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擁有大量黨員與基層組織等資源的強大的政黨。基層組織組織著黨員,聯係著群眾,整合著社會,支撐著政權,從而把個體、社會和政府的基本關係時刻保持在有序狀態。這種有序狀態,在整體上保持了中國社會的大變革、大轉型、大發展與大穩定的有機統一,創造了中國發展的奇跡。但是,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深刻變化,在結構、功能、體製以及機製等各方麵,對黨的組織建設與組織資源的開發利用提出了深刻而廣泛的挑戰。組織資源的形成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不能一成不變,一勞永逸,執政是運用和消耗執政資源包括組織資源的過程。當前,中國共產黨既有的組織資源存在不斷流失、變質、損耗的問題,而新資源有待於我們作深入、持久的開發與整合。黨的生命在於與時俱進,在於不斷進行自我優化和完善,尤為重要的是要把創新黨的組織建設,開發黨的組織資源,納入執政黨發展的戰略規劃之中,在尋求體製創新、製度創新回應經濟、社會發展給黨的建設所提出的新的要求。進而增強黨的組織與動員能力。實踐的發展需要理論相應地跟著發展。

目前,關於黨的組織資源理論研究總體上還處於起始階段,有關這一問題係統性的研究還相當少;部分研究也隻是零星地散見於一些刊物,深度不夠,係統性不強。沈建紅的《執政組織資源與執政黨的組織建設》一書借鑒和運用組織資源理論、理念,較為係統地研究新時期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的組織資源建設問題。將資源概念與組織資源理論引入黨的組織建設研究中,從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安全的高度,討論了社會轉型期加強和改進黨的組織建設的重要性,把研究視角放在黨的建設的大環境和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對黨的執政組織資源開發與整合的各種條件和因素展開了較為係統的理性分析,並結合當下中國各地基層黨組織的實踐與創新案例,分析和討論了整合與開發黨的執政組織資源的有效路徑和辦法。本書在理論上的貢獻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第一,通過重新審視黨的發展理念、自身定位、目標與任務、組織方式和組織成分,積極探索黨的組織資源開發的新邏輯、新路徑,以重新整合和部署組織資源,拓展黨的組織建設新的領域。第二,提出了黨的組織應該通過組織結構的調整、組織功能的創新以及組織活動方式的變革,增強其社會的適應力與回應力。第三,頗有見地提出,黨應當大力加強自身建設、正確處理黨派關係、樹立非權力性權威和完善權力監督機製,並通過黨的功能調適、組織重構、網絡黨建等現實路徑,以充分整合黨內資源和社會資源,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組織資源,增強黨在全社會的服務力與影響力。

胡承槐2011年4月於浙江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