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組織古之有之,從原始的氏族公社,到今天的工廠、機關、學校、部隊、教會,人類一直生活在其中,組織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心理和行為。關於組織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及其重要的社會作用,人們有過許多著述,但對組織作為一種資源來討論,闡述其價值和意義,在國內所論還甚少。資源是當今社會廣泛使用的一個概念,是一個隨著現代經濟興起而使用起來的現代詞彙,凡能夠形成、製造、帶來、轉化出資產的東西均被認為是資源。在人類社會日益呈現出一種綜合化、整體化和全息化的特征下,人們隻有綜合地運用各種資源,包括天然資源和人工資源、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直接資源和間接資源、顯性資源和潛在資源等等,才能創造並擁有財富。然而,土地、人力、資金、技術、管理等創造財富的條件和手段,都必須通過組織才能發揮作用。因此,組織本身不僅是一種特殊的資源,而且它又是使其他各種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基礎。組織是資源的載體,通過組織對資源的調動,功能發揮達到與社會結構情境要求更多的必需的生產要素。在人類全麵走向人化自然的時代,組織資源的價值和意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誰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組織資源,誰就能成為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一個政黨執政能力的高低,不僅取決於其執政理念是否先進,執政方式是否科學,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其是否具有穩定科學的組織形式,其組織資源是否雄厚及其開發和利用組織資源的程度。執政黨的組織資源,是執政黨的資源係統中的首要資源,是其他資源發揮作用的基礎和載體。因此,充分發揮和利用黨自身的組織資源的功效是中國共產黨提高執政能力有效執政的關鍵。
從政黨組織係統來看,政黨組織要生存和發展就必然要從外部環境汲取各種資源,它要求政黨一方麵要對組織係統之外的環境有較為清醒的認識,以製定正確的資源開發政策、采用合理的資源開發方式;另一方麵又要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適當調整自己開發執政資源的策略,使政黨組織係統在麵對外部環境變動,以及由此可能導致部分資源流失的情況下,能夠找到新的“替代性”資源。其實,政黨執政資源開發的過程,正是在這種“流失”與“開發”的相互交替中進行,從而使自身能夠始終擁有足夠的資源以維持自身的執政地位。國際共運的曆史經驗表明,開發執政資源,特別是組織資源,是保存執政地位的必要條件。一些長期執政的老黨、大黨因執政資源、組織資源枯竭、流失,致使執政地位喪失。比如,墨西哥革命製度黨、印度的國大黨、中國台灣的國民黨、日本自民黨、意大利無民黨、南非的國民黨,都因為積弊嚴重,失去民眾的支持,社會基礎削弱,組織體係老化、弱化,自身實力嚴重削弱,最後都淪為在野黨。尤其是蘇聯,具有93年曆史、一度擁有近2000萬黨員、執政長達74年的蘇共丟掉政權,與其組織資源逐漸萎縮有很大的關係。蘇共黨章隻強調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基礎,對其地位和作用缺乏明確、具體的規定,致使基層組織沒有相應的權力和地位,蘇共黨組織因而缺乏戰鬥力和凝聚力。40多萬蘇共基層黨組織處於癱瘓和半癱瘓的狀態,特別是在蘇聯解體前夕,入黨人數大減,退黨成風,黨員嚴重流失,組織徒具形式,空無活動,其政治統治不為民眾所接受,“合法性”受到廣泛置疑,最終在民眾的不滿、失望、冷漠和抗議中,失去了執政地位,一個有80年光輝曆史的政黨組織迅速分崩離析。反思曆史教訓,我們更是深刻感受到,執政黨組織資源流失,極大地降低執政有效性,進而直接危及執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