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數據篇(4)(3 / 3)

2012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受關注的2013年中國GDP增速目標,或將設定為7.5%。在目前國際經濟形勢並不樂觀的情況下,GDP的低速增長確實為就業目標的實現造成一定的壓力,但也要看到,目前雖然東部GDP的增幅降下來了,但中西部這兩年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可吸納大量勞動力。同時,要保證就業目標的實現,還可以在服務業等能吸收就業的第三產業上多下功夫。

就業質量提升與“鴛鴦火鍋”格局

十八大報告提出,健全人力資源市場,完善就業服務體係。由北京師範大學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主持編寫的《2012中國勞動力市場報告——高等教育擴展背景下的勞動力市場變革》表明,我國就業質量總指數從2000年的最低點0.43分逐年上升到了2010年的最高點0.81分,增長了約一倍。報告認為,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作用不僅是單純地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要想從根本上實現持續擴大就業的目標,還必須提高工作崗位的質量,完善就業服務體係,從就業環境、勞動者報酬、社會保護、勞動關係多個角度繼續改善就業質量,實現經濟轉型過程中就業質量的同步轉變。

在就業質量緩慢上升的同時,我們還要看到目前我國就業中用工荒與就業難並存、“鴛鴦火鍋”格局凸顯的結構性矛盾。北京市在大多數崗位薪資提高10%-30%的情況下,仍有近10萬個崗位在等待回城勞工。對此,中國社科院2013年《經濟藍皮書》明確指出,我國“就業難”和“招工難”並存的現象將逐漸趨於常態化,而且有從沿海向內地蔓延的趨勢。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也分析認為,雖然整個“人口紅利”尚未終結,但青壯年勞力已經出現了供不應求。

另外,中國現有的第一產業勞動力人數遠低於官方統計數據,今後可向城市轉移的剩餘勞動力人口隻有4000萬-6000萬。未來由城鎮化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動能已經所剩不多,城鎮化進程至多持續到2020年左右。

正視就業質量提升背景下“兩個不滿意”問題

十八大報告提出,健全勞動標準體係和勞動關係協調機製,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和爭議調解仲裁,構建和諧勞動關係。高校畢業生和新生代農民工是就業的重頭戲,但他們的滿意度並不高,存在“兩個不滿意”問題。

《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1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率為90.2%,比2010屆(89.6%)略有上升。雖然從數據上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相對較高,但對於工作的滿意程度並不高。該報告顯示,在就業的2011屆大學畢業生中,僅有47%對自己的就業現狀表示滿意。

更值得重視的是,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環境不容樂觀。半月談社情民意調查中心的調查顯示,71.3%表示超過8小時,其中29.1%每天工作超過11個小時。此外,工資增長緩慢,克扣拖欠工資,培訓參加率低等情況也較多出現。此前2010年新生代農民工的一項調查也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對所在城市滿意度為47.9%,較第一代農民工下降8.6個百分點;而不滿意度卻由原來的9.2%上升到14%。現在雖然已經過去了兩年,但新生代農民工的境遇並未從根本上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