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八股”教育觀念亟須轉變
眾所周知,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班主任,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有時,我們無意間的一個動作,不經意的一句話,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有人說學生是班主任的影子,時間長了,學生和你從性格到行為做法,到言行舉止,再到看問題的方式方法,都會變得越來越相近。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不是機器,不是模具。所以,我們再教育學生的時候,一定要試著轉變教育觀念。
轉變教師觀時不我待
傳統的課堂上老師講課學生聽課,老師講課站在講台上,講自己準備的東西。我在我寫的《做整個的校長》裏提到:“老師講自己的計劃,不講學生的計劃;老師的計劃是教的計劃,學生的計劃是學的計劃。老師的教學計劃不是從教與學實際出發的,而是在教學之初就研究好了的一成不變的計劃,是教師自己的計劃,是說願意教的計劃,是恨不得一口氣把書上的內容都灌輸給學生的計劃。”
現在傳統課堂上老師在教什麼?學生在學什麼?教和學就好像火車的兩條鐵軌找不到交叉的地方,也好像一個是火車頭,一個是車廂,火車頭飛快地跑到鄭州了,而車廂沒有跟上還在邢台;有人能告訴我火車頭的作用嗎?對,是牽引車廂的。那麼現在的問題是火車頭使勁跑,它沒有起到牽引車廂的作用,回過頭來又怨聲載道的說:“你看我容易嗎?我起早貪黑往前跑,我就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要我說:“活該!你把車廂丟得遠遠的,你還沒有弄明白自己究竟是幹什麼的?”如果我們弄清楚了車頭的作用,那麼現在來看看車廂。車廂說:“車頭跑得太快了,我實在跟不上了,幹脆讓它自己跑吧!”於是車廂停下來呼呼大睡。
還有一種老師很可怕,就像《孟子》說的,自己還沒有清楚理解,就希望別人覺悟。學生一提問,他就說這個問題不重要,暫且不講。要改變這樣的課堂,隻有老師轉變教學觀,變單純的教為教和學;教師的教,一定要適應孩子們的學。教師要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兼顧到每一名學生的學習和進步。我寫的書《做整個的校長》提出:綠色課堂是讓每一個學生成長,是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的課堂;好教育就像農民種小麥那樣,選擇好農時、季節、種子以後,要表現出極大的耐心。我們做任何的事情一定要把心定在當下,努力做好當前的事情,不可急躁;急躁就會違背發展規律:做成啥樣、成效如何、收獲什麼,如此,則兩眼緊盯結果。
《孟子》告誡教育者:不要像宋國人那樣。宋國有個擔心禾苗不長而去拔高的人,十分疲困地回去,對家人說:“今天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的兒子趕快跑去一看,禾苗都枯槁了。天下不幫助禾苗長高的人很少啊。主動助長的,是拔苗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傷害了它。
學習觀的轉變,我在《做整個的校長》提出:由被動性到主動性,就像花草和樹木那樣靠的是自然生長,而不是靠園丁天天催著生長。像菠蘿蜜樹苗那樣,骨髓中都有一種勢不可擋的氣勢,時刻激勵自己:我能長高,我能長大。
學習觀的轉變就要主動,主動,再主動。我們不能再像普通火車的車廂那樣靜靜地等待火車頭牽引,火車頭跑多快我們跑多快;我們要成為動車車廂,每一節車廂都有了動力,除了車頭牽引還有自己的推動力量,整個火車才能跑得更快!
教師觀的轉變其實還有一個教師本人的認識問題。在綠色課堂裏,雖然已沒有講台了,但在一些老師的心中仍有講台,這個根深蒂固的台階造成了教育永久的等級,我與老師談話就感覺出這一點。他們談到教學有進步時顯得很興奮,但講到學生的問題時把責任推得一幹二淨的。他們說:我該講的是不是都講了,我是真心實意給你們講的,你們學了嗎?你們是不是在睡覺?你們這麼多人我能照顧上來嗎?有問題你們問啊!怎麼不問呢?我明白,在這樣老師的課堂裏,他們很難做到關心每一個學生,教會每一個學生,根源在於教師觀沒有擺正,而教師觀完全取決於愛心,愛是什麼?愛是教育的泉水。教師有了愛心就有了責任,有了責任就有了行動,有了行動就有了教學,有了教學就有了學生,有了學生就有了就教育。
轉變家長觀時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