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稱作學校的地方21(1 / 2)

20

雨中遊雲夢山

《雨中遊雲夢山》

初一(3)班劉星雨

8月15日,天空下著小雨,我、媽媽和弟弟等人一起去了雲夢山。

伴隨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我們來到了雲夢山,第一步踏進大門的時候,我被這裏的景色迷住了,淡淡的霧飄浮在空中,柳樹伸出纖細的手歡迎我們。一直下著的小雨突然間也興奮了,更有力地打在地上。

我們隨著“啪嗒啪嗒”聲繼續向前走。“水”,不知是誰喊了一聲,一聲“水”拉開了潑水的序幕。我們玩得很開心,渾身都濕透了,雨兒應該很羨慕我們,下得更大了。

周圍,霧氣更濃,抬頭向上看,仿佛夢境一般,此時,山抱著霧,霧擁著山,無怪乎人們稱它為雲夢山了。

雨兒應該累了,躲到一邊休息去了,然而,我的興致還沒有停,環顧了一下四周,太陽射出金燦燦的光,霧漸漸退去。此時的雲夢山,又是另一番景象……

(2012年9月22日《牛城晚報》)

做出一本自己的作文書

我讀《牛城晚報》(2012年11月10日)突然眼前一亮,是劉文瑾同學的一篇作文《走進初三》選登在了“青青豆”欄目,是張金利老師指導的,迫不及待一口氣讀完,回味悠長,感覺好極了。一是文章內容深刻,有催人向前的感覺;二是過去的很值得回味。

“時間過得真快,更覺得有一種深深的依戀和需要細細地品味,然而時間老人似乎不懂得我們的感情,就帶我們來到了初三,讓我們努力去追求明天的太陽吧!”

我讀同學們的作文感到親切,之所以親切是因為我愛同學們。最大的感受是深刻、富寓人生哲理,有豐富的人生理想、人生追求與向往,特別是字裏行間的催人奮進、努力向前,告訴我們人生的道路上需要汗水,當然還會有淚水,終於有一天我們成功了,請讓我們一起歡呼吧!同學們,多好的人生態度啊!我佩服你們為自己描繪的未來藍圖,你們會為之努力的。我提議辦成真學校,我也看到了真作文,沒有空話、套話、假話,這是我最願意看到的,我很開心!

社會上流行的作文之類的書很多,特別是一係列的優秀作文選,作文期刊,我覺得不是什麼好作文,空洞無物,就像砸開一個碩大的桃核,裏麵一個幹癟的東西,那是令人失望的。而咱們的同學寫的作文就大不相同,我每次都細細地品讀。去年,馬炳秀、王素卿二位老師就指導了幾次登報的作文,內容真實,文筆流暢,特別適合同學們閱讀。

我提倡學習身邊的改革創新人物,學習他們的先進做法和教學成果,也提倡學習同學們的優秀作文,下下工夫,完全可以把這些發表的典型文章編輯成冊,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小花也能點綴春天

這個題目很自信,但不是我想出來的,是借用王雅欣同學作文的名字。2012年11月17我翻開報紙,果不出我所料,在“青青豆”板塊,又看到一篇我校學生的文章,這次是繼張金利老師指導劉文瑾同學的作品《走進初三》之後,劉曉雲老師指導的初一學生王雅欣的作品《小花同樣也能點綴春天》和馬獻鋒指導高中同學史乙茸的作品《讀書·享受》。

我認真地拜讀,特別欣賞的句子都用紅筆圈圈點點,有這麼幾句話很能激勵人的。劉雅欣說:“邰麗華就是一朵小花,雖平凡但美麗。我們這些平凡的人,同樣的也擁有那份美麗,隻要我們也有她那種精神。平凡不是平庸,那是一種同樣值得尊敬的品格,平凡的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史乙茸說:“讀書的最大享受,就是‘為人’。”“書由靜態被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心靈接觸變成了動態。”他們說的這些話是不是很有思想,這就是我為什麼要放手給學生,為什麼把“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作為課改目標,看來我們都已改變,這令我很滿意。

我曾經說過的許多話我也不一定全都記得那麼清楚,但我在不同場合舉的一個例子,我是比較傳統課堂與綠色課堂的,老師好比駕轅的人,學生好比推車的人,在傳統課堂上,老師是一把駕車好手,他們拚命地帶頭拉車上坡,同學們也同樣拚命地用力向上推車,不用說,這車上去了;次一種的是老師同樣拚命地向上拉車,同學們沒有用力向上推,而是比劃比劃,有這麼個推車動作,但老師太拚命了,簡直是玩命,也拉上去了,但老師差點累得給弄犧牲了;最次一種的是老師仍拚命加玩命向上拉,但同學們連跟車走也不幹了,幹脆坐上去了,這一次,老師終於給累趴下了。在綠色課堂上,老師把駕車拉車的重任交給了學生,在裝滿貨物的車前,老師把駕轅的任務交給了班長,班長把推車的人都分配了任務,大家麵對這一車貨物,看到麵前這一段高坡,怎麼站位、怎麼推、怎麼用力、誰喊口號,大家個個胸有成竹的;站在旁邊的指導老師,看到大家都摩拳擦掌的,於是一聲令下,同學們齊發力,這車同樣順利地上去了,同學們開心極了,他們全都明白這是他們自己幹的!