。

四、加強政府職能,保持社會穩定

背向運作達到一定的極限後,來自社會任何一方麵的刺激,哪怕很不起眼,也極有可能成為引發背向運作破滅的導火索。政府的職能至關重要。除了在經濟上搞好宏觀調控外,還要針對經濟模式的轉變,做好以下兩點:一是加強社會的宣傳導向作用。在轉變經濟模式的過程中,必然會使美國民眾感覺到美元的跌落,對美國的經濟感到悲觀失望,從而對政府和社會產生不滿。所以,要通過各種媒體進行宣傳引導,重新樹立美國民眾的經濟理念。二是針對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加強政府監管職能,完善司法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等工作。

經過一段時期的運行後,美國就走下了世界霸主的神壇,再經過一段時期的正常發展,美國就成為了一個自食其力,國富民強的大國,那才是全世界人民盼望看到的真正的美國。

當然,如果美國懸崖勒馬,停止經濟背向運作,從短時期來講,對美國的經濟會有較大的影響。但隻有這樣才能救國救民,以避免美國經濟出現大崩潰甚至整個美國遭受滅頂之災。

114警告

固執推進背向運作,必將受到社會懲罰。這是一條鐵的戒律。它就像一把威力無比、公正無私的巨劍,懸掛在宇間。無論是誰,隻要觸犯這一戒律,它都會行使真理賦予它的神聖職責,飛落直下,無情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