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無明顯症狀,表現為緩慢生長的無痛性腫塊,位於體表的脂肪瘤質地軟,可推動,邊界清晰,無壓痛,位於深部的脂肪瘤觸診較困難。
【超聲表現】
切麵形態常為橢圓形或扁平形,長軸與皮膚平行,邊界清晰,一般有包膜。內部回聲可表現為低回聲、等回聲、稍強回聲或混合性回聲,多數內部回聲可比脂肪回聲高。其內回聲均勻或不均勻,不均勻者可見點狀或線狀強回聲,後方回聲可增強。探頭加壓可見腫塊變形。彩色多普勒顯示腫塊內多無血流信號(見圖159)。
【鑒別診斷】
軟組織陳舊性血腫機化:其表現可有液性暗區,後方回聲增強比脂肪瘤較明顯。
脂肪肉瘤:二者圖像表現極相似,鑒別較困難,確診得依靠活檢。
圖159脂肪瘤九、脂肪肉瘤
脂肪肉瘤起源於間葉細胞,也是軟組織腫瘤中較常見的一種,好發於大腿、臀部、膕窩深部和腹膜後。
【臨床表現】
同脂肪瘤,也表現為無痛性腫塊,鄰近骨骼的脂肪肉瘤,易侵犯骨骼或發生轉移。
【超聲表現】
腫塊可無包膜或有假包膜,部分腫塊邊界清晰,內部呈低回聲或不規則較強回聲,可見壞死、液化或鈣化,後方回聲可衰減也可增強。彩色多普勒顯示腫塊內部及周邊均可見較豐富的動靜脈血流信號。
【鑒別診斷】
需與脂肪瘤、纖維肉瘤等相鑒別。
十、軟組織轉移瘤
較原發性惡性腫瘤少見,可發生於黑色素瘤、肺癌、乳腺癌、腎癌等。當肌肉內出現腫塊時,應首先考慮為原發性腫瘤,其次為轉移瘤。大多數轉移瘤可找到原發病灶,極少數轉移瘤找不到原發病灶。
【臨床表現】
多以皮下或肌肉內軟組織腫塊而就診。
【超聲表現】
轉移病灶發生於皮下或肌肉內,邊界清楚或不清楚,形態規則或呈分葉狀,內部多為低回聲,均勻或不均勻,後方回聲衰減或增強。彩色多普勒顯示腫塊內有較豐富的血流信號。
【鑒別診斷】
需要與原發性軟組織腫瘤相鑒別,前者可找到原發病灶,確診應靠活檢。
十一、異物
軟組織或肌內異物是最常遇到急診的問題,常發生在軟組織或肌肉的開放性損傷,如火器射傷,物體的爆炸或爆裂,縫針誤刺等,可分為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後者包括玻璃、木竹、砂石等。
【超聲表現】
新鮮傷口有出血,局部疼痛使運動受限,創麵可有泥沙、木屑等異物殘留。合並感染的異物局部腫脹、疼痛,或傷口經久不愈。較表淺的異物,有時可觸及硬結。
【超聲表現】
一般表現為軟組織或肌內出現點狀、條狀或團塊狀的高或強回聲,後方伴或不伴有聲影(見圖1510)。如木質異物通常表現為高回聲,後方可伴或不伴聲影;金屬異物表現為強回聲,伴有明顯的“慧星尾”征,加壓皮膚或使肌肉收縮可以引起移位。當異物合並出血或膿腫時,表現為高回聲周圍有低回聲暈。當有瘺孔形成時,可探測到與皮膚相連的不規則形竇道,多呈低回聲,內端與異物相連。異物周圍有炎症時,可探及較多的血流信號。
圖1510軟組織木質異物
【鑒別診斷】
需與鈣化灶、靜脈石、骨化性肌炎等相鑒別。
十二、骨筋膜室綜合征
骨筋膜室由骨、骨間膜、肌間隔和深筋膜所圍成,內含有肌肉、神經及血管。當肢體受壓,骨筋膜室內組織壓力升高到足以損害室內肌肉和神經的血液供應時,可發生骨筋膜室綜合征。
【臨床表現】
急性者受累肢體出現疼痛、腫脹、局部壓痛、肢體被動牽拉痛、皮膚蒼白、感覺異常、肌力減弱等。
【超聲表現】
急性者:顯示受累肢體明顯腫脹,皮膚及皮下組織增厚,筋膜室內肌肉腫脹增厚,早期回聲減低,肌束周圍可見線狀低回聲,繼之肌肉回聲不均勻增強;當發生肌肉壞死時,肌紋理模糊或消失,呈雲霧狀或磨玻璃樣。由血管損傷或骨折血腫引起者,筋膜室內可出現血腫,呈局限性低或無回聲。
CDFI:早期僅見靜脈受壓,血流消失,動脈血流信號增多,RI指數增高,進而血流信號減少甚至消失。慢性者:兩側對比掃查,顯示筋膜室內肌肉回聲減低或回聲不均,運動後CDFI顯示動靜脈血流異常。
【超聲表現】
急性筋膜室綜合征需與血栓性靜脈炎、動靜脈血栓等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