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職場人際關係概述(1)(1 / 3)

隻有經常想著幫助他人的人,才會隨時得到他人的幫助;隻有常常諒解他人的人,才會容易得到他人的諒解。

——人際關係格言

要想學會從內心深處去尊重他人,必須能客觀地評價別人,能找得出別人的優點,慢慢地你會發現你的親人、朋友、同事、上司或下屬身上都有令你佩服、值得你尊重的閃光之處。

——人際關係格言

本章要點

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人際關係的發展軌跡

人際關係深入的條件

促進交往的基本原則

人際關係的發展趨勢

人際關係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和工作交往中所表現出來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其心理影響。第一,社會生活和工作交往是人際關係建立和發展的前提。這種交往可以是物質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正是通過這種交往,人們才會彼此產生心理上的影響,從而建立和發展彼此間的人際關係。第二,人際關係實質上是一種社會關係,是人們在共同的社會活動中所結成的關係。第三,人際關係具體表現為人與人的心理影響及其相應的行為傾向。兩個匆匆趕路的行人就不構成人際關係,但如果兩個人發生了碰撞,並打罵起來,他們便構成了人際關係。由此可見,心理關係是人際關係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一、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一位哲人說過:“沒有交際能力的人,就像陸地上的船,永遠到不了人生的大海。”人們學習知識、進入社會、了解自我、進入職場以及獲得新生和愛情,都是在人際交往中發生的。沒有與別人的交往,人類就無法生存。

在我國市場經濟大潮中,各種機遇和挫折紛至遝來,麵對這種激烈的競爭和日益增大的社會心理壓力,人們就更需要重視交往的數量和質量。培根在《論友誼》中寫道:“如果一個人有心事卻無法向朋友訴說,那麼他必然成為操作自己身心的人。”因此,在現實生活中,無論一個人有多麼強的能力,多麼好的條件,如果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他既無法取得事業的成功,也不會得到生活的幸福和身心健康。

(一)人際交往是人身心健康的需要

我國著名的醫學、心理學專家丁攢教授曾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關係的適應。”研究表明,人類的身心病態大多是由於人際關係失調所致。這是因為:

(1)與人發生衝突會使人心靈蒙上陰影,導致精神緊張、抑鬱,不僅會導致心理障礙,而且會刺激下丘腦,使內分泌功能紊亂,進而引起一係列複雜的生理變化。許多心身疾病,如冠心病、消化性潰瘍、甲狀腺機能亢進、偏頭痛、月經失調和癌症,都與長期不良情緒和心理遭受強烈的刺激有關。

(2)每個人都有快樂和憂愁,快樂與朋友分享會更快樂,憂愁向朋友傾訴就會減輕。傾訴的過程是減輕心理壓力、緩解心理緊張的過程,如果缺乏必要的交往,就會使心理負荷過重,最終導致心理疾病。

大量的研究證實,離群索居會使人產生孤獨、憂慮,進而導致心理障礙。有的國家以限製人際關係、施行心理隔離作為懲罰罪犯的手段,數年之後,這些犯人中輕者出現心理沮喪,失去語言能力,重者患上精神分裂症。

(3)愉快、廣泛和深刻的心理交往有助於個性發展與健康。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長期缺乏與別人的積極交往,缺乏穩定而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個人往往就有明顯的性格缺陷。如在青少年心理谘詢中發現,絕大多數青少年的心理危機都與缺乏正常的人際交往和良好的人際關係有關。同時心理學家也從各個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研究,發現健康的個性總是與健康的人際交往相伴的。與別人交往越積極,越符合社會的期望,與別人的關係也越密切,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心理學家專門研究了身體、智力和心理健康水平都很優秀的宇航員、研究生和大中學生,得出了一個共同的結論,即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同別人的交往能力很強,人際關係也很好。他們有著一係列有利於積極交往和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個性特點,如友好、可靠、替別人著想、溫厚、誠摯和信任別人等。這些研究還發現那些心理健康水平高者,往往來自於人際關係狀況良好的幸福家庭,這從一個側麵證明了人際關係狀況會影響個性發展和健康。

(二)人際交往是人獲得安全感的需要

(1)人作為有機體同樣要遵循生存第一的生存法則,自我保護是人的最根本的原發性需要。因此,人都需要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